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艷
摘要:為了實現滿意的“產出/投入”效果,則需要重視財務管理的職能優勢。財務部門作為組織的成本中心,其職能的核心內容在于實施全面預算管理,促使主營業務開展的成本發生在合理區間中波動。最終,在會計核算基礎上反映出投入的合理性。具體的實施策略為:拓寬財務部門的職能權限、建立財務人員專項蹲點制、激勵兼容下成本逆向分解、多途徑下完備信息化平臺。
關鍵詞:財務管理;主營業務;策略;構建
提升主營業務開展績效,將能顯著提升組織的經濟效益。在“產出/投入”關系視角下可得,在產出一定的情形下,追求投入的最小化結果將能在價值形態節約組織資金,而在實物形態則體現為組織資源的高效配置。然而,在分工協作格局下來開展主營業務,則因部門職能化架構的內在弊端,使得實物形態的組織資源往往存在無效耗費狀態,轉化為價值形態則體現為資金效益的降低。因此,為了實現滿意的“產出/投入”效果,則需要重視財務管理的職能優勢。財務部門作為組織的成本中心,其職能的核心內容在于實施全面預算管理,促使主營業務開展的成本發生在合理區間中波動。最終,在會計核算基礎上反映出投入的合理性。基于以上所述,筆者將就文章的主題展開討論。
一、財務管理的職能分析
具體而言,財務管理的職能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一)輔助性職能
正如前面所提出的那樣,主營業務作為組織利潤目標的實現來源,財務管理對其首先需要起到輔助性職能。輔助性職能具體體現在,為主營業務開展提供專項預算,并配合主營業務內容的調整來調適資金預算結構。如,面對產品營銷工作的開展,財務部門需要對該項工作進行項目預算,并根據市場推廣要求和產品促銷方案,及時調整預算資金的配置結構。為了更好的擔負起輔助性職能,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還將開展聯合磋商工作。
(二)監管性職能
財務部門需要對組織管理層負責,或者為董事會負責,這就意味著它還需要履行資金監管性職能。資金監管性職能的發揮,主要反映在資金具體的使用途徑和使用規范性上。目前,在基于部門賬戶來監管資金往來項目時,主要以會計憑證作為形式要件來開展監管工作。而對其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則存在著監管缺失,這主要歸因于信息不對稱現象的存在。目前,在“互聯網+”技術支撐下,以及在營改增稅制改革背景下,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規制。
(三)控制性職能
這里的控制性職能主要體現為,事后控制。具體而言,便是對投入資金所帶來的效益進行評價。在“產出/投入”關系下,則是在產出一定的情形下,評價資金的節約程度,以及通過成本核算來測算利潤率水平。
考察以上財務管理所呈現出的三項職能可知,財務管理基于全面預算管理和部門之間人員互動,不僅能助力主營業務的開展,還能為主營業務的成本控制事項提供技術支持。
二、財務管理助力主營業務開展的著眼點
在財務部門組織資源視角下來考察著眼點,可以將其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著眼于財務人員崗位職責的拓展
為了使財務管理的輔助性職能落地,這里需著眼于拓展財務人員的崗位職責。之所以提出這一著眼點在于,財務部門長期處于職能化管理的格局下,財務人員的崗位視野顯得較為狹窄,其主要表現在他們缺乏大局觀來看待主營業務開展的現實意義。因此,在預算管理中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時常出現矛盾。在財權與事權分置的形態下,必然不利于主營業務在開展中的權變管理需要。因此,拓展財務人員崗位職責使其加強與業務部門的聯系則成為了要求。
(二)著眼于全面預算管理制度的落實
全面預算管理內含有全員參與預算管理和全過程預算管理的要求,所以在落實全面預算管理時實則是對上述要求的滿足。在助力主營業務開展中,當前需要強化全員參與下的預算管理。但實踐中因存在著個體成本控制的邊際努力程度難以測量,以及信息不對稱現象的普遍存在,這就要求在落實全面預算管理制度時需采取制度創新。該制度應不僅能起到成員行為規制作用,更需起到成員成本控制行為的激勵作用。
(三)著眼于完備財務信息平臺的搭建
財務管理在履行控制性職能時,需要從資金效益評價和彈性預算管理的兩個方面入手。通過著眼于完備財務信息平臺的搭建,應使財務部門能夠權變實施全面預算管理,而信息化平臺的功能優勢便在于緊密了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的聯系。同時,也增強了財務部門與管理層之間的信息交互績效。
三、策略構建
根據以上所述,策略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一)拓寬財務部門的職能權限
拓寬財務部門職能權限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提升該部門的職能地位,進而增大財務建議權對主營業務影響的權重;另一方面強化財務人員崗位職責管理,促使他們走出崗位職能壁壘的束縛。這一工作的開展需要管理層通過組織財經制度建設來實現,且在制度安排上應明確財務部門在主營業務開展中的職能地位。由于全面預算管理構成了財務管理的核心內容,所以在制度安排上應圍繞著調整全面預算管理機制來完成。
(二)建立財務人員專項蹲點制
為了增強財務部門與主營業務開展部門之間的聯系,在拓寬財務部門職能權限的基礎上,應建立財務人員專項蹲點制。“蹲點制”的優勢在于,能夠使財務人員聚焦具體主營業務的開展,并跟蹤主營業務開展的全過程,以及在助力主營業務開展上能夠明確財務人員的崗位職責。為此,財務部門需要根據自身組織資源存量,對蹲點制的建立提供制度設計原則,并界定財務人員在參與蹲點制的職能范疇。筆者建議,應突出財務人員的信息交互中端的作用。
(三)激勵兼容下成本逆向分解
在執行財務人員蹲點制時,財務人員需要輔助主營業務開展部門或者項目小組,統籌和節約預算經費的使用,而具體的設施辦法便是幫助部門或項目小組開展成本逆向分解工作。實施措施為,根據主營業務開展中業務員工的職責分工,以及該職責分工在主營業務開展的勞動強度、復雜度和形態,幫助負責人按人頭分解個體所應完成了預算管理任務。與此同時,通過引入對結余資金進行提成的績效獎勵辦法,來切實提升“產出/投入”的比值關系。
(四)多途徑下完備信息化平臺
前面已經提到,完備信息化平臺的作用在于加強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的聯動,以及支撐財務部門預算權變管理工作的開展。目前,信息化平臺在各類型組織中都已存在,而今后的完備重點在于打造移動端的信息化平臺。筆者建議,可以以微信平臺、QQ平臺來建立起財務人員與主營業務開展部門負責人、項目負責人之間的溝通平臺,進而在信息交互上實現財務管理助力主營業務開展中的無縫銜接。
四、展望
(一)激勵兼容原則下對項目組實施激勵
在優化財務內控時不能僅從降低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入手,還需要從激勵項目組自覺履行成本控制的路徑著手。具體的做法為,技術創新項目組與組織管理層簽訂合約,項目組在履行合約的同時具有資金支配權,且在履約完畢后若存在結余資金,允許按比例或全部作為績效獎金在組內分配。
(二)建立多方評價來解決資金效益問題
面對資金使用效益評價所面臨的挑戰,這里可以采取多方評價的方式來綜合評定。多方包括:電器保修一線員工、客戶方、財務部門。通過向各方獲取技術創新后的工效信息、服務質量信息、生產成本信息,來綜合評價技術創新中的資金使用效益。
五、小結
本文認為,提升主營業務開展績效,將能顯著提升組織的經濟效益。在“產出/投入”關系視角下可得,在產出一定的情形下,追求投入的最小化結果將能在價值形態節約組織資金,而在實物形態則體現為組織資源的高效配置。為了實現滿意的“產出/投入”效果,則需要重視財務管理的職能優勢。財務部門作為組織的成本中心,其職能的核心內容在于實施全面預算管理,促使主營業務開展的成本發生在合理區間中波動。最終,在會計核算基礎上反映出投入的合理性。具體的實施策略為:拓寬財務部門的職能權限、建立財務人員專項蹲點制、激勵兼容下成本逆向分解、多途徑下完備信息化平臺。
參考文獻:
[1]趙奕凌.物流成本控制與管理[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6(第一版).
[2]李莉.企業財務管理淺析[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1(5):40-40.
[3]孔姣良.企業財務內控管理體系的構建策略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4(2):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