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瑩
摘 要:德育工作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該秉承教育要從小抓起的原則,主動承擔起這種教育責任。文章從利用《弟子規》、利用《論語》、利用歷史小故事幾方面,探討德育工作中優秀文化的滲透。
關鍵詞:德育工作;優秀文化;滲透;策略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1-0013-01
當前,有些人在追趕潮流、標新立異的同時,有時卻忽略了對我國優秀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忽略了傳統文化凝心聚氣的強大精神力量,忽略了傳統文化對于國民素質提高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秉承教育要從小抓起的原則,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引導學生學習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以完善學生的人格,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利用《弟子規》,為學生講解傳統文化之孝道
我國優秀的文化有很多,教師必須秉承教育要從小抓起的原則,為學生講解和宣傳中國傳統文化,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因此,教師可以在德育中為學生講解《弟子規》,通過課堂短時間、短篇幅的講解,日積月累,幫助學生做到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入理解,使學生能夠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培養他們孝順父母、尊敬長輩的好習慣。同時,教師通過講解《弟子規》,不僅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和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興趣與積極性,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例如,《弟子規》中講道:“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就是說父母呼喚我們的時候,我們應該及時應答;父母有事要我們去做,要立刻行動,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的教導,我們應該恭敬地聆聽;父母的訓誡,我們應該恭順地接受。這樣,學生們就會明白:是父母給予了我們生命,撫養我們長大,應是我們最應該尊敬和感謝的人。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類似的講解,幫助學生認識到孝道的重要性,從而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二、利用《論語》,為學生講解求學之道
孔子作為我國的文化名人,受到許多國人和國外專家學者的推崇,其著作和言論也同樣為人們所談論和奉行,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司馬遷曾經這樣評價孔子:“孔子布衣,傳十余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圣矣!”言語之間,可見司馬遷對他的崇敬之情。而《論語》作為記錄孔子言行和觀點的重要書籍,其中的很多言論流傳至今,被編入多種課本教材供后人學習。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講解《論語》,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了解孔子這位圣賢,走進他顛沛流離卻依然堅持學術傳播的一生。同時,教師可以利用課堂講解,使學生理解古人求學的艱難,鼓勵學生向前人學習,珍惜現有的學習資源。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講解《論語》中常見的、為人們所熟知的言論,并進行具體的解釋和分析,為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素養打下基礎。例如,《論語》中講道:“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說,學了,然后按一定的時間去實習它,不也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教師可以利用類似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并且踐行求學之道,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認知有機結合起來,進而引導學生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利用歷史小故事,為學生講解為人處世之道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歷史留給人們的,不僅僅是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故事背后的啟示和道理。教師的德育工作不僅需要做到故事的生動講解,還需要做到啟示和道理的具體闡述,使學生在了解故事梗概之余,深入了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和人物背景,進而身臨其境地從人物的角度出發進行思考,并從故事表面深入到人物內心去深入探究。因此,教師可以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講解歷史小故事,剖析其中的為人處世之道,鼓勵學生向歷史先進人物學習,踐行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有關謙讓的待人之道時,可以為學生講解《孔融讓梨》的故事,引導學生學習孔融的大度謙讓,同時為學生講解中國古文化中“長幼有序”的觀念,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知書識禮,受到許多長輩的喜歡和稱贊,被稱為神童。有一次,祖父六十大壽,母親讓孔融把一盤香梨分給兄弟們,于是孔融就按照長幼次序,將最小的梨分給了自己。父親感到很奇怪,就問孔融為什么要這么做,孔融回答:‘樹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尊重長輩,是做人的道理。父親聽了孔融的回答,很是高興。”教師利用這些類似的講解,為學生講解為人處世之道,能使學生學會謙讓。
總之,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穿插德育內容,關注學生道德素質水平的提高,通過改進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宣傳和講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孝道,理解古人的求學之道和處世之道,進而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石書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德育的內在聯系[J].思想理論教育,2012(02).
[2]王德彬.淺析我國傳統文化對現代德育的影響[J].中國教育學刊,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