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



每每在朋友圈見到藏家梁偉斌發表的生活日常,都不免讓人心生向往。簡單的畫面傳遞出來的寧靜、清明,讓身在喧囂都市的人感受到一份清涼;讓被周圍瑣事困擾的人收獲片刻的輕松。
于是不免向他討教,如何能將自己的日常也變成這樣,笞曰:無他,多做減法而已。因平日受禪文化影響較多,藏品中也對那些線條簡潔的器物情有獨鐘,如漢代八刀蟬之類的,這種審美品位自然而然也被帶到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
《收藏·拍賣》:作為一個禪意生活的踐行冢,你是如何看待極簡主義的?
梁偉斌:極簡的生活態度不是枯燥單調。其源頭是對內心的清楚觀照與對欲望的合理控制。所以,所謂極簡并非空無一物,而是借由極其有限的條件呈現盡量豐富的意涵。
表現形式的簡潔是要有豐富的內心世界來支撐的,是與美有關的,是需要實踐者有相當的藝術素養的。否則的話,空無一物的倉庫、只有辦公桌的辦公室都可以稱之為極簡了。
如“元四家”之一的著名書畫家倪云林先生,他的繪畫意境荒寒空寂,風格蕭散超逸,極為簡練,受到了很多人的臨摹,但往往臨摹者不能描繪出其繪畫的蕭條淡泊的氣質。倪云林有斗室一間,室中唯幾一榻,此可謂簡之極矣。又,宋徽宗嘗營造桫欏木堂,室中四壁繪淡墨山水,兀然獨坐,江山臥游,若大地游仙。這樣的審美格調才稱得上高水準的極簡主義,簡單到乏味的生活方式并無可取之處。
《收藏·拍賣》:如何將極簡、禪意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的呢?
梁偉斌:我的生活日常也很簡單,除常規事物外,愛好唯有花與茶了。我的茶道與插花實踐發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精簡的過程。我認為,不能在日常生活中為你所用的茶道與插花技術,是沒有意義的。假如每次的茶席、插花都要浪費半日的時光才能完成,這一切將無法融入我們的生活。在形成現今這樣的狀態之前,我也學習過不同的技巧和方法,也嘗試過不同的表現形式。最終禪宗思想的“不做多余事”成為了我的茶道和茶席布置實踐、教學的重要思路。
通常,新手都很希望擺置出漂亮的茶席,插出大家贊美的插花。但凡有件好茶具就希望擺在茶席上,到最后茶席倒像茶具地攤。在有限的茶道具布置的茶席上,我們才能體驗到這種把心收束到茶湯上的專注。每次行茶需要顧及的外物要很少,觀照內心才能從句空話變為一種可以達成的實踐。插花時也如此,如果總覺得多剪一刀可能會更好看,一瓶花反復修剪、添加花材,最后還是不理想。想得越多,想要達成的目標越多,事情越難做好。
給道具和花以足夠的空間展現本身的姿態,就是最好的表現方式。“簡”是不需要特意表現的,不攙入過多的想法與手段去做就夠了。
《收藏·拍賣》:這種極簡的禪意生活美學可以帶給人怎么樣的體驗和感受?
梁偉斌:極簡是一種相當好的生活方式,能幫助人把有限的心力聚焦到在當下最重要的事物之上。禪修當中常常會提到的一個詞“收攝六根”也有類似的意思在里面——把所有的專注力和思維放在眼前要做的事情上,其他事物無論再好看上去再重要,只要與眼下之事無關,統統先放下。
具體而言,在實踐上,我們會從專心喝下眼前的茶湯,欣賞一朵花開始。久而久之,大家開始用不同的維度去感知時間的流逝。之前,身邊很多人是用諸如節假日或者(子女的)寒暑假等等方式來感受時間。如今,卻有了不同,紫藤、繡球、百合、朝顏、木槿、萱草、鳶尾、射干……山野里河灘上的花草成了他們觀察四季的標尺。這種心性的改變也必然地會對生活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收藏·拍賣》:很多人對禪意生活心生向往,你對希望體驗這種生活方式的人有何建議?
梁偉斌:極簡從實踐上來說,難度并不高。但是放棄一切多余的事物的勇氣卻不容易有。剛剛開始的時候總是會有一堆舍不得丟棄的物品難以割舍的情況。比較簡單而美的生活理想不是單純靠想象就能夠達成的,我會建議先跟隨一位老師,學習一樣與此有關的藝術。比如茶道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在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地熏陶改變。熟練之后,進而一步步地把依循老師所學的極簡之精神應用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