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山清
摘要:新課程觀強調學習的新理念,在教學實際中,教學是一種雙向活動,不但要教師會教,而且要學生會學。教學的成敗不僅取決于教師的教法,而且更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法。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習慣,這就要求數學教學中教師除了傳授學生知識外,更要教會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因此,重視對初中學生數學的學法指導是非常有益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現就數學學法指導談幾點拙見。
關鍵詞:初中數學 學法與指導
1、認真去讀教材
初中學生往往不善于讀教材,即使讀,也只是沿襲了小學死記硬背,囫圇吞棗的方法。這樣既不能讀懂,更無法讀透,而使他們的自學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得不到應有的發展和很好的訓練。那么如何指導學生去讀數學書呢?筆者認為,平時應要求學生做到: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枝干,能粗略掌握本章書的概貌,重、難點,以及相關的雙基知識,做到對基本知識點心中有數;細讀。對重要的概念、性質、判定、公式、法則、思想方法等反復閱讀、體會、思考,領會其實質及因果關系,并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相關記號以便在課堂上重點聽講,要研究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及規律,研討書本知識的安排意圖,對知識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力爭把書本讀“薄”,從而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這三步走可先把課本讀“懂”,然后達到讀“薄”讀“通”的目的。
2.倡導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一種釋放的學習,它使學生能夠自動、自控地展開求知活動,是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和培養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獨立學習能力的必要方法之一。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經驗去體會。并提出問題,但教師要進行必要的自學指導和有效的點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教材的解讀者和教案的執行者,而是一個善于創設情境與富有教學機智的人,成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比如,《世紀寶鼎》是一篇說明性的課文,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為此,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我創設情境,組織學生模擬向聯合國贈送“世紀寶鼎”,并進行介紹,引導學生從具體語境出發,重新組織語言,準確、得體地介紹“世紀寶鼎”。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課堂氣氛輕松,而且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興趣。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報紙、雜志、參考書等途徑收集更多的資料,并在課堂上發言或通過墻報、板報等形式介紹自己收集到的資料,以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3、讓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聽
“聽”是指直接用感官去接受知識。而初中學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量加大不適應,再加上他們的自控能力差,從而使聽課效果下降。因此,應指導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注意做到:(1)聽每節課學習的要求,要明白本節課的目的,要有重點,有選擇地聽;(2)聽知識的引入過程及方法,要明白本節課和以前所學內容的銜接以及本節課在所學知識中的作用;(3)聽懂教學中的重、難點,尤其是預習中不理解的或有疑問的知識點;(4)聽例題關鍵部分的提示及所應用的數學思想方法,看教師是如何分析題意,如何著手解的,并在做習題時會應用這些例題中的數學思想方法;(5)聽好課后小結。小結是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系統,有目的的總結,要認真體會小結的意義,從小結的過程中收獲更多的學習方法,了解本節的主線。
4、讓學生勤于思考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離不開思維,數學學習更離不開思維活動,善思則學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則學得死。效果差。可見,科學的思維方法是掌握知識的前提。初中學生的思維往往還停留在小學的思維狀態,狹窄,單一。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應使他們在學習中做到:在看書,聽講練習時要多思,思后多寫心得體會;會抓住問題的關鍵,知識的重點進行思考;要善于從解題策略、方法的優劣進行分析、歸納、總結。
5、在課堂上多問
問能解惑,問能知新。任何學科的學習無不是從問題開始的。但初中學生往往不善于提問,不懂得如何提問。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教給學生一些問問題的基本方法。主要有:(1)追問法。即在某個問題得到回答后,順其思路對問題緊迫不舍,刨根問底;(2)反問法。根據教材和教師所講的內容,從相反的方向把問題提出來;(3)類比提問法。根據某些相似的概念、定理、性質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比較和類比提出問題;(4)聯系實際提問法。結合某些知識點,通過對實際生活中一些現象的觀察和分析提出問題。此外,還應要求學生在提問時不僅要問其然,還要問其所以然。
6、課堂教學中多記
大部分學生認為數學沒有筆記可記,而一部分記筆記的學生也是記得不夠合理,分不清主次,甚至本末倒置,用“記”代替“思”。因此,正確的筆記應做到以下幾點:(1)在“聽”“思”中有選擇、有重點地記錄;(2)記學習內容的要點,有疑問的疑點及書中沒有的知識點和教師補充的知識點;(3)記解題思路、思想方法,特別是解題技巧,加強思路、方法、技巧的積累;(4)記課堂小結。使學生明確筆記是為補充“聽”“思”的不足,是為最后復習準備的,好的筆記能使復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學生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任。在新課改實施的今天,引導學生不斷探索尋找最佳學習方法,以促使有效教學的開展,真正提高全體學生的數學素養。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再到“創造地學”,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學習方法。由教師“教”轉向學生的“學”與“創”,把培養學生創新學習能力放在首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2)
[2]宋秋前.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3)
[3]孫傳遠.如何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J].教育科學論壇.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