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
摘要: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是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點,構建教學資源庫框架體系是基礎。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必須從問題入手,進行隊伍建設并在設施完善、框架搭建和效能分析等方面下功夫,才能見到效果。
關鍵詞:中等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架構體系
隨著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 江蘇在全國率先推進了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并以職業教育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為重點,促進了中職校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手段與教學評價方式越來越多地向以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轉變,為中職校實施課程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技術支持。隨著中職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深入,“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實施, 許多中職校都建設了校園網、智能錄播中心和多媒體網絡教室等硬件環境,為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創造了必要條件。特別是,條件較好的一些中等職校已先期建設了資源庫管理平臺。
一、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存在的問題
盡管近幾年中等職校花費了大量經費購置了一些硬件設備和部分教學資源,但是由于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歷史背景所限、專業門類眾多及教學資源開發人員奇缺,加上可移植性教學資源較少等原因,在常態教學過程中數字化教學還是沒有發揮好應有的作用,主要是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嚴重匱乏及建設滯后所致。
(一)缺乏整體統一規劃
目前,大部分中職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仍停留在硬件投資上,對軟件建設還不夠重視,存在著有路有車而無貨的現象。對于教學資源庫建設缺乏統籌規劃,購置教學軟件存在一定的隨意性,造成了有些專業教學軟件重復投資,而有些專業教學資源又嚴重老化的現象。自制資源缺乏管理,校內教師自主開發的教學課件、軟件、教案等教學資源,往往是學科教師根據課程實際需要而開發制作的,缺乏規范性、完整性,資源內容重復、形式單一。有些中職校在著手進行教學資源庫建設時,缺乏交流溝通環節,使許多相同的內容在不同的資源庫中重復,既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又造成了資源內容的冗余。[1]
(二)缺乏優質教學素材
目前,中職校教學資源形式比較單一,僅僅能滿足傳統信息化教學,交互性差。大部分素材仍局限于一些文字材料、圖片、積件、單機版課件以及試題,即使有動畫也只是二維動畫,缺乏三維動畫,缺乏視頻、音頻等多媒體資料以及中職校迫切需要的網絡課件、網絡課程、虛擬仿真實驗平臺等高質量的實用教學資源。
二、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有效途徑
由于中職校專業課程門類多、教學資源嚴重匱乏和教學軟件開發人員緊缺,應當從建立教學資源建設隊伍、完善數字化教學設施入手,構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框架體系,加速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進程,從而加快中職校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
(一)組建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隊伍
根據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現狀,首先應當建立由學校領導、課程專家、軟件企業專家、學科骨干教師、學校軟件開發人員組成的學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指導委員會,負責指導與審核學校各專業、學科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方案;其次以專業或學科為單位建立以學科(專業)骨干教師、信息技術教師教學資源開發團隊,同時聘請相關專業軟件公司技術人員擔任顧問,進行項目論證與評估;然后在此基礎上以學校學科(專業)教研室為單位,組建教師和管理人員全員參與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運用與評價團隊,通過具體教學過程的實施,提出相應整改意見和新的需求,供教學資源庫開發團隊進行調整或二次開發參考。
在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過程中應當根據具體校情,除學校組織教師自主開發外,還可以通過校際合作、校企合作方式進行,利用教學設施供應商和出版社的教學素材資源進行開發。對于目前有些學校暫不具備條件開發的教學軟件如虛擬仿真實驗系統,應當采用先購買、后合作開發的方式進行,并在合作開發的過程中提升學校教師開發與運用軟件的能力。
(二)完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設施
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設施除數碼攝像機、數碼照相機、高配置計算機和一體化編輯機外,還需要有一系列圖像、動畫、音視頻和編輯軟件,需要百兆乃至千兆接入、百兆到桌面到校園網系統,需要海容量的儲存系統和各類服務器群,甚至需要云計算機技術的支持。為了使教學資源得到較好的運用,不能停留在一個學校有幾臺液晶投影儀,而需要裝備多媒體網絡教室。在目前全面實施數字化教學環境下,學校除了為所有教學人員配備筆記本電腦,所有教學場所裝備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系統外,還得配備標清或高清智能錄播室,利用多方位標清或高清攝像頭、自動拾音儀器用于全自動采集師生教學過程,并自動合成教學資源,而對于技能教學場所可以采用移動式定位型自動采集系統進行,從而提高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的效率。 三、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的運用效能
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設,可提升教師收集、整理、加工和開發教學資源能力,可以實現多種教學模式,改變課堂教學方式。總之,教學資源庫是動態變化和開放的,可以延伸學生學習時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與終身發展。
(一)提升了教師信息素養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數字化信息技術與各個教學環節有機融合起來,更新了教學理念,掌握了數字化教學理論,從而使教師具有高效獲取信息與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具有數字化教學資源的使用和開發能力,具備數字化備課和課程整合的能力。
(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中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成后,教師在網上備好課后,可將課件存儲在與中心交換機直接相連的資源體系服務器上,或上傳到個人教學網站的相應位置,上課時,利用教室內的交互式電子白板系統,調用已備好的文件進行上課。這種課件圖、文、聲并茂,可有效激發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興趣與熱情。
(三)提供了開放學習資源
由于中職校數字化資源庫是動態的、開放的,因此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任何課程。教師、學生甚至社會其他成員在經過管理人員審核后,都可以將教學資源添加到其中。這些豐富的教學資源將給教學、科研帶來極大的支持和幫助,并且為學校拓寬教育功能、擴大辦學規模、興辦遠程教育、向全社會開放教學資源、形成終身教育體系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丁春明.中等職校信息化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江蘇教育研究:職業教育版,2013(11).
[2]趙惠.中等職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