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鵬
摘 要:在新課標要求下,教師對如何更好地教學歷史進行了有效探討。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利用問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從而有效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著重探討了初中歷史教學中問題引導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問題引導
對于歷史教學的改革,有助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化被動為主動,促使學生積極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提升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的參與性。問題引導的教學方式,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使學生能夠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進而形成良好的歷史學習習慣,實現歷史學習水平的有效提高。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問題引導的意義
問題引導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有效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使學生掌握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以問題為主線,不斷拓展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有效進步,使其能夠在不斷的思考中,將新知識與舊知識進行有效聯結,并充分發現兩者之間的關系,以舊知識作為啟迪,引發出對于新知識的思考,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促使學生的歷史學習取得有效進步。教師進行問題引導教學時,可以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輔助教學,如可以利用小組合作、開展活動以及實踐等方式,使學生對歷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實現學生歷史學習水平的快速進步。
二、初中歷史教學中問題引導的有效應用
問題引導教學的實施并不是一種單純提出問題的形式,而是讓學生找出答案。問題的提出只是一個出發點,更重要的是將問題與教材進行有效結合,使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也能夠促進自身歷史學習水平的進步。所以,教師應充分利用問題引導教學的優勢性,不斷創新自身的教學手段,讓問題引導能夠深入進行,而不是只存在于形式上。
1.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問題引導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歷史學科中廣為適用。在歷史教學中,始終以問題為出發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的有效方式。初中階段的學生對于事物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對于自身的形象格外重視,所以在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時,常常會存在顧慮,如問題答不好怎么辦等,這種心理會嚴重阻礙學生歷史學習的進步。因此,教師在歷史教學中應積極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投入情境中,專心回答問題,而忘記自身的顧慮。教學在此過程中應充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能夠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初中學生的歷史學習不局限于教材內容,并以教材的內容為主線,向四周充分拓展歷史知識,使學生的思維能力獲得有效提升,促進初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學習《三國鼎立形成的史實》一課時,教師應以電視劇版《三國演義》為例,讓學生說出自己最喜歡的三國人物,充分調動學生在歷史課堂中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和快樂,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并能夠通過“諸葛亮七擒孟獲”等三國故事,引發出對歷史教材中分裂時期的民族融合的內容,使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夠豐富并且順暢。
2.設計有趣的問題,激發學生答題興趣
問題引導教學的核心是提出問題。因此,教師應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積極設計有趣的問題,激發學生的答題興趣。首先,教師設計的問題必須以教材進行緊密結合,符合教師的歷史教學目標,萬不可脫離教材,提出天馬行空的問題,使學生不知所云。其次,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自身特性,聯系實際生活,有效發掘生活中的問題,為學生設計出有趣的問題,有效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學習《甲午戰爭》一課時,教師應為學生選取圖片甲午戰爭的資料圖片,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看后的心情,引發學生對于民族崛起的深切思考。另外,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宜過難,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幫助學生構建歷史知識體系,使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得到飛躍。
3.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創新思維
教師應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勇于質疑問題,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應打破歷史課堂固有的教學模式,使初中歷史課堂能夠煥然一新,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有助于培養學生擁有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使學生能充分投身于歷史學習中。
總而言之,問題引導對于初中教學教學而言十分重要,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的歷史學習水平取得質的飛躍。教師應以問題為主,調動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利用歷史事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最終發揮出問題引導教學對于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邱云青.中學歷史教學中“問題設計”的研究及其問題[D].華東師范大學,2011.
[2]鮑學紅.中學歷史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
[3]柳曉飛.問題教學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09.
[4]趙曉華.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298.
[5]劉鳳濤.問題創設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0(12):41-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