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夢
摘 要:公司績效的提高有賴于公司治理的有效。文章主要從股權結構、董事會治理以及管理層激勵與監督三個方面來探討公司治理對公司績效的影響,從而提出相關措施來進一步提高公司績效。
關鍵詞:公司治理;公司績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8)06-0020-02
一、 理論介紹
對公司的管理目標而言,無論是至今國外企業一直堅持的股東財富最大化,還是我國企業目前一直推行的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些理論的落腳點都是公司績效。公司績效是指一定經營期間內,企業各項經營效益和經營者的業績。公司績效可以用多種指標來衡量,但由于公司是一個與外部環境以及相關利益者都有錯綜復雜聯系的綜合體,對公司績效的衡量方法至今仍未統一。
但是這并不妨礙大多數學者認同公司治理是提高公司績效的主要方法這一觀點。公司治理的本質是制衡股東、董事會和管理層三者權責,使其構成三足鼎立的關系,相互制約,同時構建激勵約束機制以減少代理問題,從而提高公司績效。
近年來,有許多文獻都涉及公司治理與公司績效的關系問題,但是大多數文獻都是從公司治理的某一方面出發,探討其與公司績效的關系,很少有整體系統地描述公司治理與公司績效關系的文章。現代公司治理中的很多因素都不是單一出現的,他們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僅從一個方面研究,也許不能更加合理地解釋公司治理對公司績效的影響。
二、 影響因素
(一)股權結構對公司績效的影響
股權結構是指在股份公司中,持有股票股東的性質及各主體持有股票比例。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運行基礎,不同的股權結構會導致不同的企業架構,進而導致不同的公司治理方案,從而使公司擁有不同的績效。
股權結構主要從股權集中度和股權性質兩個方面來影響公司績效。股權集中度主要分為股權集中和股權分散。所謂股權集中,是指少數大股東手中持有大部分股權。若股權過于集中,則會使大股東擁有更多的權利,此時很可能會有大股東侵占小股東利益事件的發生,從而導致小股東“用腳投票”,致使小股東的利益完全得不到保障。股權的分散會產生權力制衡,使決策更加民主,但若股權過度分散,則會使決策效率大大降低,無法適應當今變化多端的外部環境,從而使公司績效降低。
國有企業在我國經濟建設中一直發揮著重要作用。政府在經濟轉型中也占有很大的資源,能夠通過持股對企業產生一定程度的控制,使公司能夠按照國家經濟發展的方向發展。這在宏觀上來看可能對我國經濟發展穩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這種國有的股權性質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管理層的積極能動性,從而降低公司績效。
(二)董事會治理對公司績效的影響
通過董事會規模和董事會結構兩方面探討董事會治理對公司績效的影響。一般來說,大家普遍認為董事會規模越大,公司績效越好。因為董事會規模的擴大可以提高整體的專業水平和經驗能力,使公司能夠更好地應對日益復雜的外部環境。但是,董事會的規模無限制地擴大是否也能提高公司績效呢?答案是否定的。當董事會越來越大,董事會成員之間溝通的成本會增加,而效率則會降低,一部分董事會成員就會出現偷懶行為,一味地跟隨大眾的觀點,“搭便車”的傾向也會越來越高,進而降低公司績效。所以,董事會規模的大小是影響公司績效的主要因素之一。
從董事會結構層面來說,董事會可以分為內部董事和外部董事。內部董事是指公司現任職員或者之前曾在該公司工作過的職員;而外部董事則是指獨立董事,一般是指那些擁有一定聲望但是并不在公司工作或者其他公司的經理人員等外部人員。獨董的存在是對管理層機會主義的制約。因為獨董的薪酬與公司績效沒有直接聯系,所以為了其自身的聲譽,獨董會履行好自己的監督作用,從而減少公司管理層的在職消費等問題,進而提高公司績效。
(三)高管激勵對公司績效的影響
公司規模的逐步增大,會導致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這種分離勢必會產生公司治理中一個典型的問題:委托代理問題。委托代理問題就是建立在信息不對稱這一理論之上的。
由于公司管理層在日常工作中掌握著公司的實權,其擁有公司更多信息,而作為公司的所有者(股東),其只擁有公司的所有權,對公司的了解程度遠不及管理者,這種信息的不對稱就使得雙方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更主要的矛盾還是來源于股東與管理者目標的偏差。股東希望能夠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管理層則由于自身利益的驅動,會希望自身薪酬更高或者有著更多的在職消費,而高管薪酬和在職消費都會導致股東財富的減少,這就造成二者之間的沖突。解決這種沖突的關鍵就是對高管進行監督和激勵。股東大會為了防止管理層過度在職消費,會對管理者進行監督,在適當激勵下,使高管的目標和股東的目標趨于一致,此時高管會努力經營公司,使公司績效得到提高,同時也就意味著實現了其自身的價值。
三、 公司治理的完善措施
(一)優化股權結構
合理優化股權結構,使公司的股權結構能夠更加適應公司自身的發展。
首先,適當提高公司股權的集中度,在股權相對集中的情況下,公司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較高時,大股東的利益與公司的利益趨于一致,這會使股權結構在公司治理中起到積極作用,進而提高公司績效;適當降低公司股權的制衡,在股權過度分散的情況下,各個股東權利相差不大,會在公司決策時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各持己見,發生矛盾,使決策效率降低,進而降低公司績效。因此,一個適中的股權結構是公司治理的關鍵,既能防止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出現“第二種代理問題”,各大股東之間權利有所制衡,同時也能防止股權過于分散,從而提高公司績效。而這樣一種適度的股權結構就需要各個公司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不斷的調整,以得到一個最適應公司發展的股權結構。
其次,適當降低國有股權比例。我國國有經濟占國民經濟的主導地位,這就導致了我國上市公司具有其獨特的特征,即通常會出現國有股權占主導地位的特點,而國有股權的過高比例,勢必會導致公司激勵機制不健全,公司缺乏動力。因此,我們要適當降低國有股權占比,持續引入民間資本,使公司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和開放性,在市場化經濟下,擁有更多的活力,從而增加公司的長期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