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萍
[摘要]目的 就全面優質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應用效果進行觀察和評價。方法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0例,分為參照組(n=40)和實驗組(n=40),其中參照組的患者采取一般的護理措施,實驗組的患者采取全面優質護理措施,對比兩組的總有效率,進行相應的評價。結果通過對比參照組和研究組的總有效率可以發現,研究組的總有效率95%優于參照組的總有效率80%。結論 全面優質護理對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有明顯的臨床效果,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很大的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全面優質護理;急性心肌梗死;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19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05.140.02
全面優質護理是以患者為中心,盡最大可能滿足患者的需求,加強基礎護理,深入護理專業內涵,提高護理服務的水平,為病人提供優越、高效、舒適、滿意、放心的護理服務,改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看法,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80例,分別分成參照組和實驗組,各40例。其中參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63.2±5.8)歲,而實驗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45~73歲,平均年齡(64.6±6.3)歲。對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的一般資料進行檢驗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參照組的患者采取一般的護理措施進行治療,保證患者居住的病房整潔干凈,空氣流通,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觀察患者的病癥情況,做好詳細的記錄。在此基礎上,實驗組的患者則采取全面優質護理措施:①患者入住醫院時,護理人員要以熱情的態度接待患者,主動了解患者的病情,給患者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改善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偏見,從而打造一個良好的護患關系。②在生活和飲食方面,要禁止患者抽煙喝酒等對身體不適的不良行為,適當的做運動,拒絕一切辛辣的有刺激性的食物,做到少鹽分、低脂肪,以清淡的食物為主。③在患者結束手術前,護理人員要及時提醒患者在規定的時間內不能進食,亦不能喝水,讓患者做好術前準備;患者手術后要做好患者術后病癥情況的相關記錄,如發現異常要及時報備主治醫生,避免其他病癥出現和病情加重。④一般情況下,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時以及在手術前會有緊張不安的心理,護理人員應該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開導患者,轉化患者的注意力,盡力滿足患者的需求,讓患者擁有一個輕松地心情,提高患者的滿足感和安全感。
1.3評價標準
此次研究分成參照組和實驗組,觀察和對比兩組患者采取的一般護理措施和全面優質護理措施的應用效果,對比兩組的總有效率,其中采用護理措施之后,明顯改善了患者病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得以恢復為顯效;采取護理措施后,有效控制了患者的病情,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為有效;采取措施后患者的病情沒有任何變化,甚至病情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一顯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行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者的觀察對比,參照組的總有效率80%明顯低于實驗組的95%,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持續性缺血缺氧以及冠狀動脈急性而導致心肌壞死,一般是過度的體力勞動、情緒激動、精神過度緊張、容易發怒、暴飲暴食、寒冷刺激、抽煙嗜酒以及便秘等常見的因素導致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塊上凝聚,造成血栓,致使冠狀動脈管腔發生堵塞,從而引起心肌缺血壞死。臨床表現為心絞痛、惡心、嘔吐、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壓等癥狀,部分患者還會感到焦慮,內心不安,部分患者無疼痛感或者疼痛的位置是在上腹部,如患者是老年人,容易出現神志不清的現象。
全面優質護理有效地改善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看法,建立了良好的醫護關系,增強基礎護理,護理責任制得到全面落實,深入護理專業內涵,護理服務水平得到全面的提高。此次研究結果顯示,參照組(一般護理措施)的總有效率80%低于實驗組(全面優質護理措施)的總有效率95%,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而言之,通過觀察對比兩組的護理措施的應用效果,表明了全面優質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有明顯的改善效果,在臨床上有較高的推廣和應用價值。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