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蘭
轉眼間在教師這個行業(yè)里已經從教十六年了。教過初中生,現(xiàn)在教職業(yè)高中的學生,卻還沒有與小學生有過交集。因為交流的緣故,有了機會給小學生們教學。第一次走進小學課堂,才發(fā)現(xiàn)雖然都是學生,可是小學生與初高中的孩子們區(qū)別還真大。他們被我親切地稱作娃娃們,尤其是一年級的小朋友,感覺就象幼兒園的孩子一樣,天真活潑對老師有一種特別強烈的依賴感。我很珍惜這樣的機會,能夠接觸到以前不曾了解的小學階段的孩子們,能夠更加豐富我的教學經驗和閱歷,給自己的教學教育開拓思路,深入挖掘教育方法和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
在給小學生們上課的過程中,我接觸到了一到六年級各個階段的孩子。第一感覺就是在小學每一個年級的孩子特征個性都非常明顯,比如一年級的孩子行為習慣開始養(yǎng)成,更多呈現(xiàn)出與幼兒園小朋友相同的特性,不夠自主習慣依賴老師,而到中高年級段的孩子,就明顯更獨立自我約束更好。隨著一次次的上課,一天天的與他們學習交流,讓我對小學生這個群體有了更多的好奇和喜愛,當他們在跟著我一起學習的時候,我也在不斷自我成長。
孩子們給予我最純真的喜愛,給了我莫大的感動。我們在課堂一起學習,帶著他們鍛煉,看著他們午餐,留下了無數的回憶。當然這過程總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一件事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這個故事的主角叫小鵬,是六年級的一名男生,長著一張圓圓的臉,總是一副笑瞇瞇的樣子。我和他的故事就發(fā)生在任教學的信息技術課堂上。這個班上學生人數較多,男生也挺多,也特別活潑好動,對信息技術課挺感興趣的。從五年級開始給這個班級上課,到現(xiàn)在已經六年級了,這一年多的時間里看到了孩子們飛速的變化,長高了懂事了,尤其到了六年級感覺他們仿佛一夜之間成熟了不少。有一部分孩子明顯比以前更安靜了,聽課的時候專注度提高了不少。
可是這個班里的有一個孩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從我接手上課開始,就發(fā)現(xiàn)他是嬉皮笑臉,老是一副樂呵呵的樣子,上課的時候不是笑就找旁邊的同學講話,要不是就是左搖右晃,安靜不下來。而且我批評他,也是一副笑嘻嘻的樣子,讓人感覺是力氣用在了棉花上。他的態(tài)度讓我大為惱火,下課之后我多次把他留下來談心,可是他總是一言不發(fā),只是點頭,讓我也無從下手。為了能夠解決他上課的問題,我還把班上的班委和一些同學留下來,打聽小鵬同學的情況,同學們也是說他上課都這個樣子,安靜不下來,也不是特別調皮,就是總一副嘻皮笑臉的樣子。我感覺我遇到了一個找不到突破點的孩子,我越來越感覺到有點傷腦筋??墒俏矣植幌敕艞墸谑窃诿恳淮握n上,的那個總會想辦法提醒他,多關注他,可是效果都不明顯,只會在我提醒他時間點上安靜一會兒,之后繼續(xù)我行我素。
時間也在這樣一點一點過去,我和小鵬之間也這樣一次次的拉據著。事情發(fā)生改變卻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這一天我照例在機房上課,孩子們也準時地進了課堂。小鵬卻遲到了,進了教室坐在位子上就開始按捺不住地左顧右盼講起話。那一天我正好帶了小獎品去獎勵作業(yè)完成得好的小朋友,看到他一直講話,我靈光一閃,把他叫到講臺前,悄悄給了他一支鉛筆,“小鵬 ,老師也發(fā)給你一個獎品,但是這個獎品是我提前預支的,我希望你能夠保持這一堂課安靜聽課,控制自己不講話,也不影響同學,到下課時這支筆就是對你這堂課表現(xiàn)的獎勵。你想得到這個獎品嗎?”“嗯嗯”他收住了笑容,點了點頭?!叭绻悴荒茏袷貙蠋煹某兄Z,那這支鉛筆就不能屬于你哦”。他又點了點頭,然后默默地回到了座位。其實我心里是忐忑的,擔心他不能管束自己的行為,畢竟長久以來他都不能安靜地上課??墒倾U筆已經交給他了,承諾也已經說了,只能希望他能遵守吧。
我一邊上課,也在一邊悄悄地看小鵬的表現(xiàn)。他手里一直握著那支鉛筆,時不時地看著鉛筆,然后再抬頭看著我。我發(fā)現(xiàn)有幾次他都想要找同桌講話了,我知道讓一個超愛講話的小朋友,一次性就安靜下來四十分鐘,挺不容易的,所以我故意起到他身邊,輕輕地敲了敲他的桌子提醒他記得對我的承諾。接下來還有幾次我都用眼神提醒了他,我看著他緊緊握著鉛筆,感覺得到他應該是非常想得到這個獎勵。
當下課鈴聲響起的時候,我心里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這一堂課小鵬同學居然真的堅持下來了,一直安靜地堅持聽了一堂課。我心里也暗暗地吃驚起來,原來他不是真的不能安靜,只是缺乏一個有效的方法幫助他。
下課了,我讓他留下來和我談幾句,他仍然是笑瞇瞇的不說話,我說到:“這堂課你做得好棒,一直都能安靜地聽課,這支鉛筆老師就按之前的承諾把它送給你作為獎品,獎勵你安靜地上課。”他甜甜地笑著,說了聲謝謝,高高興興地拿著那支鉛筆離開了。
他甜甜地笑容,滿足的表情,努力強忍著講話的欲望,種種的表情都讓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一個一直無法找到突破口的難題,今天因為一支鉛筆而得到了解決,這是為什么呢?一個微不足道的小獎品,一個認真的承諾,一次真心實意的信任,是什么讓這個孩子完成了改變呢?
教學中原理中有一個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亦稱“皮格馬利翁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指的是教師對學生的殷切希望能戲劇性地收到預期效果的現(xiàn)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特別是對中小學生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羅森塔爾效應”幾乎是無所不在的影響著我們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也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雖然我們遇到學生會有各自的性格特色,但都會同樣渴望得到老師的信任和關愛。
我遇到的小鵬就是一個例子,他也許就是用自己上課突出的表現(xiàn),來引起老師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當我開始關注他,他就會糾正自己的行為,只是持續(xù)保持不夠好,而我給他的那支鉛筆既是我對他的信任的信物,也成為了他提醒自己的警示物,在這樣雙向作用力的作用下,他終于下定決心改變自己的行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上各種各樣的問題,但他們的內心都是向善向好的,作為老師的我們,只需要靜靜觀察,及時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和愛,給他們指明方向,幫助他們逐步成長。
在教育這條路上,沒有信任就無法成就真正的教育。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對人的信任,形象點說,是愛撫、溫存的翅膀賴以飛翔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