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揚祖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引下,廣大的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在學生的寫作方面做出不懈的能力,并取得引以為豪的教學成效,從而獲取豐碩的作文教學經驗,然而農村的初中語文教師在探索中,也深深地陷入眾多的教學困境之中,致使寫作教學舉步維艱,造成學生的寫作能力和水平嚴重受阻,面對重重障礙和困難,初中語文教師將全部的心思投入到擺脫作文教學的困擾之中,發現問題及時妥善地處理和解決,以謀求最大程度的改善,研究多樣化的對策,幫助學生走出寫作的困境。
關鍵詞:農村;中學作文;教學困境;對策分析
作文教學作為整個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中,越來越備受矚目,培養學生能說會寫的能力成為目前初中語文教學的核心任務,而作文教學恰恰能實現這一任務。但是在實際的初中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一直是困擾學生的一大難題,面對寫作學生往往是望而生畏、膽戰心驚,致使作文教學身陷囹圄之中,難以擺脫各種紛爭和困擾。作為長期工作在農村的初中語文教師,要從學生讀寫的基本功入手,結合學生寫作中出現的問題,找到學生寫作的癥結之所在,深入地挖掘其中的內涵,采取有效的寫作對策,幫助學生擺脫寫作難的禁錮,提升學生寫作的想象力和表達力,推動學生寫作水平的全面提高。下面,就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面臨的困境和采取的對策,簡單地進行一下分析和說明。
一、簡要剖析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面臨的困境
眾所周知,農村的初中生在寫作文時,往往是無處下筆,無話可說,虛構作文、瞎編胡謅成為他們通常會采用的基本寫作手法,這就導致初中生在寫作時,不得不胡編亂造,文筆也是相當地簡單、粗略、空洞,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內容,作文水平越來越低,所寫的語言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不難發現,相對于城市的學生,農村學生的閱讀量明顯減少,閱讀的書籍也十分匱乏,對于一些優美的詞句更是所知甚少,再加上農村的語文作文教學仍舊沉浸在應試教育的海洋里,傳統的寫作模式阻礙教師教學思維的更新和轉變,作文的教學方法單一、枯燥,所設計的作文教學環節、過程與生活實際嚴重脫節、不相吻合,訓練學生寫作的形式單調、無趣,缺乏吸引力,習慣性地采用“寫前指揮—學生寫作—教師批閱”的傳統寫作方式,這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選取寫作材料時,沒有目的性、實踐性、茫然失措,最后陷入暗無天日的寫作黑暗之中,變革當前的作文教學勢在必行。
二、為擺脫作文困境所采取的有效對策
1.樹立充滿新意的作文教學理念,為學生的寫作開辟道路
長期生活在農村的初中生,生活平平淡淡,沒有什么大起大落,更沒有什么創新,學生周圍沒有車水馬龍的繽紛世界,眼前也沒有人潮涌動的商場、市場,很難在生活中找到寫作的素材,致使學生在寫作中嚴重脫離生活實際,甚至與生活背道而馳,而生活始終是學生寫作中最鮮活的語言來源。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有效的作文教學時,必須樹立新穎、獨特的作文教學理念,擁有與眾不同的作文教學思維,在課堂上深入地研究多樣化的作文教學模式,注入生活化的寫作資源,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和范疇,豐富學生的寫作世界,引導學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促使學生去生活中尋找和發掘五彩繽紛的生活實踐,觀察周圍生活的美好,體驗生活的動人之處,感悟到生活的真諦,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美、感受美、享受美、總結美,真正抒發學生內心的真實情感,把真情實感運用到作文中,實現作文教學的升華,讓學生的寫作道路越來越寬闊。所以農村初中語文教師為了更好地拓展學生的寫作范圍,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經常搜集家庭、校園、社會運用語言文字的情況,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上寫作。
2.開展多樣化的寫作訓練方式,拓展學生的寫作途徑
學生對作文的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教師的辛勤勞作培育出來的。由于農村的初中生對寫作沒有興趣,語文教師必須以變革寫作訓練方式為突破口,采用多種模式的訓練策略,全方位拓展學生的寫作路徑,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素養。比如:教師可以采用讓學生寫日記或周記的形式,讓學生每天記錄生活中的點滴事情,發現周圍人或事的變化規律,運用最優美、最恰當的語句描述周邊的環境,使語言的錘煉、凝聚成為學生自覺地表達意識,當學生完成作文后,可以有選擇性地挑選有代表性的文章,讓學生帶著感情去朗讀自己的作文,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快樂,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欲望,這樣既能鞏固作文課堂的教學成果,又能深化作文教學的變革,激發學生在寫作中的創新思維和潛能。
總而言之,農村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問題和狀況層出不窮,嚴重困擾著學生的寫作思路,也讓教師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在此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要正視困境,積極主動地變革教學方法,打造學生喜歡的寫作環境,倡導開放性的寫作氛圍,引導學生變“要我寫作”為“我要寫作”,充分點燃學生寫作的興趣和熱情,突出學生的寫作主體地位,強化學生主動寫作的意識,徹底改變農村語文教學低效、低質的樊籬,以全面提升農村初中語文的作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