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杰
摘要:《新課標》提出了新時代化學教學改革的重點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主旨”。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學科。化學實驗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化學概念,掌握化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以及通過觀察現象和分析結論形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課標標準將化學實驗在地位,功能,內容以及教學手段等方面作為較大的改變。新課程對化學實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一些新的規定,要求以實驗為基礎學習化學。因此,為了適應新時代化學教學的發展,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應盡量帶領學生多開展化學實驗課。 隨著教學設備的不斷完善,各學校實驗室基本具備教材中出現的實驗儀器,尤其是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初中生的實驗操作能力顯得更為重要,教材中出現的實驗學生都能親自動手進行操作,根據實驗現象得到相關的結論。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下面我對日常教學中實驗教學的一點體會簡單的闡述一下。
關鍵詞: 化學實驗 興趣 能力
一、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
初中化學實驗中演示實驗占絕大多數,約占實驗總數的70%以上。演示實驗又以驗證性實驗為主。這種教學的常規做法是:動手操作前老師先闡述相關的知識點,講解實驗方案以及實驗的操作步驟,之后進行演示。然后再把實驗現象、結果與所講授的新知識作對應比較,最后由學生或教師進行總結歸納。
從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方面來說,長期使用這種教學方式顯得不盡如人意。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這樣的教學模式違背了人通常的思維模式,它不能培養人的創造能力,只能填鴨式的裝進知識。而且這與我們新課改培養學生的思路明顯不符,不利于素質教育的實施。化學新課標強調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分列出來,應進行多員化的教學方式,不能單一的傳授知識,不是只給結論,也不能將智力培養單一化。
二、讓興趣演示化學的魅力
初中學生正處于思維活躍,對新事物充滿好奇的年齡,他們的學習動力基本上是從興趣出發。而九年級是他們剛剛邁進化學大門的時候,對化學世界充滿了好奇。教師可以利用化學實驗現象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比如,為什么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會變渾濁;為什么紫色的石蕊溶液遇到酸堿會發生顯色反應;為什么氧氣能夠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等等。這些現象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讓學生更直觀、更生動、更具體地觀察到實驗現象,不再是枯燥的學習。
(一)強化演示實驗教學
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按照義務教育新大綱規定的31項演示實驗內容,在各章節中共安排了85個課堂演示實驗。這些實驗有的是對化學概念、原理的闡述,有的是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分析、驗證,有的則屬于實驗基本操作技能。
(二)開發家庭小實驗
新教材配合教學內容,共設置了13個家庭小實驗。實踐表明,家庭小實驗的能將學生的課本知識延伸至課外,它對調動學生積極性、鞏固教材內容、培養能力、開發智力起到一定作用。當我第一次向學生布置緒言課的家庭小實驗--觀察蠟燭的顏色、狀態、氣味及觀察蠟燭燃燒的現象,并與課本第5頁習題3配合作為家庭作業時,學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實驗——用礦泉水瓶、筷子、紗布等自制簡易凈水器時,學生開始產生興趣,大多數學生在家里動手做了這個實驗,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課堂上七嘴八舌詢問老師,經過我的指導,有的同學又第二次做了這個實驗,一旦做成功了,其興奮之情自不必說,從此對學習化學也更加的熱愛。
三、讓化學實驗幫助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
初中學生由于剛剛接觸化學,掌握的化學知識非常有限,在學習的時候會對新內容感到陌生,這樣難以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學到硫在氧氣中燃燒的時候,學生根本沒接觸過單質硫,自然不會知道硫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還沒呢 ,化學實驗的好處就在于讓學生通過觀察,用視覺、嗅覺和聽覺感知物質的本質屬性,讓學生養成用化學思維思考的習慣,加深對化學問題的理解。比如,在實驗室制取氧氣的實驗中,如果教師在講解完之后讓學生感受到氧氣的存在,如何驗證氧氣。如果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做實驗的方法,會達到更好的效果,通過氧氣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從而使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印象更加深刻,激發學生的興趣。
四、讓化學實驗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習慣
化學實驗具有很強的規范性,學生需要掌握其規范才能進行基本操作的,學生在這一操作過程中會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在學生平時做實驗時,應該對學生加強檢查并及時糾正出現的錯誤。一切良好的習慣都是在雙方共同努力下才能逐漸形成的。因此,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在做示范性實驗的時候要嚴格遵守其規范要求,因為學生會以教師為模版進行效仿。尤其是教師在連接裝置、對試管加熱、攪拌藥品,振蕩試管和聞氣味的時候都要謹遵化學規范,千萬不能為了方便而使操作不規范,因為不符合規范的操作會給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在學生做實驗時也無法要求學生嚴格按照化學規范操作。比如,在做點燃氫氣的實驗之前,一定要檢驗氫氣的純度以防爆炸;在做制取二氧化碳實驗時,一定要先檢驗裝置的氣密性,后裝入藥品。有的教師在上課之前就已經檢查好裝置的氣密性,導致在給學生做示范性實驗的時候就忘記了要演示檢查裝置氣密性這一步驟,這樣會對培養學生的習慣造成不良的影響。
總之,在我的實驗教學過程中我總是穿插著形式多樣的手段。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在輕松,愉快,積極探究的氛圍中掌握一些基本操作技能和所要探求的知識。當然最重要的還是使學生能養成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合作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會初步運用化學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現象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能真正做實驗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化學課程標準》 教育部制定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中學化學實驗教學》西南師范學院化學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