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
【摘要】在美術教學中,傳統文化元素和流行元素一直在不斷地融合,在傳統的基礎上結合現代審美來促進學生進行創新,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促使學生散發思維,開拓對不同時空的空間想象力。文章主要對美術課堂中傳統元素和流行元素的融合進行了自主探究學習,從而為實現美術教學的現代型轉變提供一些幫助,提高課堂教學成效。
【關鍵詞】美術課堂教學;傳統元素;流行元素;美術材料
當前,隨著全球化經濟不斷地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建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并且隨著中外文化不斷地融合,傳統藝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傳統文化對我國的藝術創作與教育具有極大的影響,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而作為我國傳統藝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學不僅要進行美術活動,還承擔著傳承傳統文化的重任。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恰當地在傳統元素中融入流行元素,能夠讓學生在美術課堂上關注所學的內容,并用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將其表現出來,促進美術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美術教學中傳統元素與流行元素融合的價值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傳統元素與流行元素的融合能夠改變以往美學教學單一的教學氛圍,在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基礎上,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傳統藝術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使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習的作用。將傳統元素與流行元素融入美術教學活動中,有助于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培養,使學生善于發現、挖掘生活中的美學元素,從而更加認真地面對生活,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美術是一門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承擔著傳播傳統文化、弘揚傳統藝術的重要責任,提升學生對于美的鑒賞和創造能力的課程。
我國傳統藝術的遺產極其豐富并且輝煌。傳統藝術有繪畫、書法、音樂、舞蹈、戲曲、園林、建筑、雕塑、工藝美術、傳統美食等,經過幾千年的積累,都有偉大的創造,都透著五千年文明古國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中國傳統藝術以其濃郁的鄉土氣息、淳厚的藝術內涵和生動的歷史痕跡,越來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和欣賞,成為人類共同的文化大餐。對于這些中華傳統元素,年齡尚小的初中學生接觸得比較少,而將這些元素與美術學習相結合,有助于學生真正認識到這些傳統元素,能夠不斷地提升美術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將傳統元素與流行元素相結合的美術教學活動,能夠推動優秀元素的傳承與發展,促進學生多元化地去發掘傳統藝術的魅力。
二、美術教學設計的依據
(一)技能學習提升文化內涵的層面
對于美術學習來說,為了提升學習效率,應該從美術技能、美術技巧的學習層面逐步提升到文化學習方面。這就需要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增加美術教學的文化含量,進行相應的美術文化情景創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和理解美術文化與美術歷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審美觀,充分認識到藝術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如今美術學習面臨著越來越高的要求和挑戰,美術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在我國傳統文化發展中,美術包含了很多學科的特點,很多美術技能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被應用到了社會建設當中,極大地促進了社會全面發展,真正能將素質教育推廣。
(二)課程改革為了適應新的時代需求
為了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體會到美術的魅力,2001年教育部提出要重視學生知識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將美術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并且為了發揮美術知識的使用價值,對我國美術課程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教學標準和教育改革發展綱要。綱要指出,為了讓美術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在傳統元素的基礎上要進行改革創新,要在深入理解中國的傳統美術文化的前提下,讓學生將美術充分地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增添新的流行因素,培養美術創新意識和能力。我們現在使用的2013湘版美術教材,不僅包括美術學科基礎的知識點,還有實現教學目標的訓練和活動,且設置更為多樣、生動。
(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
學生個性特點、愛好特長是每位美術教師應該考慮課程內容選擇和教學設計的關鍵因素。在美術知識、社會閱歷、個人心理等方面,大部分初中生都具備一定程度的思考、動手能力,逐漸走向成熟。學習美術并不是為了培養未來的藝術家,學生也不可能全部都成為藝術家。因此,為了實現美術教學中傳統與流行元素的融合,就要充分重視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具備各種能力的學生都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并發揮自己的特長,只有這樣才能提升美術教學效果。
三、美術教學中傳統與流行元素融合的實例分析
在傳統藝術和現代傳承上有創新成功的,也有失敗的。例如,將傳統戲劇與流行歌曲成功相結合的藝術家代表李玉剛,他將民歌、舞蹈、京劇有機地融為一體,使古老的京劇藝術呈現出生機與活力,在現代化的舞臺上綻放異彩。美術教學是同樣的道理,總是照本宣讀地模仿傳統藝術并不能取得任何的突破。對此,歷來的藝術家們都在不斷地進行創新。為了將傳統與流行相融合,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需要運用各種方法、手段。如本地傳統藝術的了解學習、教師講解、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合作學習等,將傳統與流行元素貫穿在美術教學課堂當中,讓學生領會傳統藝術的來源。不過這些都要從美術課程教學的目標出發,根據美術教學內容,讓學生領會到美術在實際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下面是筆者在平時教學中的實踐課例,通過探究來探討傳統與流行的融合。以傳統瓷器與現代材料的融合——《文明之光》為例進行實例分析。
首先,從瓷器的歷史發展及地位導入教學。瓷器的發明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這些偉大的成就可以引發學生對民族的自豪感,從而引出課題。
其次,為了培養學生在認知方面的知識點,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使學生觀看到瓷器的發展演變圖片,通過講解加深學生對瓷器器形、材質的了解,并結合其他學科如歷史、語文等來營造相應的文化底蘊,讓學生感知到每個學科之間的相通性。
瓷器的工藝每個發展階段都不一樣,從釉色、圖案、材質到燒制工藝等,知識量非常大。筆者從大家一直都比較喜歡的青花瓷入手,因為教學設施的限制,不能夠從器形及釉色方面入手,青花瓷正好是以圖案紋樣取勝的一類瓷器。
具體實施階段。課前材料準備是美術課的重點,為了將傳統藝術與現代流行相結合,我仔細研究了哪些能夠表達青花瓷紋樣的現代材料,最后采用的是各種形狀的紙制品,有葫蘆形、紙制傘、紙制扇等。這些材質價格合理,能夠讓學生反復修改并描繪,用來表現青花的紋樣非常適合,制作出來的作品不僅能欣賞到青花的顏色、紋樣,而且能將其作為裝飾品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下面的作品就是學生采用綜合演繹的手法制作的,在制作過程中學生得到了美的熏陶,既了解了傳統青花瓷,又在現代材料中把青花的美展示出來。
對于新時代的學生來說,傳統文化的“面目”決定著它的親近感與傳承度。那些高高在上的傳授是無法讓傳統文化在年青一代人身上復活的。一個時代的學生會用他們新鮮的思維打開屬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并創造性轉換。初中生正處于形成價值觀的重要時期,也是培養審美能力的關鍵時期,美術的學習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我們必須要改變初中美術教學現狀,重視初中美術教育。而將傳統元素和流行元素融入初中美術教學中,能夠使美術教育方法和內容發生時代性轉變,提升初中美術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趙潔.淺議傳統元素與流行元素在中職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明日風尚,2017(20).
[2]袁春陽.芻議傳統元素與流行元素相結合的初中美術教學[J].內蒙古教育,2016(35):49.
[3]郭銳申.在初中美術教學中如何將傳統元素與流行元素有效結合[J].美術教育研究,2016(2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