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人格的塑造,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既要有過硬的業務水平和技能,更要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教師的情緒狀態對課堂教學的影響,不但會影響到孩子們的學習效果,甚至會影響到他們性格的塑造。
關鍵詞:課堂教學 情緒狀態 教學效果
一、教師個人的道德品質修養
教師作為教育者,方方面面都要為學生做出表率,要給學生起到良好的榜樣示范作用。言教大于身教,在學生眼里教師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效仿的榜樣,就是的一言一行都起著教育作用,不僅僅是在校園內,對社會風氣也有很大影響,我國的教師職業道德中也要求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教師為學生做出表率,才能體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師尊嚴和榜樣力量。
二、精深的專業素養和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素養
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職業,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一直處于發展完善階段,所以不管在身體上或者心理上都還不成熟,他們接受教育的階段也就是在各個方面不斷提高、改進、完善的階段。教師只有具備精深的專業素養,對專業有足夠嫻熟和扎實的學科知識技能,才能教給學生最科學、最先進的專業知識,才能引導學生想跟深處探索發展。擁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不僅可以在課下和學生交流的時候增進師生情感,還能開闊學生的視野,使他們的想象力更加豐富。
三、教師的情緒狀態
積極的情緒可以使人奮發向上,不良情緒容易使人頹喪。美國心理學家加利.斯梅爾的長期研究發現,心情舒暢、開朗的人,若同一個整天愁眉苦臉、抑郁難解的人相處,不久也會變得情緒沮喪起來.如果一個老師整天情緒低落的去給學生上課,那么他的不好的情緒可能會影響全班學生的情緒低落起來。反過來,如果學生沒有高漲的情緒,老師一直在講,學生也沒有回饋,那么老師的情緒也會變得更加糟糕。
首先,教師的情緒狀態對課堂氣氛的影響
教學不僅僅是教和學這么簡單,其實教學本身就是一種交流,一種信任和心靈的溝通,是師生雙邊的互動關系,在這種關系中老師和學生分別有著各自的角色。一節好課不是以老師講的好不好為評判標準的,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要想營造一個良好活躍的課堂氣氛,教師自身的情緒狀態必須良好積極的。當孩子們看到老師滿面春風,臉上灑滿陽光的進入教室,他們的心情就會自然放松起來,他們的情緒也會受到老師良好情緒的影響,變得快樂起來,從而忘掉課間的不快,把心收回到課堂上來。進而跟著老師的步伐向前走。教師這良好課堂氛圍的影響下,在受到同學們某種程度上的鼓舞下,不僅可以把備課內容很好的傳授給學生,甚至還能穿插一些臨時性的知識點,語言也會變得妙語連珠、趣味橫生。在這樣一個和諧美好的環境中,在師生之間心靈的溝通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就完成了共同的目標。
其次,教師的情緒狀態對其自身教學狀態的影響
教師的情緒狀態對自身教學狀態的影響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教師的情緒狀態影響教師的職業倦怠。
教學效能感指的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他自己能有效地完成工作、實現教學目標的能力的知覺與信念。大量的事實研究表明,教師的教學效能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自我效能感和情緒情感等。這是因為情緒知覺能力、管理能力高的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師生互動過程中,有信心及時覺察自己和學生的情緒,并進行管理和調控,以適應于當前的教育教學情境,從而對自己教學能力和教學效果有積極的認識與評價。
職業倦怠是指在以人為服務對象的各個職業領域中,個體的一種情感耗竭、人格解體和個人成就感降低的癥狀。教師行業作為職業倦怠的高發人群,已經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的重點。實證研究發現,情緒智力是降低職業倦怠的一個關鍵因素。因為情緒智力高的個體善于調節自己的負性情緒,進行自我激勵,可以有效地防止職業倦怠。
第二,教師的情緒狀態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教師的情緒狀態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學習興趣的影響。如果一個教師在給某個班上課的時候,總是情緒低落,甚至是情緒不穩定,易怒且愛發脾氣,學生肯定不會喜歡這個老師。因為他對這班學生講課的興趣都提不上來,學生又怎么會對他感興趣,一旦學生對某個老師失去了興趣,那么對這名教師所擔任的課程失去興趣是必然的。這樣一來,學生就變成了老師眼中的差生,慢慢的形成了惡性循環。相反的,如果老師愛自己的學生,無論課堂上還是課下,面對孩子們的時候都是情緒高漲、熱情滿滿的,總是想方設法讓課堂有趣起來,在課間陪著學生們一起活動,時刻與孩子們做著心靈的溝通、愛的傳遞,那么這種愛也一定會傳遞回來。所以說情緒也決定著人們對待事物的態度,付出與回報是成正比的。
事實證明,教師是學生學習情緒的主導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充滿信心,多看學生優點,才能縮短師生間的距離,以良好的情緒影響學生,就會收到更好的反饋。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只是看他能教出什么樣的成績,而是要看他能教出什么樣的學生。不管遇到什么是都要保持鎮靜,這樣才不至于做出有損在學生眼中的形象的事情,要從容鎮定,善于自我調控。切不能動輒就“情緒化”,因為,不良的情緒是具有傳染性的,而教師的壞脾氣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情緒,會使教學質量大打折扣。馬卡連柯說過:“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教師,不能成為好的教師。”所以每位教師都應學會自我調控、自我疏導、學會創設積極良好的心理環境,以確保自我身心健康發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朱小苘,李建明,牛春娟等.高校教師職業壓力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5).
[2]張明珠.隱形的翅膀――淺談職業學校教師的情緒管理[J].教育教學論壇,2014(34).
作者簡介:
謝麗麗(1990年—)女 ,廣東普寧人,專業: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