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萬玉
【摘要】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現代語文教學中的文言文主要是在古漢語的基礎上對文章內容加工而成的書面語。文言文是我國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文言文教學過程比較枯燥,再加上艱澀難懂的句子,使得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產生抵觸心理。怎么才能提高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保證文言文教學的質量,是高中語文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教師只有認真鉆研文言文教學,正確地處理“文”與“言”的關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文言文教學的障礙。本文根據自己多年高中語文教學的實踐,對于文言文教學中“文”與“言”的平衡問題進行探討,希望可以為高中的語文教師起到借鑒的作用,幫助大家提高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語文教學;文言文;文與言的關系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我國有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文言文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精神和道德理念,是古人智慧的結晶,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是中學生必須承擔的責任。高中語文中的文言文相對于初中來說,所占的比例明顯加重,但是文言文教學的現狀卻不容樂觀,存在著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文言文教學中通過處理文與言的關系,提升學生的文言文學習興趣,解決學生文言文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成為高中語文教師當下必須面對的問題。
一、高中文言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大多數教師對文言文教學有誤區,過于偏重“言”忽視“文”,把文言文教學變成了古漢語教學,將文言文的教學重點放在了對文言文個別字詞和語句的解釋以及語法的講解上,忽視對整篇文章的解讀和欣賞,這樣就使得文言文教學變得枯燥乏味,課堂的氛圍沉悶,學生對于文言文學習提不起熱情,學生不會在文言文教學中主動思考和探索知識,文言文教學的主體變成了教師,導致文言文教學的效果不佳,使得傳統文化的傳承遇到了障礙。針對文言文教學的現狀,教師要不斷鉆研文言文教學,要打破傳統的文言文教學重言輕文的方式,尋求二者間的平衡,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文言文教學的提升。其實,文言文教學除了要傳授學生古漢語的知識,還要把精力放在對古漢語文化價值和民族精神價值的挖掘上面,讓學生通過文言文的文學認識到我國古代人民的偉大,增加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建立其對民族傳統文化的驕傲,這樣才符合新的課程標準對文言文教學的要求。現階段,大部分高中語文教師也已經認識到了文言文教學的問題,慢慢地也開始重視文,這也為文言文教學奠定了一個好的開端。但是,有些教師文言文教學出現了矯枉過正的現象,把所有文言文教學的重點又偏向在“文”上,文言文教學中主要分析文章的結構以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對于古漢語知識的講解變得十分少,這又使得文言文教學和現代文教學相差無幾,拋棄古漢語知識的講解也不利于文言文的教學,所以只有正確地平衡“文”與“言”之間的關系,才能使文言文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
二、“文”與“言”關系
文言文不同于現代漢語,其語言有其獨特之處,如果忽視文言文知識的講解,會造成學生在面對一篇新的文言文時看不懂的情況,所以在文言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強化學生的古漢語基礎知識,把實詞虛詞的用法要講透徹,讓學生具備扎實的古漢語知識,沒有“言”的積累,“文”只會是空談,學生儲備了豐富的“言”的知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才能提高。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興趣,讓他們能夠自主閱讀文言文,從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作者達到共鳴,進而讓學生喜歡上文言文學習,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正確處理“文”和“言”關系,做到二者的平衡,就要從下面的方式入手:
(一)夯實“言”
上面已經談到“言”非常重要,“文”是建立在“言”的基礎上,所以強化學生的古漢語知識就非常重要。可以讓學生堅持長期大量地朗誦文言文,這樣就可以潛移默化地熏陶學生的文言文語感,有了語感后一些文言文的知識會自動被學生消化。教師可以通過文言文誦讀比賽這樣的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另外,文言文知識的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一個詞在不同的句子結構中有不同的用法,這就需要教師定期地為學生歸納常見實詞、虛詞的用法,使雜亂的知識系統化,這樣學生記憶起來會更加方便,有助于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掌握。
(二)鑒賞“文”
高中語文教材中文言文的用詞比較優美,文章有一定的藝術和鑒賞價值,所以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要通過文學的角度去欣賞它,讓學生能夠領略到文言文的美妙,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對于文言文的遣詞造句和布局有更深入的認識,這對學生的寫作有很大幫助。文言文除了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其中還蘊含著深厚的民族精神,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欣賞,從中領悟更深層次的精神內涵。我們所說的“文”和“言”要均衡,并不是說每篇文言文都要遵循這個原則,或者是一堂課“言”與“文”教學各一半,而是要根據文章的內容決定側重于哪一方,對文言文的教學做出整體的規劃,使文言文教學不能重“言”輕“文”或者重“文”輕“言”,在長期的教學中實現均衡。
三、結語
總之,文言文教學中要正確地處理“文”與“言”的關系,力求二者的均衡統一。這樣才能提高文言文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傳統文化的修養提升,讓學生通過文言文學習汲取深厚的民族精神。
附 注
本文是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文言文教學中“文”與“言”的關系建構;課題批準號GS[2017]GHB1221)。
參考文獻
[1]邱祖暉.如何處理文言文教學中“言”與“文”的關系[J]. 語文天地,2016(7).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