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摘要:目前我們處于信息技術時代,信息技術為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提供了較大的便利性,其中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比較廣泛,多媒體教學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科素養。
關鍵字: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有效性;方法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開展多媒體教學能夠提高教學有效性,但是目前我國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教師不善于合理、科學的應用多媒體技術,把多媒體技術作為主要教學工具,缺乏和學生的溝通與交流等,這不僅無法把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發揮出來,也無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1.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意義
1.1社會發展的必要需求
信息技術的進步推動了社會發展,人類步入了信息技術時代,任何行業發展都在廣泛的應用信息技術,其中教育行業也出現了互聯網+教學的模式。在信息技術時代下,各行業的知識都在日益更新,傳統的語文板書教學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開展多媒體教學是社會發展的必要需求。
1.2語文學科性質需求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還要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技巧,從而培養優秀的語文學科素養,其中包含了人文素養、思維素養等。而語文學科設計到的內容非常多,其中包括宗教、歷史、音樂、美術、地理、人文等,各個學科和語文學科之間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傳統的語文教學無法培養學生優秀的宏觀思考能力,而在多媒體教學中可以把語文知識和課外知識密切結合在一起,拓寬學生的學習知識面。
1.3初中語文教學需求
初中語文教學內容比較多,目前45分鐘的語文課堂時間已經不能滿足高強度的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往往為了追趕語文教學進度,在學生還沒有理解語文知識點的情況下就開展新的教學,使得很多學生無法充分理解所學到的語文教學內容,很難跟上教學進度。多媒體技術擁有較強的信息整合能力,能夠充分滿足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需求。
2.提高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2.1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優秀教學情境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優秀的語文課堂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參與語文課堂的自主性與積極性,充分感受到語文學科魅力,在語文教學情境中抒發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產生共鳴。例如,在學習“口技”的時候,教師可以播放一段比較有趣的相聲“洛桑學藝”,學生就會感受到口技既有趣又生動形象,激發出對民間藝術的熱愛之情;在學習“春”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段關于春天的視頻,讓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感情,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語文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也能夠讓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培養優秀的文學素養。
2.2突破重點、難點教學內容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很多知識點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這時候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把抽象的教學內容用圖片、聲音、視頻的形式更為直觀的展現給學生,幫助學生去學習、理解。例如,在學習“背影”的時候,文中提到了四次父親的背影,學生通常不能夠理解為什么要多次提到父親的背影,而如果利用多媒體技術把父親的四次背影播放出來,學生就能夠深刻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不舍和疼愛,多媒體技術把靜態的課本文字用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和作者之間產生共鳴,從而一些重點教學問題就解決了;在學習“詩經”的時候,里面有一篇是“蒹葭”,文中所要表達的愛情這個話題,初中生對這個話題還沒有較深的認識,這時候教師可以播放一段泰戈爾的詩:“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明明知道彼此相愛卻不能夠在一起”,用這首詩詞來讓學生體會詩中所要表達的感情。
2.3利用多媒體技術拓寬學生知識面
語文這門學科包含的內容非常多,語文知識和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教師要善于利用多媒體技術拓寬學生的語文知識面,把語文教學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去,培養學生優秀的學科素養。例如,在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寫出真實的、獨特的作品,首先需要帶領學生去感悟生活,擁有健康的生活態度。比如,針對“讓世界充滿愛”的作文素材,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充滿愛的視頻,比如蹬三輪車的白芳禮為了支援教育捐款高達35萬,這樣教師通過視頻激發出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教育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心中有愛,用帶有愛的心去對待他人,這時候再讓學生去寫“讓世界充滿愛”的作文,學生就能夠寫出帶有真實情感的文章。
3.總結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開展多媒體教學,有利于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愉快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所學到的語文知識,培養優秀的人文素養,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充分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小英. 試論多媒體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 學周刊,2013(03):48-49.
[2]張嬌. 初中語文多媒體教學應用研究[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8(0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