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下,我國扶貧開發進入了脫貧攻堅新階段。習近平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的形成發展,為脫貧攻堅提供了根本遵循,把我國扶貧開發理論創新提高到了新的歷史高度。在習近平扶貧開發戰略思想指引下,各地各部門不斷深入推進脫貧攻堅的實踐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為決勝脫貧攻堅奠定了基礎,也為全球減貧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未來不到四年時間,我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仍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和需要克服的困難。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以習近平扶貧開發戰略思想為指導,不斷深入推進扶貧開發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關鍵詞:扶貧開發;脫貧攻堅;調查研究
抓好調查研究,是民主黨派的重要職責。毛澤東同志講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調查就是解決問題”;鄧小平同志提出:“離開調查研究,任何天才的領導者也不可能進行正確的領導”。湖北省委政研室余愛民同志,常年奮戰在農村調研的第一線,走千家串萬戶打撈第一手鮮活材料,捧出帶有泥土芳香的真知灼見。他曾創下一個月完成一個課題的調查,兩年時間共寫了25篇調查報告,呈俞正聲10篇,均獲得批示肯定,9篇發全省市縣領導參閱,累計140篇調研報告獲得中央和省領導批示肯定。他憑借30年的文字經驗,總結出四大領域調研,即大戰略調研、重大問題調研、新模式調研、重要典型調研,對開展調研工作具有極大指導作用。
第一個是大戰略調研,也就是所謂的大調研。以年度為單位,涉及到未來發展規劃,影響數年甚至數十年社會格局。大調研結束后,各民主黨派中央會形成調研報告,通過“直通車”形式,經中共中央統戰部轉呈中共中央、國務院,因此大調研是重點提案的基礎和保障。比如農業試驗區調研、城鄉一體化調研等關乎“三農”發展戰略調查。一次調研涉及多領域工作內容的,要提前分清不同內容的輕重緩急。分清調研中各選題的主次關系。“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戰略要靠具體的戰術來支撐,所謂的戰術不是來自于其他地方,而是來自于鮮活的事跡、典型的人物以及重大的歷時發現。一般情況下,民主黨派開展大調研之前,會做很多前期調研,也會在大調研之后,就新發現的一些重要問題開展補充調研。
第二個是重大問題調研,主要是普遍性、根本性或苗頭性問題的調研呈報。脫貧攻堅越往后,難度越大,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調研全過程都要精準,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既要找準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又要找準能反映問題的關鍵部位,以小見大。因此要深入一線、深入問題的核心部分。調研安排的落地實施需依靠基層單位。分布在基層各處的聯絡員,就像是中央調研工作向外延伸的“眼”“耳”“手”“腳”。建設一支“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聯絡員隊伍,是高效完成調研任務的關鍵。為準確高效完成調研安排,辦公廳人員平時應與各區縣和委辦局的黨組織建立常態化聯系,并指定專人擔任調研聯絡員,專門負責工作進展報告、調研信息傳送、調研點情況采集等。
第三個是新模式調研,要觸覺靈敏、反應迅速,針對熱點、緊跟趨勢。既看新項目、新進度,又看新方法、新思路??吹交鶎訉嵺`中的新方法新思路,不能就事論事,而是透過現象看本質,善于總結提升,比如湖北通過對侯安杰模式、春暉模式、華豐模式、福娃模式等農村創新重大模式的調查,形成系統化農村發展和治理體系,推廣至全國各省市,創新永無止境,根據一號文件的指示:“星創天地”為科技特派員提供良好的創業環境和創業平臺;三產融合,為產業升級打造了廣闊空間;三大激活,體現改革成果轉化;產業調整,突出“優、新、綠”的產業經……在中國這片土地上,不缺乏新模式的創造者,也不缺乏新理念的踐行者,我們要把這些創新的星星之火聚集起來,形成照亮全面小康征程的一盞明燈。
第四個是重要典型調研,發展離不開群眾的智慧,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需要“甘當小學生”,問計于民,問需于民,把握兩類人——第一書記和鄉村工匠。為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關于做好選派機關優秀干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的通知》,選派‘第一書記帶領村“兩委”成員開展工作,帶領村民找出路、想辦法,在基層黨組織起到了‘排頭兵作用。鄉村工匠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力軍,返鄉創業一直是我國農村發展的一個法寶,當下不少已經富起來的村莊,大部分的帶頭人都是走出去見過世面的回鄉創業者。對這些優秀的人物和事跡深入調研,打造“三農”新聞人物,樹立干事創業的典型,產生了一定反響和社會效應。
一篇好的調研報告不僅要抓住主要矛盾,鞭辟入里,剖析問題,還需要形神兼備,達到內容與形式上的統一。調研報告的寫作在遵守規范體式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大膽創新并大有可為。
第一,要讓報告標題生動起來;第二,打破調研報告的單一體裁,改變三段式結構;第三,引通訊寫法入調研報告,把生動活潑的事例、傳神點睛的細節描寫、豐富多彩的表達方以及靈活多樣的結構引過來,大量使用群眾語言,調研文章就變得活潑而不呆板,而是生動而可讀了。
綜上,一篇經得時代檢驗的調研報告,內容上一定符合站在全局看方位,透過現象看本質,面向未來來看趨勢,對比分析見高下的特點;形式上從標題、體裁、結構、語言、開篇、結尾等多方面創新,徹底改善文風,開創調研文章新氣象。在深入一線、深入基層中形成“睿智之言”和“務實之策”,提高建言獻策的水平和質量。
參考文獻:
[1]貧困地區多元協同扶貧機制構建及實現路徑研究——基于社會資本的理論視角[J].靳永翥,丁照攀.探索.2016(06)
[2]政府主導下市場化扶貧機制的構建與創新模式研究——基于精準扶貧視角[J].宮留記.中國軟科學.2016(05)
[3]加快推進農村精準扶貧工作的對策建議[J].李君安.新農業.2016(05)
[4]精準扶貧政策初探[J].鄭瑞強,王英.財政研究.2016(02)
[5]“十三五”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幾點思考[J].金三林.發展研究.2016(01)
[9]習近平扶貧開發思想研究綜述[J].趙佳佳.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6(05)
[10]為什么要打贏新一輪脫貧攻堅戰[J].王來法,周青華.教學月刊·中學版(政治教學).2016(Z2)
作者簡介:陸祎(1986-)女,北京人,民 族:漢,學歷: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學,單位:中青高培公考培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