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梅
摘 要: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散文教學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散文的特點就在于形散而神不散,細細品味總會發現散文不同的美。高中語文教材中,散文部分囊括了很多文學大師們所創造的經典佳作,散文中最顯著的優勢便在于文字的使用,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會讓人深深感受到漢語的無限魅力。本文就在高中散文課堂中發現漢語之美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 高中散文教學 漢語之美 教學方法
引言
中華文化博大精神,散文是現代文學作品中一顆非常耀眼的明珠。高中語文教師在散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高中生擁有一顆發現美的眼睛,走進散文的世界,感受語言的美好。以下是筆者結合多年的高中語文教育教學經驗,就高中散文中所包含的漢語之美提出的幾點看法和建議。
一、散文概述
何為散文,從理論層面來解釋,散文主要指的是以文字為創作與審美對象的一種重要的文學藝術體裁和形式,散文屬于中國文學體系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散文作為語言藝術文學體裁中的重要典范,其包含著非常豐富且多元化的形式,在高中散文教學中,散文的形式主要包括史論、傳記、書信、日記、序、表等。
散文擁有非常高的審美價值,高中散文教學中包含著歷代文人名師的佳作,每一篇都會帶給人們一種與眾不同的美好感受。每一篇散文中所散發的意境美、文辭美是其他任何一種文學形式都無法企及的。
二、高中散文語言的特點分析
在高中諸多散文中,其在語言方面呈現出這樣一個共通的特點,那就是語言優美凝練富于文采。
高中散文的語言是優美的,散文中所使用的語言是富有生動活潑、清新明麗的特點,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就好像一首獨具意境的樂曲滌蕩著讀者的心靈。
高中散文的語言是凝練的。深入分析高中語文課本中所選用的散文,其在語言上面是非常自然流暢的,又是非常簡潔質樸的。每一篇散文的字數都不多,有些甚至只是寥寥數語的,但是,散文中所呈現出的場景或者意境似乎和文字的數量并沒有太大關系,其無論字數多少,總能夠營造出一種深遠的意境之美。
三、高中散文課堂教學中所蘊含的漢語之美
1.漢語的意境之美
在散文中,最基礎的組成要素便是漢語文字,漢語文字總是能夠將作者心中的那份情展現得淋漓極致。散文的意境不僅僅是內情和外景的完美融合,更是形象與深情的深入交織。要深入感受散文中所包含的漢語之美,筆者建議,其需要從漢語所勾勒出的具體形象著手,將高中生帶入散文所呈現的情境當中,讓真實的高中生與虛構的情境緊密融合,進而更好地體會漢語的意境之美。
舉例說明: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一部散文作品,題目為《故都的秋》,作者郁達夫。郁達夫用非常細膩的語言為我們呈現出了五幅美好的畫面,分別是“秋晨靜觀”、“落蕊輕掃”、“秋蟬鳴唱”、“都市秋雨”、“清秋果熟”。在這五幅畫面中,無處不顯露著漢語之美,語文教師需要引導高中生站在作者的角度,以普通百姓的身份觀察、聆聽故都秋天的美景與聲音,感受郁達夫在創作這部作品時為什么會運用這樣的文字,感受郁達夫那時那刻的心情。
漢語之美便在于情,情需要在具體的意境當中體會,散文作品中的情顯得尤為執著、真摯、自然、舒適。散文所使用的文字總會讓人深深著迷,會情不自禁地想要進入文字所刻畫的已經當中,感受文字意境之外的言外之情、言外之意。
2.漢語的推敲之美
在散文作品中,任何一個字都是經得起反復推敲的,每一個字都是最恰當的應用,除了能用這一個字外,再也找不到其他合適的字能夠替代它,這就是散文中漢語之美的奇妙之處。散文的文字魅力在一定意義上是能夠優于藝術魅力的。
著名文學家老舍先生曾說:寫散文,應當字字都想過。的確如此,散文中的每一個字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篇優秀的散文作品,沒有一個字是多余的,也沒有一個字是可以替代掉的。語文教師在散文教學過程中,就必須想辦法讓學生認真感受這一點,讓他們真正發現文字的魅力。要讓高中生感受到散文作品中漢語所具有的推敲之美,筆者建議語文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重點分析與洗練字詞
在散文的用字方面非常講究煉字選詞。在高中散文作品當中,有非常多的字詞運用得極為傳神和準確,其中包括名字、動詞、形容詞、數量詞、副詞等。
舉例說明:在高中散文作品中,有一篇散文叫做《荷塘月色》,其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在這一句話當中,有一個點睛之筆,那就是瀉字,一個瀉字讓這句話變得非常有意境。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們揣摩和品味這一個瀉字,為什么作者會用到瀉這個字,而不是其他的撒、照等之類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發現、去感受,慢慢地學生們便會發現月光是無聲的,文中的意境是寧靜的,只有用“瀉”字,才能把讀者帶進一個和諧、淡雅、清幽的境界,才能和文章“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這一基調保持一致。這就是漢語的推敲之美,在推敲的過程中,剩下是全是對文人名師的佩服和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思考,漢語就具有這樣的魅力,一個簡單的漢字就能夠讓你產生萬千情緒在心頭,卻無法找到合適的語言進行表達和描述,感覺任何一句話都沒有辦法真正還原于這一個字給內心帶來多么大的震撼。
2.漢語的修飾之美
在散文中,作者會運用各種各樣的修辭手法和句式。簡單的一句話,可能沒有幾個字,就可以呈現出一副非常形象的畫面,就可以把一個原本樸實無華的事物修飾得高尚、優雅、美好、神圣。這就是漢語之美,這便是漢語的魅力。
筆者還繼續以《荷塘月色》為例就漢語的修辭之美進行分析。《荷塘月色》這一篇散文中,語言精練準確,樸實自然,清新雋永,優美動人,富有立體感、樸素美和聲韻美。在《荷塘月色》是這樣描寫花的:“零星地點綴著”“裊娜地開著”“羞澀地打著朵兒”“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荷塘月色》中是這樣描寫荷香的:“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荷塘月色》中是這樣描寫月光的:“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這三句描寫的句子,看起來非常簡單流暢,但是蘊含著無限的文字之美。這種美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只能用心感受,這便是漢語之美的最高境界。用文字描述文字總會顯得有些牽強無力,雖然也可以描述出其部分魅力,但是總感覺難以表達完整。
3.漢語的變幻之美
在一篇散文當中,我們會發現,散文中的句式是非常自然隨意的,呈現出明顯的曲折多變的特點,其中,有長句、有短句、有疑問句、有反問句、也有倒裝句,等等,但從句式上來看,散文便是一種千姿百態的美。
散文不像記敘文那樣要求具備非常嚴密的邏輯性,也不像詩詞歌賦那般要求字數、對仗,等等,散文的美就體現在其自然的變化上,形散而神不散,看著沒規律,但其實還是有著非常明確的主線引領的。
舉例說明:在散文《囚綠記》當中,有這樣的一個排比句式:“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樂。”就這樣簡單的一個句子,其不僅包含著排比句式,還應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其使句子生動富有氣勢,直接抒發了作者對綠的贊美,為后文揭示主旨作好鋪墊。
結語
在當前高中所使用的語文教材當中,古今中外的散文作品都在其中有所體現。散文作為高中語文教學和一個人學習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其不僅體現出了人類最豐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而且為讀者呈現出了一種異彩紛呈的藝術表現形式。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在講授散文時,想辦法引導學生們發現與感受其中的漢語之美,讓學生們真正領悟到漢語的博大精深,讓他們的心靈徹底被漢語之美所震撼,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真正了解漢語,喜歡漢語,愛上漢語。
參考文獻:
[1]錢靜霞.讓狀物散文之美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高中語文狀物散文教學策略探究[J].教育視界,2017(6):24-28.
[2]黃碧婷.變易理論視野下高中散文教學內容的選擇及設計策略[J].閩南師范大學,2017.
[3]李存霞.“文本細讀法”在高中語文散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新課程(下),2017(1):57.
[4]徐江濤.文學寫作中的散文教學:學會欣賞散文之美[J].教育教學論壇,2017(11):125-127.
[5]郭昭第.散文:中國美學智慧的最高成就——文本鑒賞舉要之散文篇[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34).
[6]歐造杰.以詩意之筆寫生活之美——評莫景春的散文集《歌落滿坡》[J].絲路視野,2017(34):52-53.
[7]吳俊靖.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審美困境與突破研究[J].青年時代,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