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摘 要: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階段中職業生涯教育缺失問題十分突出,給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在職業認知、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為此,給正處于生涯成長階段的小學生提供職業生涯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以此為小學生增強職業意識、提升職業素養、收獲職業幸福感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小學生 職業生涯教育 職業意識 職業素養
近年來,一些高校紛紛開設職業生涯教育課,促使學生意識到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基礎教育階段,特別在小學教育階段,小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缺失。盡管一些專家學者們意識到對小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并且有的學校對小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但大部分流于形式,未取得顯著的效果。
筆者通過中國知網按“主題”分類且年份不限檢索,搜索到主題為“小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文獻共25篇,其中碩博士論文6篇,期刊19篇。基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目前對小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系統研究較少。筆者通過文獻回顧和課堂觀察發現,小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學校不重視職業生涯教育;專業教師短缺,師資培訓滯后;家庭職業啟蒙教育缺少等。基于此,筆者認為,對小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策略探究非常有必要。
一、學校發揮職業生涯教育“主陣地”作用
學校作為實施職業生涯教育的主陣地,應肩負此重任,明確自身職責,落實小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任務,促進小學生職業生涯發展。
(一)創設濃厚的職業生涯教育環境。
創設校園職業生涯教育環境為小學生職業意識的提高提供了外部條件。當前,部分學校已意識到對小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的必要性,以職業院校作為基地讓小學生進行職業體驗活動,同時,努力創建家長友好型學校,在校園內創造良好的職業生涯教育環境,取得良好的效果,積累成功經驗,值得借鑒。
(二)加強師資培訓,努力建設專業化教師隊伍。
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發布,提出振興教師教育,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對處于職業生涯成長階段的小學生而言,有專業教師指導顯得尤為重要。事實上,國內絕大多數學校缺乏職業生涯教育的專業教師。相比美國,平均50名學生就有一位專業教師提供職業指導。而且在美國,以此為職業的就有幾十萬人。由此,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培訓,提升專業素養能力,建設一批專業化教師隊伍,為實現小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目標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三)開發職業生涯教育課程。
課程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依據,也是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重要保證。目前,我國開設的與職業生涯相關的課程有綜合實踐課、勞動課等,但缺少針對小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的課程。出現了課程課時安排較少,甚至連最基本的課時也不能得到保障的狀況。由此,學校應努力開發符合小學生發展規律的職業生涯教育校本課程及確保校本課程實施到位。職業生涯教育的開展以課程為基礎,將課程與生涯教育結合,這是增強小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的有效途徑。
二、家長做好孩子職業生涯教育的“啟蒙者”
家長——孩子職業生涯教育的啟蒙者,對孩子的職業生涯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家長應提高職業生涯教育意識,積極配合學校開展職業生涯教育,進而更好地促進孩子職業生涯發展。
(一)樹立職業生涯教育新觀念。
當前,一些家長認為對小學階段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為時過早,會在無形中增加孩子的壓力,不利于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然而英國校長協會秘書長羅素·霍比卻不贊同這種說法,他認為及時對孩子進行職業生涯教育,能幫助他們理解書本知識與職業之間的聯系,然后鼓勵他們努力掌握未來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家長對子女的擔憂是人之常情,但有些父母在現階段還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教育對孩子的興趣培養、人格發展、職業認知、未來展望等起著重要影響。更新家長的職業生涯教育觀念對于促進孩子生涯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
(二)家校合作,積極配合學校開展職業生涯教育。
家校積極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在取得最佳效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家庭層面,家長應主動配合學校開展職業教育,積極溝通,及時反饋。部分學校會邀請家長進校園進行職業規劃分享等,家長需要認真對待、精心準備、為孩子樹立良好的職業生涯規劃榜樣。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都創設良好的環境,這樣能引起孩子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好奇心。這時需要家長耐心解答,分享自身體驗,以“好朋友”的身份進行交流與溝通。雖然家校合作過程中會有障礙,但合作畢竟會產生巨大進步。
三、教師當好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引導者”
教師在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過程中扮演著引導者的重要角色,對學生的生涯成長至關重要。同時,對教師專業素質能力等提出了較高要求。筆者主要從教師課堂教學方面,特別從學科滲透和教學策略優化角度探討如何促進小學生職業生涯發展。
(一)學科教學中對職業生涯教育的滲透。
在學科教學中職業生涯教育滲透效果往往優于直接的職業生涯教育。教師在學科教學之前對教材進行深入分析,充分利用教材中有關職業生涯教育素材進行研讀,并通過各種形式滲透到職業生涯教育中。筆者通過調查發現,教師主要通過課堂趣味活動或游戲對小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如皮亞杰根據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提出在不同類型游戲中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我們應該意識到,游戲對于小學生而言,不僅是常態化的趣味活動,更重要的是游戲是他們從外界汲取社會經驗的有效途徑。
(二)優化教學策略。
優化教學策略能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個性學生的需求,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職業生涯教育效果。教師可以根據自然情境策略中基于活動的干預、偶然發生的教學過程、利用環境進行教學三種典型的自熱情境教學策略。教師在教學中運用適應多樣化的教學,對增強小學生的職業生涯期待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都有積極意義。
四、學生做好自我職業生涯規劃的“小主人”
有效提高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與能力,筆者認為,關鍵在于學生。此階段小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方面已具備基本的分析、選擇、判斷能力,家長與教師應多給予學生自由空間,培養學生的自我感。否則,易導致學生更依賴他人,缺乏獨立思考,進而影響學習主動性發揮。
(一)克服學習焦慮情緒,激發職業生涯學習動機。
學生的情感因素與學習效果是密切相關的,積極的情感因素有利于激發學習欲望,增強學習效果。因此,小學生應做好情緒管理的“小主人”。近期,教育部門等四部門印發了《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提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許多小學生面對這些壓力時出現了學習焦慮情緒,影響其學習效果。小學生除了學業壓力影響之外,受到同學的負面情緒影響。為此,小學生可通過心理調節、活動宣泄、與同伴、家長、教師交流與溝通等方式克服自身學習焦慮情緒,以激發職業生涯學習動機。
(二)進一步提升自我認知。
自我認知這一概念簡單來說指個人對自己的了解程度。小學生自我認知程度越高,自身發展規劃越明確。小學生可通過自我探索活動、自我評定、他人評價等方式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個人需求、興趣愛好、個人能力、追求目標等。小學生進一步提升自我認知,為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奠定良好的基礎。
除了從學校、教師、家長、學生這幾方面探索解決小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問題的策略外,還需要整合社會資源。在全社會樹立全新的職業生涯教育觀,營造良好的職業生涯教育氛圍,以便更好地增強小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提升職業素養,收獲職業幸福感。
參考文獻:
[1]“上海市中小學生職業體驗活動示范性基地標準”研究課題組.上海中小學生職業體驗活動基地建設研究[J].上海教育,2015(31):79-80.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8-02-01(001).
[3]劉家偉.新高考背景下我國普高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置的問題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6.
[4]周羽全,我國臺灣地區中小學生涯教育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1.
[5]張玉嫻.英國將為小學生提供職業生涯規劃指導[J].世界教育信息,2014,27(11):75.
[6]黎鎮江.關于中小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工作的思考[J].貴州教育,2017(07):6-7.
[7]和平,楊淑萍.游戲:一種亟待重拾的德育資源[J].中國教育學刊,2017(09):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