
余波上海市浦東醫院院長
“勇立浦東改革開放潮頭,做實分級診療中樞環節。”
2008年12月,為了解決醫療資源區域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難題,上海市原南匯區衛生局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合作共建南匯區醫療中心(浦東醫院的前身),余波與28名華山專家“入駐”醫院結對幫扶。2011年,為重點打造區域醫療中心,浦東新區面向全市招聘院長,余波以創新的理念和透徹的分析,經過“打擂”成為浦東醫院院長,從此走上了誓讓患者看大病不過江的“華山一條路”。
2015年,成功創建復旦大學附屬醫院;2016年,榮膺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狀(集體);2017年,成為新區首家獲得區長質量獎的醫療單位,并與眾多大醫院同臺競技,獲得全國醫院“品管圈”大賽四連冠……短短數年間,在余波帶領下,浦東醫院已從一家“底子薄”的遠郊醫院,逐漸成長為“底氣足”的浦東南部最大醫療中心,承擔了浦東南部近150萬人口的醫療服務功能。
在浦東新區醫改政策支持下,余波牽頭周邊惠南、老港等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率先打破傳統醫聯體合作模式,以“自愿+協議”的形式,首次提出建立“業務緊密型醫療衛生協同發展網”。“醫協網”以區域為基礎、以管理為紐帶、以機制為保障,注重“1+1+1”醫療機構間業務上的緊密協作,通過成員單位理事會例會制度與聯絡員制度,進行上下聯動、協同發展,在醫療、藥品、管理、后勤等方面探索同質化和一體化,為患者提供全過程管理醫療健康服務。
在“醫協網”的合作中,浦東醫院主動承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業務指導、技術支持和人才培養等任務,在糖尿病、心血管病等領域與社區實行縱向專科協作,實現從扶持“輸血”到基層“造血”,提升遠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讓社區接得住、患者愿意去。為讓全科醫生在診療實踐中提高精準分診和診療能力,2015年11月,浦東醫院首創“全科統籌門診”,該門診由11家社區的全科醫生輪流坐診,對于慢病管理需要階段性評估、普查異常需要進一步檢查等的患者,開展全科專科協同診療的預約服務新模式,實現全科醫生和專科醫師無縫隙對接。
“啟下”的同時,還要“承上”,浦東醫院不僅與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兒科醫院等組成神經外科等多個專科及專病醫聯體,為疑難重癥患者救治開通綠色通道;還與同在浦東新區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等建立合作機制,使疑難重癥患者轉入三級醫院更加便捷。
此外,余波還倡導數字化遠程醫療建設探索。從2013年起,浦東醫院相繼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四中心”——區域影像診斷中心、區域醫學檢驗中心、復旦—浦東疑難病理會診中心、移動遠程協同中心。2017年8月,以分級診療為核心的移動云平臺——“浦醫家云平臺”開始布點上線,實施“全專結合”的精準轉診,通過“全科+專科”的模式探索分級診療。“一平臺多中心”讓患者就醫更便捷,“醫協網”內居民在社區攝影像片最快10分鐘就能拿到區域醫療中心的診斷報告,在“云平臺”就能得到專家的答疑解惑,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就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