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珍
摘要:群眾文化作為整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體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構成,具有良好的引導、促進與教化作用。在新形勢下,將基層群眾文化工作做好、做細、做實,將群眾文化活動搞好、搞活,不僅對提升全民素質素養有利,而且還能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速和諧社會的構建進程,推動社會經濟發展與繁榮。本文分析了新時期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意義,并提出了幾點有效策略。
關鍵詞:群眾文化活動;組織開展;文藝隊伍
1 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意義
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基層的主要體現,群眾文化在教育廣大人民群眾、娛樂廣大人民群眾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組織人民群眾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思想教育,對于維護我國的社會穩定也具有積極影響。
1.1有利于啟迪、教育廣大人民群眾
各種政策信息、法律知識、科學技術,都可以融入群眾文化當中,然后通過專業人士的啟發和教育,就可以慢慢地滲入到人民群眾的思想中,既拓寬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知識范圍,也提升了人民群眾的思想意識。
1.2有利于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而在閑暇之余,廣大人民群眾卻越來越感到空虛。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填補了人們的生活空擋,滿足了人民的精神需求,并且隨著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多樣性,人民生活也越來越豐富多彩。
1.3有利于傳承民族民間文化藝術
我國是一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之間有著不同的民族民風。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使得各個民族都可以將自己的民族特色、民族藝術融入其中。然而藝術是沒有邊界的,廣大人民群眾可以通過群眾文化來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藝術,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知識的普及,對于各民族之間的文化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4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
群眾文化活動是通過專業文化工作者的組織而展開的,屬于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文化中蘊含的都是積極向上的健康知識和思想。通過群眾文化活動,可以讓一些偏遠地區的人們走出封建迷信的誤區,有利于維護我國社會的穩定和團結。
2 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策略分析
2.1做好相關的籌備工作
組織群眾文化活動并不是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周全的考慮各個方面。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如果思慮不周,很可能白白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首先,組織群眾文化活動,需要制定一份完善的活動策劃方案。該方案中必須明確群眾文化活動進行的時間、地點,參與本次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成員、本次活動的主要意義、活動的變現形式等,同時本次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單位也是必不可少的;其次,本次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所需要的活動設施必須齊全,避免活動進行到中途,因為缺少設備而中斷;最后,組織群眾文化活動時,通常涉及的人員較多,因此場地的布置以及場地的安保工作也必須到位。此外,大規模的組織群眾文化活動必然需要資金的支持,這部分經費除了可以向相關部門申請之外,還可以爭取當地的商家和企業為其贊助。有了充足的資金支持,組織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就有了物質基礎。
2.2豐富群眾文化活動形式
以往組織群眾文化活動,大都具有普遍標準,例如喜聞樂見、通俗易懂、接近人民的生活等等,但是隨著人民知識水平的提高,這種群眾文化標準已經不適應現代人們的生活,群眾文化活動的創新和改革成為新時期的組織標準。第一,新時期組織群眾文化活動應當充分利用傳統的節假日。在節假日期間,可以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群眾數量是最多的,組織起來也比較容易。例如,在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組織群眾文化活動,既可以激發民眾的參與熱情,又可以實現萬家齊樂;第二,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應當適合不同的年齡段,避免人群受限。例如風靡一時的“氣排球”運動,就是因為老少皆宜的特點而備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第三,重視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尤其是對偏遠地區的農村,他們的教育程度較低,可以通過群眾文化活動增加他們的知識,讓他們能夠及時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科技信息、醫療保健知識、法律知識等。
2.3拓展群眾文化的發展空間
為了促進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拓展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空間勢在必行。因為始終采用相同的方式,無法調動人民群眾的熱情。一方面可以組織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可以提高學生們的整體素質,對于學生未來走入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還可以宣傳各種廣場文化。當前主要的廣場文化包括街頭文化、大型娛樂演出文化、健身休閑文化、廣場美化,主要作用是緩解人們的壓力和疲勞,促進人們的精神愉悅。此外,諸如老年文化、商業文化、青年文化等也可以作為拓展空間的主要方式。
2.4大力培養優秀的文藝骨干
當前,群眾文化活動形式越來越多樣化,活動范圍越來越廣泛化,可見,群眾文化的發展越來越多元化。在這一背景下,少數的文化館輔導人員已經不能承擔如此巨大的工作任務,因此需要以文化館干部為核心,建立一支優秀的文藝骨干,充實到群眾文化工作中,確保新時期的群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進行。首先,文化館工作人員可以設立各種培訓班,將部分有資質的群眾培養成為藝術骨干。例如設立表演輔導班、音樂輔導班、舞蹈培訓班等等;其次,邀請專業人員或者藝術團體到文化館進行授課,增加他們的專業程度;最后,實施走出去策略。讓這些有資質的群眾到不同的地方去學習,開闊眼界,領悟不同的藝術,為以后組織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打下基礎。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加強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既要思想上統一認識,也要通過多種措施保障活動的有效開展,使活動的開展與群眾的知識水平、年齡結構和接受程度等統一起來,以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形式,滿足不同群眾的文化需求。
參考文獻:
[1]孟艷子.新形勢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策略研究[J].文藝生活旬刊,2016(5):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