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軍
摘要: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把多媒體技術引入學校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手段。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通過創設逼真的教學情境、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悅耳動聽的音樂,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通過直觀動態的演示、興趣盎然的參與,使課堂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從而使我們的學生更喜歡學數學,更喜歡上數學課,更喜歡思考數學問題,更敢于挑戰和創新。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 初中數學
隨著現代化信息時代的到來,在各領域中開始運用信息化技術,尤其是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也開始運用到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比如,多媒體技術。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已經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大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程度,將多媒體廣泛地應用到數學教學過程中,從而有效地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提出幾條有效促進多媒體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與教學的有效融合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初中數學的教學課堂實質上就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在該過程中需要注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但是由于初中數學存在很大的邏輯性,導致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無法找到合適的例子,直觀地展示給學生抽象的知識,這樣就會造成在課堂上教師講得多,學生學得少的現象,導致教師教學效率低下。多媒體技術能夠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的內容將知識掌握的程度及時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的側重點,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樣性,能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信息技術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見(視覺),又能聽得著(聽覺),還能用手操作(觸覺),這種多樣的刺激,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解強得多。同時信息技術的豐富性、交互性、形象性、生動性、可控性、參與性能大大強化這種感官刺激,非常有利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
1.化抽象為直觀。初中數學的概念教學是教學中的難點,學生幾乎被動地從教師那里接受數學概念,只有靠強化記憶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質特征。初中數學中的“函數”教學就是一個典型的概念教學,關鍵是讓學生對“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有一個明晰直觀的印象。我運用多媒體的直觀特性,變化圖像,用聲音、動畫等形式直觀地顯示“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最后播放三峽大壩一期蓄水時的錄相,引導學生把水位設為y,時間設為x,就形成了y與x的函數關系。不僅引起了學生的自豪感,而且使學生對函數概念的理解非常透徹。
2.化繁瑣為簡明。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一個重要出發點是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初三代數“頻率分布”的學習,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60名女學生身高”數據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組,一個一個地數出每組中數據的個數,計算頻率,繪頻率分布表,畫頻率分布直方圖,既繁瑣又費時。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就很簡潔明了,把60個數據輸入Excel,排序,找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組中的頻數,一目了然。用Excel還能方便地繪出柱狀圖,類似頻率分布直方圖。若教師重點講透步驟、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過程交給計算機處理,這樣就能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是信息社會對基礎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現代化的需要。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
多媒體技術輔助初中數學教學,為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實踐能力提供了條件,幫助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構造問題情境,指導學生學習并給予必要的反饋,總結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能力。比如在運用多媒體課件時,把習題編制成一個可交互操作的界面,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完成正確的則由計算機給予表揚;回答錯誤的,則給出提示或鼓勵,讓學生再繼續思考。又如在教學“二次函數的圖像的性質”時,為了讓學生全面了解二次函數y=ax2+bx+c系數,對其圖像拋物線的影響,我在幾何畫板中任意輸入不同的值,讓學生觀察圖像拋物線的變化,通過大量的演示結果,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系數的值對二次函數的圖像的影響。整個教學過程改變了過去令許多學生頭疼的、枯燥的理論闡述,改變了過去教師在45分鐘課堂難以操作與完成的局面,讓學生感覺到學習函數的性質既像是在做有趣的理化生實驗,又像是在做游戲,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學生的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讓學生從中得到新的發現,體驗到數學發現的快樂。這樣的教學,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形成了應有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其功效是傳統的語言描述與原始的黑板演示不可達到的。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增加課堂密度,節約時間。
采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省去了書寫板書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使練習容量大大增加,并能及時給予學生準確、詳細的解題過程。教師可以預先擬好題目運用電腦設置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對于開放性或一題多解等題目,讓學生充分討論后,交流各自的看法。課堂教學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而借助多媒體計算機信息量大的特點,則可節省老師的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時間,及時地反饋,滿足學生求知欲望。這樣,不但能增加課堂密度,縮短反饋時間,而且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總之,為落實數學新課程標準“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精神,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恰當地選準多媒體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地運用多媒體,這就會起到“動一子而全盤皆活”的作用,真正發揮多媒體技術的最大功效,減輕學生學習的無趣和過重負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有主動求知的欲望,有利于培養更多的跨世紀的、具有創造性的、符合現代化教育需要的人才,也有利于數學教學朝著信息化、網絡化、現代化的教育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曹艷榮.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M]鄭州大學出版社,13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