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鳳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在進行不斷改革,通過改革,教育事業穩步上升。國家的發展和教育事業有著密切的關系,最重要的是,教育的發展充分顯示著一個國家的綜合素質能力。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利用對分課堂來提高教學效率,相關數據顯示,對分課堂在教育改革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接下來本文將重點分析對分課堂在散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及其重要作用。
【關鍵詞】對分課堂;散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對分課堂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因為近年來課堂中的學生不愿學、走神的情況層出不窮,這種情況導致教師的教學負擔加重,教學效果也比較差。傳統課堂在新媒體和網絡的沖擊下顯得更加枯燥乏味,所以教學改革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相比傳統課堂的被動枯燥的教學方式,對分課堂通過討論的教學形式極大地引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極大提高。同時對分課堂與學生用大部分時間討論的討論式課堂相比較,也不會壓縮教師的教授時間,能夠同時將學生的討論、自主學習和教師的講授發揮到最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果。散文教學對于語文教學是一個重要的部分,散文中作者借助優美的語言對美景、美人、美事等進行描寫,在閱讀和學習的過程中要結合寫作背景仔細揣摩作者的心境,這是散文學習中比較困難的一部分。將對分課堂引入散文教學中,可以大大提高散文教學的教學效率,本文將重點分析對分課堂在散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對分課堂的理念
(一)對分課堂的核心
對分課堂是在傳統講授式課堂和討論式課堂這兩種教學中不斷摸索總結出來的一種新型的授課方式。對分課堂中要注意兩個比較重要的因素:第一,對分課堂的教學形式要保證一半的上課時間分配給授課教師,而另外一半的授課時間分配給學生自主討論;第二,教師講課和學生的討論時間應該錯開,學生可以在這中間的時間里進行自主學習和自我消化吸收,只有經過自我消化吸收,才可能將教學效果提高。
(二)對分課堂的重點
對分課堂還是從學生出發,最重要的是盡可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只有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學生才能真正地動起來,做到參與課堂和自己思考。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之后,教師應該把一部分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讓他自己進行掌控和主導,形成一種“對分”的課堂格局,而人們將這種課堂教學方式命名為“對分課堂”。討論在課堂中是一種常見的教學形式,通常教師在講解完成一部分課堂內容之后,就會立即讓學生進行討論,其實這種做法從教學效果來講是不太樂觀的。因為從心理學的規律來講,學生對于剛剛接受的一些新知識是比較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認識的,所以討論也不是有效的討論,應該讓學生在課后自己進行消化,每個人帶著自己對這些內容的不同理解進行討論和交流,從而得出最適合的結論。散文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難點,通常教師對文章的寫作背景、當時作者的境況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進行講解,在講解完成之后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關于文章的問題,比如說文章中作者情感的變化以及依據、文章每一個段落所表達的中心思想等問題,讓學生在課下先自己獨立地思考這些問題,然后再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對彼此的想法進行交流,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散文的理解。
二、對分課堂在散文教學中的運用
(一)散文教學中如何運用對分課堂
在對分課堂中進行散文教學,教師首先應該羅列這堂課中所教授散文的基本框架、基本概念等,強調文章中需要重點注意的內容,從而降低課后的學習難度。對分課堂中要搞清楚散文教學中的難點,通過對這些難點進行重點分析,做到有的放矢。在課后學習中,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和學習的具體情況,按照自己的學習節奏對課堂內容進行吸收和理解,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課堂中的重點和難點,對于散文中比較難理解的內容進行反復討論和分析,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學習散文。學生在自己吸收了一部分內容,進行再一次討論之后,老師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對于同一內容,經過教師的講授,學生課后自己復習,回到課堂再次進行分組學習、討論,經過這三個階段的分組學習,學生對于散文的理解進一步加深。
(二)散文教學中對分課堂的重要作用
在散文教學中利用對分課堂的教學方式,隔堂討論的對分教學讓學生能夠帶著自己的問題進行討論。“隔堂討論”,是對分課堂與傳統討論式課堂的根本不同,也是對分課堂的關鍵創新。散文教學中的重難點就是對文章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對基本的問題有了一個自己的理解,帶著自己的理解和老師同學進行討論,可以交流學生對散文的理解,通過教師的全程掌控,最后學生都會對散文中的重難點有深刻的了解。散文教學的課堂討論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課堂氣氛也比較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心增強。
三、結語
本文通過對對分課堂核心和重點的分析,在第二部分分析了散文課堂中如何運用對分課堂和散文教學中對分課堂的重要作用這兩個部分。通過對本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對分課堂注重教學流程的改革,無須大量投入,是一種經濟、實用的教學方法。雖然高度互動,但因為講授時教師面對全班,而分組討論時教師并不需要參與討論,對分課堂對班級規模沒有限制,大班、小班教學都可應用。
參考文獻
[1]李靖.對分課堂模式下教師角色的多元化探析[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5).
[2]劉金麗.基于“對分課堂”的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為例[J].學理論,2017(6).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