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琴
摘要:“課堂上提質,作業上減負”是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重要手段。建構童趣數學課堂,尊重兒童的認知規律和成長規律,將數學課堂游戲化、活動化、生活化、自主化,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有所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關鍵詞:童趣數學;課堂;減負提質
減負問題今年在“兩會”引起了各方面的濃厚興趣和高度關注,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已勢在必行。在大多數人眼里,數學是一門很嚴肅、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學起來枯燥、乏味,學生學起來感到很困難,負擔很重。教師應從孩子的天性出發,有意識地創設情境,把枯燥的知識為一個個生動活潑的游戲,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好玩的數學”,并激發他們的興趣,讓孩子在玩中學,進而慢慢體會到數學的本質,從而喜歡上數學。那么,怎樣將數學課堂變得有趣,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負擔呢?
一.讓數學課堂游戲化
游戲是學生學習最自然的途徑,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作為一種令人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是讓人們身心可以得到放松的娛樂方式,尤其對于兒童來說,游戲更是對他們有著強烈的吸引力。所以,在數學課堂上,我們在講授數學內容時,可以嘗試將游戲融入進來,這樣就能改變學生對數學呆板、乏味的印象,學生會表現出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有利于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達到提升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的目的。
比如:在上了《軸對稱圖形》之后,我突然端端正正地立正站好,請問:胡老師是軸對稱圖形嗎?
生:是!
生:不是!胡老師的裙子兩邊不一樣長!
生:胡老師頭發兩邊不一樣。
生:胡老師的左手戴了手表,右手沒有。
眾人七嘴八舌地找起不同來。
師:說得很對!嚴格地說,人的左邊和右邊是有區別的,沒有完全一樣的呢!孩子們很聰明,找出兩邊不同點的過程就是找對稱點的過程。我的手表的對稱點找不到,所以你們肯定我不是軸對稱圖形了!
突然,一名學生站起來說:其實,胡老師你根本就不是平面圖形!眾人大笑......
我立刻肯定了他,并表揚他思維的深刻性。
在我們學校的數學課堂中,利用游戲的形式進行有效的教學,將 “玩”的理念滲透課堂,開展游戲教學,順應兒童的天性,玩中學習與欣賞、玩中理解與探究、玩中遷移與拓展、玩中明法與悟理、玩中正本與養性,更為兒童提供了“解惑”的可能性!學生們在耳聽、眼看、手做、口說、腦想等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的游戲中學習,真正在數學課堂中做到了“玩中學”、“學中玩”,他們興趣盎然,情緒高、思維活、反應快、在“玩”中鞏固了知識,在“樂”中增長了智慧。這樣“玩起來”的數學課堂不僅激發和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積極主動,真正的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而且多角度地培養了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增強了學生們團結協作的意識,學生的潛能被挖掘了出來,智慧的火花在不斷閃爍,使創新也成為了一種可能。數學課充滿了生機與樂趣,數學課成了學生學習創造的樂園。每一個學生都體會到了“數學好玩”,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數學學習中享受數學。
二.讓數學課堂生活化
《標準》指出:“在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中逐步體會數學的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獲取積極的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生活中處處皆數學,但是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緊密聯系生活實際,以增強學生的生活意識,讓學生在生活中獲取數學知識。
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0的認識》這節課為例。0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基礎和方法,在數學知識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0的認識不僅僅要讓學生停留在只知道0表示 “沒有”或是“起點”這兩層意義上,于是設計了一個活動環節,讓學生小組之間說一說:“你還在哪里見過0。”這一環節我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發現生活中的0。討論之后學生的回答讓我為之一震,學生真的有一雙發現的眼睛,只是有時教師沒有給孩子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沒有給孩子一個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通過學生的討論,全班同學集體交流,學生這樣說“爸爸看足球在比賽時,我看過0:0。”“我家的電子表上有0。”“我發燒時,媽媽給我測體溫的上面有0。”、“10里面有0。”、“在超市買東西時,價錢上面有0。”、“老師110,120里面有0。”、“手機號碼里有0。”、“電腦鍵盤上有0。”雖然有些“0”并不是教師這節課要學習的,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聯系生活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地發展,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發現原來身邊有這么多的數字,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生活中。
當然小學低年級數學生活化并非是一味地圍繞現實的生活,并非一定是課堂上的熱鬧非凡,它應該注重提煉可以從生活問題、生活情境以及與數學生活等的關系層面上綜合認識,走出誤區,找到生活與數學的最佳結合點,才能達到有效訓練,才能良性循環,才能使數學與生活交融為一,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從而豐富了數學的內涵,提高了學生數學素質。
三.讓數學學習自主化
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教師傳道授業、學生獲得知識、提高智能的場所。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讓他們通過觀察、思考、探索主動地獲取知識。
如講平行四邊形概念及其性質,教師可以出示一系列的平行四邊形的圖形或實例,先告訴學生這些就叫“平行四邊形”接下來就讓學生自己比較、分析研究,學生經過觀察、思考以后,會發現平行四邊形的許多性質,如:對邊平行,對角相等,領角互補,對角線互相平分,“平行四邊形”為兩個全等三角形等等,接著學生會進一步發現這些性質之間的關系,可以由一個性質推導出其他的性質。
同時不同的學生會選擇不同的性質作為出發點,再通過小組的交流和教師的引導,學生就不僅掌握了平行四邊形的概念,而且理解了形式定義的含義及各種相關性和等價定義的概念。
總之,數學課堂中有了“趣”,數學教學就能深入兒童的情感領域,就能成倍地的放大教學方法的效能。這樣的課堂必將釋放強大的“正能量”,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涌動溫馨,擴散激情,彌漫快樂,進而激活學生的潛能與智慧,綻放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