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鳴 陳學進
摘要 結合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實踐教學改革措施,包括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優化實踐教學內容、打破學時限制,實踐教學與教師科研相結合,利用校外實習基地、進行開放教學等,不僅提高了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的實踐教學效果,同時加強了對大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 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實踐教學;問題;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2-0280-01
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是河南科技學院園林專業的專業課程,是研究園林植物遺傳變異規律和新品種選育原理及方法的一門課程,具有較強的季節性和實踐性。隨著時代的發展,當前園林行業要求園林專業人才具有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等綜合素質。而這些綜合素質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教學這一重要環節,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也不例外[1-2]。實踐教學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還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中每一個經典的遺傳規律都來自反復的試驗,而育種學的許多規律更是來自生產實踐[1]。因此,實踐教學對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尤其重要。為了提高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實踐教學的教學效果,筆者進行了15年的探索,其目的是構建適合園林專業培養目標的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實踐教學體系,為相似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1 存在的問題
1.1 實驗內容簡單、程序化
以往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以課堂理論教學為中心,以實驗教學為輔,許多實驗教學僅僅是為了加深學生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因而實驗項目多為驗證型實驗,設計性、綜合性實驗較少。實驗課前教師準備好實驗材料,上課時首先向學生講解實驗原理和操作步驟,然后學生按部就班地進行實驗操作,最后得出與課本預設結論一致的實驗結果。實驗課缺乏創新性,學生被動地開展實驗,無法促進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3]。
1.2 實驗實習教學課時少
以往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課程僅有14學時的實驗課和7 d的實習課,目前學校教學實行電子系統管理,要求教師必須按照課表安排的時間和地點完成實踐教學任務,而園林植物的生長周期較長,從實驗材料的準備到得出實驗結果往往需要幾天、幾個月甚至1年以上的時間,很多遺傳規律和育種結果需要多代才能得出,同時園林植物的生長受氣候影響很大,不同年份的開花授粉時間不盡相同。因此,按教務系統的課時及安排無法高質量地完成實踐課的教學任務,教師在教學中不得不精簡、壓縮大部分實踐內容,并且實驗課上為了節約時間,像講授理論課一樣先闡明實踐前期、后期的內容,只讓學生觀察實驗結果,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無從談起。由于學時和條件的限制,教學實習內容多為參觀及基礎類項目,實習內容缺乏系統性,學生的創新能力無法得到提高[4-6]。
2 改革措施
2.1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直接決定教學質量。讓學生獨立選擇和開展試驗、實習項目,如在教學實習的有性雜交技術實踐中,要求學生自主選擇植物、了解父母本的選擇要求并進行母本去雄和雜交后代的選擇。系統的實習操作有利于調動學生參與實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既可加深學生對園林植物遺傳育種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又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2.2 優化實踐教學內容,打破學時限制
根據社會需求及學生畢業后從事生產工作的需要開設相應實踐項目,并適時更新實踐教學內容。減少驗證性與演示性實驗教學內容,逐步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及創新性實踐教學內容,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進行科研和生產的能力。如在園林植物雜種優勢實踐教學中,系統地指導學生完成從播種到收獲的各個實踐環節,即包括育種材料的準備、生長過程中重要性狀的調查、父母本花期情況及雌雄配子的形成與發育、配合力測定、良種的生產繁育。將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原來的種質資源調查、減數分裂、雜種優勢等實驗綜合到一起,優化了教學內容。
2.3 實踐教學與教師科研相結合
園林植物生長周期較長,準備材料往往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為了保障實踐材料的提供,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以科研促進教學。河南科技學院園藝園林學院常年承擔著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如三色堇、月季、牡丹新品種選育,擁有豐富的三色堇、月季和牡丹材料,為實驗、實習教學提供了優質穩定的實驗實習材料。在科研基地利用科研材料進行實驗與實習操作,并向學生講授實驗與科研的關系及材料對科研的重要性,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科研興趣的培養。
2.4 利用校外實習基地,進行開放式教學
校外實習尤其是深入企業實習既可使學生提前了解實際生產,又可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近年來,河南科技學院園藝園林學院利用實習周安排學生到山水園林、北方花卉等企業實習基地開展實習,實習中首先由企業技術人員現場講授園林植物的育種知識以及企業發展前景和市場需求情況,然后讓學生深入田間,有針對性地進行完整、系統的育種實踐教學活動。學生通過親身參與生產、了解生產實際,不僅豐富了實踐知識、開闊了思路,同時也堅定了專業思想。
3 參考文獻
[1] 馬彥軍,蘇世平.“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5,17(5):24-26.
[2] 楊秀云,武小鋼.《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7,6(5):85-86.
[3] 顧翠花,王守先.關于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教學改革的幾點探索[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1(9):133-135.
[4] 朱小虎,馬蘭菊,陳虹.《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立體化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園藝文摘,2012,28(1):167.
[5] 史倩倩,張延龍.園林專業《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教學改革的若干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7(6):122-123.
[6] 高汝勇.園林植物遺傳育種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現代園藝,2016(14):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