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仲?劉紅菊
摘要:“一帶一路”背景對會計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MPAcc作為會計高端人才培養的搖籃,國際化人才培養改革勢在必行。通過對MPAcc國際化人才培養現狀的剖析,闡述“一帶一路”背景下MPAcc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價值體現,探討“一帶一路”背景下MPAcc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創新,以期為“一帶一路”背景下的MPAcc國際化人才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一帶一路”;MPAcc;國際化;人才培養
一、引言
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合作倡議(以下簡稱“一帶一路”)[1]。“一帶一路”的國際化定位為中國企業大規模“走出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走出國門的企業亟須大量涉外高端復合型會計人才,在“互聯網+”環境下,要培養精準對接服務“一帶一路”的會計人才,必須創新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生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頂端,是培養高層次人才和釋放人才紅利的主要途徑,是國家人才競爭和科技競爭的重要支柱。[2]發展研究生教育,不僅順應時代需求,更有利推動我國“一帶一路”背景的建設。會計碩士專業學位又稱專業會計碩士(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簡稱MPAcc)作為高端會計人才培養的搖籃,隨著國家“一帶一路”背景的推進,如何更好地培養具有全球化視野的MPAcc人才,這是“一帶一路”背景下,MPAcc培養單位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要求會計領域進行變革,要求創新與改善財務會計計量、管理會計概念體系、環境會計治理功能、會計職責以及會計人才培養與評價體制。[3]“一帶一路”建設對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凸顯了巨大的“人才鴻溝”問題。研究生國際化培養面臨著培養理念、支持網絡、項目定位和經費方面的挑戰。[4]狄雪瑤認為大學會計教育應以主動服務“一帶一路”需求為準進行必要的改革。他從會計職責、會計人才培養以及會計評價三方面出發,分析了“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會計的變革,提出了大學會計教育的幾點建議,以期為促進大學會計教育與時俱進,滿足時代需求提供一定的借鑒和指導。[5]馮朝丹結合“一帶一路”建設進程的環境下對會計人產生了的新的需求討論了會計人應該在哪些方面對自我進行改進和提高從而配合”一帶一路”的建設。[6]
綜觀上述文獻,較多停留于對“一帶一路”背景背景下會計人才培養理念現狀、建議等方面的探討,鮮有對“一帶一路”背景背景下MPAcc國際化培養的探索與實踐。當下MPAcc國際化人才培養面臨國際化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師資國際化水平不足、國際合作交流重視度不高的困境,淺析“一帶一路”背景下的MPAcc國際化人才培養價值,提出深化MPAcc學員國際化培養途徑、設立“小語種+MPAcc”綜合改革實驗班、優化MPAcc國際化師資隊伍等措施,旨在優化MPAcc國際化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服務國家“一帶一路”。
二、“一帶一路”背景下MPAcc國際化人才培養意義
(一)提供“一帶一路”會計國際化人才支撐
對于國際化會計人才培養而言,“一帶一路”在國家層面是宏觀背景,MPAcc培養單位層面則落地為微觀戰術。在“一帶一路”背景下,金融、產業、能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及區域共贏等雙邊及多邊合作,對會計人才提出了全新需求。隨著近幾年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企業“走出去”的現象越發普遍,對于復合型國際化會計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顯。“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MPAcc國際化人才培養創造了里程碑似的歷史機遇。深化MPAcc國際化人才培養改革,能夠更好地滿足“一帶一路”的會計國際化人才需求。在這種時代的變革下,就要求MPAcc培養單位必須在MPAcc學生國際化培養上進行改革創新,培養能夠勝任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式的新型會計人才。就MPAcc培養單位層面而言,培養單位將是MPAcc學生“走出去”的“搖籃”與“助推器”。
(二)打造會計國際化人才新高地
在“一帶一路”背景的推動下,MPAcc國際化人才培養將被重新定義。特別是中國在“一帶一路”的背景背景下,隨著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各行業的產業結構性改革,中國企業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具備國際視野及專業素養的會計人才將越來越受到青睞。培養有志于獻身會計事業的MPAcc學子成為相關領域的領軍人物,為企業看好財務的“后院”。讓企業在保持一股向上的沖勁時,無后顧之憂的“走出去”。充分順應時代的潮流,滿足企業對于國際化會計人才的需求。以“一帶一路”背景吸引MPAcc國際化人才,以MPAcc國際化人才推動背景的發展,積極建立MPAcc國際化優秀人才培養平臺,打造會計國際化人才新高地大勢所趨。
(三)創新會計服務模式
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和云技術的大規模發展,傳統的會計服務模式已不再適應于“一帶一路”國際化背景。智能時代促使著會計服務模式的改革與創新,而創新的前提則是人才培養的國際化轉變。如果企業想要真正的“走出去”,還是得靠優秀的國際化會計人才,只有會計人員的能力足夠強大才能幫助企業的更好發展,因此國際化會計人才的培養顯得格外重要。目前,會計信息化人才逐漸涌現,能夠較好地服務于國內傳統會計服務模式的革新。比如,在“互聯網+”環境下,傳統模式的事務所可以通過前臺服務的虛擬化和在線審計業務,完成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但是,在“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各地區態勢錯綜復雜,僅僅局限于這樣的服務模式還遠遠達不到企業走出去發展的既定目標。充分發揮培養單位作用,培養復合型國際化會計人才創新會計服務模式勢在必行。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MPAcc國際化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一帶一路”背景下,為進一步推進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了重大戰略機遇的同時也對傳統MPAcc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MPAcc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國際化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全國MPAcc培養單位大部分為CIMA與ACCA項目的合作院校,MPAcc學生享有Gateway快速通道考試特權,可分別獲得CIMA職業資格基礎級、運營級、管理級的所有11門課程試,ACCA的F1至F9的9門課程的免試資格。截至目前為止,尚無一名學員取得相關考試的資格證書,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第一,MPAcc培養單位對于MPAcc國際化資源的重視度不夠。CIMA與ACCA在全球財務、會計界知名度較高,快速通道對MPAcc來說是福利。但是學校對于MPAcc快速通道上的支持與關注度不高,導致學生積極性不高。
第二,課程設置不夠合理。CIMA與ACCA項目的考試為全英模式,目前,大部分MPAcc培養單位的課程體系里面僅有單獨的英語類課程,如《商務英語》,其他課程均采用中文教學,使用中文教材,導致MPAcc學生的外語教學資源接受能力較差。英語水平難以提高,聽說能力差,致使許多MPAcc學生對雙語教材資源望而生畏。
(二)師資隊伍國際化水準不高
師資國際化是MPAcc國際化人才培養的重要策略之一。但是在實際的推進過程中,MPAcc培養單位的師資師資隊伍國際化建設存在著諸多不足,不僅國際化水平不夠,同時也缺少一系列有效的工作機制的保障。
首先,MPAcc校內外教師具有國際化背景的教師人次極少。雖然師資隊伍進行國際培訓以及學術交流的逐漸深入,但局限于外語實際語言、文化交流能力以及在國外駐留時間短等因素,很難在科研、教學等方面與世界頂尖學者進行實質性的學習、交流與合作。其次,對于不同類型和層次的教師,師資國際化水平沒有相應的參照體系。這也導致在具體推進MPAcc師資國際化的進程中,沒有可以依據的參照,從而導致實際工作中抓不住重心,過程體系紊亂。
(三) MPAcc國際合作交流重視度不高
MPAcc國際合作交流不頻繁與國際化人才培養經費投入不足兩個方面是MPAcc國際化發展步伐緩慢的原因之一。對于大部門MPAcc培養單位而已,學院層面,尚無單獨服務于MPAcc學生進行國際交流的負責部門,MPAcc國際合作單位這一板塊暫時空白;學校層面,提供MPAcc國際合作交流機會不多,缺乏適當的宣傳、指引與幫扶。此外,投入研究生國際交流的培養經費整體不足5%。學院在開展MPAcc國際合作項目時資金匱乏,導致項目無法落地;教師在進行國際化深造時,資金補貼較少,教師主動進行國際化深造的興趣低迷;學生在申請國際交流時無法獲得較為合理的補助,側面打擊了MPAcc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國際化人才充足的資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充足的資金是支撐國際化人才培養進行的動力,資金不足是限制地方性高校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一帶一路”背景下MPAcc國際化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創新
(一)深化MPAcc學員國際化培養途徑
積極開展MPAcc國際交流與合作,可以深化MPAcc學員的國際化程度,提升MPAcc國家化人才培養質量,才能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背景。MPAcc培養單位深化MPAcc國際交流與合作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第一,設立MPAcc國際學術交流基金,聘請國際上高水平會計學者到校執教或進行MPAcc人才聯合培養與合作科研,引進世界名校優質的適合MPAcc國際化培養的課程。通過交流教授和學生的形式,給本校的教授和MPAcc學生提供能夠學到國外先進知識的機會。MPAcc學生可以直接接觸到國際的前沿的會計相關研究項目,將所學的知識在前沿課題中應用,并在國際化的會計工作實踐中得到演練,進一步開拓知識,增長國際經驗。第二,有計劃地選派MPAcc學生到海外學習與實踐。為了培養MPAcc國際化人才的后備軍。MPAcc培養單位選送MPAcc學生到國外高校學習,讓他們有機會直接接觸到作為未來的國際化會計人才所要經歷的跨國文化及增強已學過的且所需要的外語、國際政治、國際法、國際金融等方面的知識。第三,與國內各領域知名跨國公司達成合作,選派MPAcc學生到國內的跨國公司考察學習,積累國際先進管理知識。如組織MPAcc學生到國外金融及保險公司、證券股票市場等單位去考察、實習,以取得會計財務類的實踐經驗。
(二)優化MPAcc國際化師資隊伍
MPAcc師資隊伍的國際化是MPAcc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前提與關鍵。MPAcc教師隊伍要從結構達到國際化標準,即具有會計相關專業國際化背景的教師需占有較大比重,這是最能體現MPAcc教師隊伍國際化的最直觀體現。結合各培養單位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MPAcc教師國際化培養相關工作管理實施及評估辦法,將MPAcc師資隊伍打造為能夠勝任國際化教學的高水平師資隊伍,提高MPAcc人才國際化培養質量。而為了使MPAcc教師隊伍整體達到國際化水平的程度,MPAcc培養單位既要以全球化的視野廣納專業賢才,充分借鑒國際先進的、靈活的管理模式引進人才人。積極推進實施開放的辦學理念,在與世界頂尖大學的交流合作中提升MPAcc教師的國際化水平。通過引進和培養國際化教師隊伍,達到改善MPA cc教師隊伍的層次結構,提升MPAcc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
(三)搭建“互聯網+小語種+MPAcc” 綜合學習平臺
采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渠道,搭建“互聯網+小語種+MPAcc”綜合學習平臺班,拓展MPAcc人才培養在“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兼容性。“一帶一路”背景下,外國語言,特別是非通用語的背景支撐作用愈發明顯。MPAcc培養單位應該充分借助互聯網技術對小語種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地方區域特色、經濟政策等進行梳理。“互聯網+小語種+MPAcc”綜合學習平臺的試點需要從MPAcc學生中選拔出具有語言學習愛好或者本科專業為語言類的學生進行推廣。為了保障“互聯網+小語種+MPAcc”綜合學習平臺的質量,更好地服務“一帶一路”,MPAcc培養單位有必要建構國際化課程體系,完善課程結構。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專業方案,從宏觀層面上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構。首先,一方面要綜合MPAcc國際化人才的知識體系和素養需求,設置信息化、小語種、會計國際化等課程,并吸納國外前沿的MPAcc專業計劃和課程體系,加強MPAcc雙語課程建設。其次,鼓勵學員在學習平臺進行學習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平臺的橋梁作用。
參考文獻:
[1]陳積敏.正確認識“一帶一路”[EB/OL].[2018-2-26].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226/c40531-29834263.html.
[2]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EB/OL].[2017-1-20].http://www.moe.edu.cn/srcsite/A22/s7065/201701/t20170120_295344.html.
[3]于洪鑒,孔晨,陳艷.論“一帶一路”視域下的中國會計變革[J].廣東財經大學學報,2016 (3):94-101.
[4]董淵,劉麗霞,張偉,趙可金.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提升研究生國際化培養水平[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 (7):1-6.
[5]狄雪瑤.談一帶一路背景下大學會計教育[J].財會學習,2018 (2):223.
[6]馮朝丹.“一帶一路”背景對會計人才的新要求[J].現代經濟信息,2017 (1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