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隸



“Less is more”——20世紀30年代現代主義建筑大師密斯·凡·德羅說的這句話概括了現代設計精神。這個極簡主義的原則影響了設計師,改變了世界建筑的面貌,也改變了城市面貌和生活家居方式。甚至成為普羅大眾都耳熟能詳的經典,上升到人生哲學層面,讓無數人奉為人生教條,也成為了當下一種化繁為簡的生活態度的詮釋。以下將挑選20世紀的作品,闡述極簡主義的藝術形式,展現極簡主義的表現方式是多樣化的,但無論是色彩鮮明、運用多種材質的北歐設計,還是偏向素淡質樸的日式設計,都能從不同的形式內發現極簡主義在精神層面的表達,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簡難”,大概便是如此。
衣 在服裝里發現有趣的靈魂
三宅一生
三宅一生曾說“一塊布就是我的出發點”,極簡主義的口號“Less is more”一直是他信仰的設計理念。三宅一生在服裝設計上開創的解構主義設計風格,簡單的線條勾勒出立體卻奔放的設計。沒有刻意的冷色調局限,各種顏色釋放出無拘無束的創造力激情。1988年“我愛褶皺”系列面世,成為了三宅一生最為人熟知的標志設計。褶皺系列不同尋常之處在于這些褶皺是完全設計產生的,放在特制的褶皺機中,隨著齒輪的轉動,面料在高溫的作用下褶皺定形。而在之后的水洗中,這種褶皺也不會消失,因此也被稱為是“一生褶”。看三宅一生的作品就像舉一張白紙在光的投射下看到了流動的彩虹。可以說在20世紀的服裝設計領域,三宅一生的創新是另辟蹊徑,重新尋找時裝生命力的源頭。看他的作品像讀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所以說,三宅一生的作品,是簡約卻有趣的東方設計。
吉爾·桑達(JIL SANDER)
由德國設計師JIL SANDER創立的同名品牌,可以算得上是極簡主義服飾品牌的一大代表,吉爾·桑達的設計以節儉的美學和簡潔的線條而聞名,將一切都簡化到極致,是少有的將設計當作一門藝術而細細推敲研究的設計師。甚至有設計師曾評論道:“一件JIL SANDER的服裝可以讓你穿上十年,然后再將它留給你的女兒。”盡管品牌設計師在變更,但“和諧”、“低調”和“動感的優雅”一直是品牌向來堅守的設計準則,在快時尚的變幻下,經住歲月的磨礪和競爭的沖刷。游走于柔軟線條的干凈廓形是Jil Sander的永恒主題,品牌的服裝配飾都采用最簡潔的線條,摒棄一切的多余細節,就連拉鏈和鈕扣都被完全摒棄。在近日發布2019早春系列中不難發現,雅致色調使仿佛剛從農貿市場匆忙拎了回來的食品購物袋,都顯得高級而毫無違和感。
食 以餐具呈現食物周邊的氛圍
CutipoI
成立于1920年的Cutipol,是一個來自葡萄牙北部小村莊的手工制品牌,歷經了家族三代人的堅守經營,每一款產品的制作流程都在葡萄牙工廠完成。在第三代接班人大膽的革新后,去除原有的花紋設計,在葡萄牙傳統的餐具制作工藝基礎上,選用更高質的原材料,運用全新的人體工程學造型,以“流暢的造型,簡潔的線條和厚實的材質”奠定了極簡風格的設計基調。簡約又時尚的設計現在已經紅遍全球,不僅占據了全球美食博主的餐桌,而且還被米其林餐廳和奢華酒店的餐廳選用,成為有品質又時尚的擺盤標配的首選。
littala
在赫爾辛基周邊ittala小鎮的玻璃工廠里,在1881年誕生了同名品牌。ittala是20世紀一家將餐具裝飾成為兼具功能性與美學的家居用品的公司之一。提供兼具美學與功能性的耐用產品,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樂趣是品牌的核心理念。
芬蘭素有“千湖之國”的別稱,設計師AlvarAalto從星羅棋布的湖泊中得到靈感,創作了這開口部分不拘一格的水杯,它的制作采用iittala。最著名的玻璃成型技術,采用口吹法制作。水杯的加高款便是Ruutu(芬蘭語意為“鉆石”)花瓶,當花束置于花瓶中時,不用費心擺布,花束們便可自行自然散開。如今,littala已經是芬蘭設計的代名詞,被芬蘭人視若國寶,幾乎每個人家里都有iittala。的產品。走進芬蘭人的家里,你會發現喝水的水杯或者插花的花瓶就是出自iittala。
住 為空間而生的家具講故事
Artek
Artek成立于1935年,由四位年輕的理想主義者共同創辦,其中一位被稱為“北歐設計之父”是芬蘭著名建筑師、室內家飾設計師Alver Aalto,他不僅開啟芬蘭現代主義風格之道,更成就了20世紀以人為本的經典美學。說到Alver Aalto,就不得不提他開啟“L”彎度設計時代的Stool 60代表作。Alver Aalto在設計Stool 60時,希望通過用新技術提高木材的使用性能之外,也讓人們能夠買得起一把能夠消費得起的椅子。他認為椅子是一個實用品,買了能夠讓家里人享受到椅子帶來的舒適感,并且可以使用很久很久,才是一個能夠讓人覺得買得物超所值的家居用品。以這樣的前提設計的椅子對質量也非常講究,Stool 60選材是一定要到芬蘭當地的白樺森林里精心嚴格選擇的,要挑選出最好的木材。選好材料后,還要在戶外進行整理干燥,等上半年才能夠用。除此之外,Alver Aalto還為Atket設計了有名的帕米歐椅(Armchair 41 Paimio)、Teo Trolley手推餐車等。標準化和系統化是Artek基本的生產理念,使得家具具有多功能,這樣的產品可以用于家庭、學校、酒店、博物館等各種不同的空間。
BoConcept
自1952年在丹麥創立以來,BoConcept根植于丹麥,旨在打造高質量、簡潔、溫馨、自然而富于人情味且極具功能性的家具。以其大氣格調的設計迅速發展,如今在全球各大城市已有超過250家專賣店和工作室。所有家具飾品都是為了呈現給熱愛設計、充滿活力并洞悉生活細節的客戶。他們還熱哀于和其他品牌推出合作款。例如2012年,BoConcept與建筑師和工業設計師Karim Rashid合作,創建了Ottawa系列,該系列獲得紅點設計獎。KarimRashid是最富創意的家具設計師之一。他的設計作品集包含家具及家居配飾等不同類別的產品類目,一共有超過3000件作品。對于Karim來說,設計最重要的意義在于注重產品本身的同時也要充分抵達人性,需要擁有令人感動和舒適的溫暖元素,這樣的設計方式被他稱為“感性的極簡主義”。注重產品本身的同時也要充分抵達人性。
Menu
Menu是一個創建于1979年的丹麥家族設計公司,以極簡主義風格見長,一直以來都推崇質量、實用和美感的家具,每一件作品都做到了真正關切人們的現代生活需求。品牌的設計傳承了北歐氣息的冷靜、沉穩,其中又帶著柔和、極簡的烙印,深受北歐當地人的喜愛,現在已成為了丹麥最頂級的家居品牌。品牌的產品包括餐具、家具、家居飾品、燈具等。不單擁有極富設計感的造型,還有非常好的實用性,淋漓盡致地表現出北歐家具美感與功能性的完美融合。最常聽到對Menu的贊美是“不使用的時候,單單放著就是很好看的擺飾”。
行 走進建筑里與環境對話
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東京銀座旗艦店
坐落在東京銀座的路易·威登旗艦店在街頭低調得格外顯眼,在白天,淺珍珠色的浮雕遠看像冬天雪后覆蓋的建筑體,細看又是外觀可以因光線而表現不同的格紋變化,呈現出變化萬千的光影效果;在夜晚,浮雕表面背后的LED燈光亮起,墻體上鏤空的細節通過光的透射被顯現出來。外立面的大大小小的幾何形圖案來源于傳統的東京裝飾圖案“江戶小紋”,同時結合品牌重復標志的設計而呈現。這是設計師青木淳強調建筑物的“在地化”,從當地傳統特色與品牌精神的結合中淬煉出的藝術表現,白色外觀中隱含著名品牌與地域的文化歷史,也充分襯托出悠久品牌的經典與大氣。
知·美術館
成都的知·美術館出自享譽國際的日籍建筑師隈研吾之手,是目前他在中國設計的唯一的美術館建筑。從君山腳下沿山坡而上,遠看呈深灰色的美術館,并不顯眼,走近后才發現玄機:外立面懸掛的是用特殊材料的繩線串聯的深灰色瓦片,通過鋼絲拔丸片編制成一件鏤空的外衣,掛在建筑物的外面。近看仿佛是披著深灰色鱗片的輪船,在綠色的樹林間破浪前進。建筑周圍是靈動的水面,灰色的瓦片倒影在水里會自然融入水中隨波變形。這正是隈研吾最擅長的“使建筑消失”的設計方式,讓建筑與自然融合在一起。看似簡單的外形卻帶有動感,每一個細節都被處理得恰到好處,整體與周圍環境的協調相處使空間變得靜謐。簡潔流暢的外形帶著動感,散發著含蓄內斂的氣質,讓人置身其中有一種平靜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