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英
在傳統的數學教學體系中, 少數教師缺乏創新性數學教育思維, 采用填鴨式教學手段, 教學理念過于保守,無法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過程中, 不注重知識點的聯系, 數學知識的整體性和全面性體現得不到位。教學過程過份注重知識的傳授, 不注重學生情感需求的了解, 較多地利用各種數學工具,卻不注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往往囿于教材的規定,過份關注一些現實問題的解決,往往更愿意讓學生背誦一些數學概念、 公式和定義, 而不愿花時間讓學生了解概念、 公式和定義的來源, 采用過于簡單化的教學理念和方式, 如一些教師在講授一些實踐性作業時, 當學生提出一些探究性問題或質疑時, 教師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答案, 如果學生再追問, 教師往往嫌麻煩, 不愿耽誤教學時間, 而是粗暴地給予打斷, 久而久之, 就扼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顯然, 這種急功近利的教學手段割裂了知識的關聯性, 影響了學生創造性思維和開放性思維的形成。還有 一些教師只注重結果, 對于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形成不關注和重視。 這導致一些學生過于注重細節知識的掌握, 不能從宏觀角度看待一些數學問題, 過于注重細節,對于問題的本質缺乏深入理解, 也不愿深究。一些學生雖然能夠熟練地計算數學題,也能背誦數學公式和概念,但卻無法完整地用真正的數學語言來闡述數學思想, 數學想像力太差, 針對一些數學現象和細節較少進行猜想, 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過于缺乏, 這種現象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形成, 壓抑了學生的個性,雖然解題能力較強,但過于重視現實問題的解決,而缺乏全面的數學視野和宏觀思維,顯然嚴重違背了數學規律。 只能一味地模仿教師的解題過程,而無法靈活地處理一些問題,雖然能夠解一些難題,但稍加變通,一些學生即無計可施。缺乏解決問題的數學思維能力和想像力,更是無法掌握理論和實踐之間的聯系,使自己的數學學習限于現實的泥沼。另外數學教學一貫較為重視數學的邏輯性,打造了嚴密的邏輯體系,實用主義思維太過明顯。這些問題的存在, 顯然與教師缺乏足夠的數學素養有關系。從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和數學思維發展的規律來看,加強數學教學改革,培養教師的核心素養,增強教師的數學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未來,勢必要改革現有的教學思想和技巧,將核心素養的教學與教師的教學過程相掛鉤,加強數學教學過程的考核。讓教師真正將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才能真正優化現有的教學環境。
一.主動發現問題,抓住問題本質,滲透核心素養
以“二次函數”為例:倘若按照固有的教學方案,介紹知識點,公式,概念,繼而是大量的習題,學生將直接成為習題的“容器”。老師在整理教學方式時可以通過以下四個環節展開:1.以“一次函數”為引子,讓學生歸納以下一次函數中的知識點、公式以及概念;2.提出疑問:一次函數與二次函數的差別在哪里?二者之間既有內在聯系,又有不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同時暗示其不要因為接觸新知識壓力過大;3.講授完二次函數第一個章節之后,讓學生回憶其與一次函數之間有什么共通的數學方法;4.鼓勵學生在課下探索更多的二次函數公式推導過程,培養其創造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
二.注重數學教學的整體性聯系性, 引導學生探索歸納
例如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 函數主要包括函數概念、反比例函數和一次函數、 二次函數等不同的模塊, 函數是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只有從整體角度看待函數, 在教學過程中促進各章的融合, 注重彼此之間的聯系, 向學生講述反比例函數一次函數、 二次函數等公式、 學習方法等方面的共性, 使學生明晰彼此間的內涵聯系, 將相關知識進行融合, 學生才會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 對知識運用得更加靈活。
三. 具有創新精神,合理提出猜想,滲透核心素養
杜威曾說:“科學的每一項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睂祵W問題的猜想,實際是一種數學想象,是一種創新精神的體現。在數學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猜想,創新地學習數學。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分享自己的想法,鍛煉自己的數學思維。
四.順應學生學習需求, 融合數學文化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 數學文化的美學價值較高, 現實中教師可充分發掘數學圖形、 思想和公式的形式美和內涵美, 讓學生在欣賞數學概念、 公式、圖形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文化魅力, 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中體驗一些社會問題和數學現象, 并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現實中的一些數學問題。 數學文化含有較多的思想意識和情感不僅包括數學表面的知識和方法, 更是包含了更多的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的手段.。要順應學生素養發展的特點和規律, 將培養策略貫穿于數學課堂教學、 作業和實踐問題解決的每一方面, 要注重數學理念思維的形成, 引導學生在學習的各個過程中, 認真觀察生活中的數學現象, 自己分析一些存在的問題。
基金課題:
此論文屬于課題: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資助課題《初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途徑與策略研究》子課題的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