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是引導學生了解科技前沿的教學重點。然而目前的教學現狀并不理想,在課程開展階段仍然存在重視度不足、深入度不夠、理解度不強等教學弊端。為了進一步解決類似教學問題,本文分析了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現狀、問題、及改善對策,以便為優化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質量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高中課程;信息技術;現狀問題;革新對策
一、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發展現狀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目前分為必修與選修兩部分。在必修課中主要講解信息技術基礎,與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相關知識點進行銜接,主要培養學生的信息基礎素養,以便為后續選修課程鋪墊理論基礎和認知體系。信息技術課程的選修部分在不斷完善和修訂之后,目前設置了大量實用性較強的課程內容,諸如:“多媒體技術應用”、“算法與程序設計”、“網絡技術應用”、“人工智能初步”、“數據管理技術”等等。從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實用性角度已經得到較大改善,但仍然存在部分弊端,主要表現為:重視度不足、深入度不夠、理解度不強。
二、影響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質量的關鍵問題
(一)重視度不足
由于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并未劃入高考范疇,各地高中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度不足也是必然現象。不僅學生和家長存在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理解誤區,認為與學生的實際學情并不相符,對于高考并不存在直觀的助益。而且其他學科的教師也占用了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定時間,造成信息技術課時保障更為緊張。
(二)深入度不夠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主要講解基礎性的理論知識,雖然附加了部分應用類型的軟件與硬件課程,但本質上并無法與日新月異的計算機產業的技術更新所持平。課堂講授內容必然滯后于計算機領域的科學技術研發速度。那么這種時間滯后性,也很難讓學生了解到最前沿的信息技術內容,以至于課程深入度很難真正開發。
(三)理解度不強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了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對人類日常生活及科學發展所產生的深刻影響。但是目前的情況是信息技術課程并未真正吸引學生的關注度,與智能手機相比,教師所講授的相關內容過于枯燥和乏味,無法開啟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參與度和體驗度,進而導致理解程度不強的教學弊端。
三、針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發展現狀及問題的積極對策
(一)加強課程重視度
信息技術課程隨并未直接納入高考范疇,但是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乃至了解事物發展規律的創新精神均具有支持作用。由于現代社會發展速度極快,而信息技術成為了解時代發展的必要基礎技能。往往學生僅需要一點知識線索,便可以借助網絡自學。那么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但是為了平衡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的平衡發展,可以在其他學科的講授過程中引入部分信息技術知識點,或采取信息技術直接發掘學科內知識點。進而達到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交叉滲透,間接增強對于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視程度。諸如,引導學生以world為載體在語文課中寫作,以excel表格在數學課程中做統計,從而達到交叉知識點滲透與應用操作的培養,增強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視程度。
(二)適當補充和拓展
由于信息技術快速迭代與演化,全新的技術類型并不可能第一時間出現在教學大綱。那么就要求信息技術課程不斷接收外部信息的變化,適當設計校本課,以信息技術的前沿為核心,在課堂教學內適當補充和拓展相關知識點,真正將最新的學科信息展現在學生面前,增強學科知識的深入度。諸如:Windows中的Office辦公軟件作為信息技術基礎課程的關鍵知識點,雖然world或excel等知識點的講解具有一定的使用價值,但是的對于信息技術的發展描述必然存在時間滯后性。而最新版本Windows10系統,則融入了墨跡書寫功能,可以作為更加智能的排版工具,并借助3D演示技術呈現多維體驗視角。教師可以在課堂展示環節將這一功能向學生進行簡要介紹,同時將軟件安置于教師端,演示設計作品的豐富性與多元性。讓學生感受到科技發展的最新應用方向,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參與感,加強課程深入講解的時效性。借助拓展性的知識點,補充教材本身的知識盲區,吸引學生關注信息技術最新發展,方能激發學生的潛在學習動力,支持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質量的不斷優化。
(三)積極討論與實踐
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相關知識點理解程度不強的因素較多,但關鍵因素仍然與教師的實踐設計方案存在較大聯系。如果教師能夠將操作內容作為課程核心,學生則可以在實踐環節中逐步加強信息技術的操作能力,并掌握應用軟件的基礎步驟與關鍵技術。從認知到熟練,是訓練的過程,更加是不斷積極討論和嘗試的過程。教師在講解相關知識點時,并不需要直接將答案公布出來,完全可以由學生積極討論,研究如何操作。學生自我操作意識的迭代也會從發現的視角中逐步凝練,并最終形成普遍操作能力。因此,討論是實踐操作的第一步,也是奠定深刻記憶與操作習慣的初始階段。而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教師則更加需要注重學生的操作習慣,諸如十指打字很多學生便難以做到,往往習慣于單手打字或單指打字。不良的操作習慣雖然在實踐環節中產生,但與學生對于學科知識點的理解程度不強也存在密切聯系。為了增強學生常規操作習慣的培養,必須首先引導學生理清關鍵知識脈絡的成因和機制。教師可以從人體工程學角度,講解鍵盤字母設置在使用習慣上的便捷性,當學生真正理解了這樣的設置精妙,方能改變原有的操作習慣,培養對于信息技術的正確認知與理解。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講授環節中,必須規避重視度不足、深入度不夠、理解度不強等教學問題。需要通過加強課程重視度,適當補充和拓展知識重點,并借助積極討論的氛圍與實踐操作的訓練,增強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參與度和主觀能動性,進而逐步優化課程質量,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鋒,柳瑞雪,任友群.確立核心素養、培養關鍵能力——高中信息技術學科課程標準修訂的再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01):46-55.
[2]趙志明.加強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淺析高中信息技術核心素養教學[J].學周刊,2018(01):154-155.
作者簡介:
陳睿,女(出生日期:1979.11.23—),云南昭通人,大學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彝族,研究方向: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