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習近平經濟新常態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豐富與發展

2018-09-26 11:10:46方鳳玲白暴力
人文雜志 2018年7期
關鍵詞:新常態新時代

方鳳玲 白暴力

內容提要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關鍵時期。關于經濟新常態的一系列思想,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深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踐基礎上,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要素理論、經濟發展方式理論、供求關系理論、市場配置資源理論和宏觀運行理論的豐富與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的重大創新。

關鍵詞 新時代 新常態 要素驅動 創新驅動 增長質量

〔中圖分類號〕F12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47-662X(2018)07-0018-08

改革開放40年,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但同時,“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的外部環境,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 ,①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新常態理論的主要特征是“增長動力實現轉換”“經濟結構實現再平衡”。經濟新常態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原理同我國經濟建設實際相結合的重要探索,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理論的重大成果。

一、經濟新常態的判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周期理論

馬克思主義經濟周期理論是對經濟發展不同階段變化特征的總結,經濟新常態是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性特征的準確判斷,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周期性理論認識的升華和發展。

1.經濟新常態——基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周期理論的判斷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市場的擴張趕不上生產的擴張。沖突成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為它在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炸毀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決,所以它就成為周期性的了?!雹谶@段話揭示了生產的社會性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間的矛盾是經濟周期波動,進而產生經濟危機的根源所在。經濟危機的實質是無限擴大的生產能力超過了市場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造成的生產過剩危機,危機、蕭條、復蘇和高漲四個階段交替進行,上個經濟周期的結束又是下個周期的開始。市場經濟周期性波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商品供求雙方在市場經濟大背景下對立統一的運動過程。

社會主義公有制消除了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在某種程度上消除了經濟周期波動的可能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產力顯著發展,并于2008年開始,我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奇跡。但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還不夠強,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經濟發展還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特別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因此,基于馬克思的經濟周期理論,我國經濟在不同發展階段也會存在周期性的變化,但主要不是周期性波動,而是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引起的發展階段的轉變。經濟新常態是我國經濟發展不同階段更替變化的結果。

2.經濟新常態的判斷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周期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綜合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做出了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41頁。三期疊加階段的重大戰略判斷,指出了我國經濟正呈現出“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習近平:《謀求持久發展 共筑亞太夢想》,《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年11月10日,第7版。的“新常態”?!靶隆笔紫缺憩F在運行形態上的一種變化和階段性的轉變,即以“中高速”的新階段取代原來高速增長狀態的舊階段,以質量效率型發展新方式取代規模速度型舊發展方式,以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的經濟新結構取代增量擴能的經濟舊結構。而“新”字后面的“?!笔侵懈咚?、質量效率、做優增量在“新”之后如何成為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即成為常態。新常態是由我國經濟發展客觀規律決定的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動選擇,是化解不平衡不充分深層次矛盾、走向更高級經濟形態更合理結構的必經階段??茖W認識我國經濟形勢及其未來發展趨勢,必須歷史地辯證地看待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切實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

經濟新常態是我國經濟高速增長后出現的增長速度換檔現象,不是周期性的外部沖擊所致,而是在鋼鐵、水泥等產業迅猛發展周期逐漸結束后,相關產業出現產能過剩的結果。我國步入工業化中后期后,勞動力、土地、市場等資源稟賦條件發生了重大變化,已難以支撐經濟繼續高速的奔跑;曾經釋放出巨大紅利的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成本優勢已逐漸消失,潛在增長能力下降;傳統的低成本、低價格競爭優勢也在逐漸削弱,出口呈現回落態勢……這些結構性因素造成的增長速度的放緩是長期趨勢,是我國經濟進入新階段的必然結果。由粗放高增長轉向集約高效率,由更注重數量到更注重質量,由增加投資規模到提升“周轉”速度,由要素驅動到高新技術驅動,新常態的這些基本特征是在對馬克思經濟周期理論深刻認識基礎上,對我國經濟運行的理性認知和正確判斷,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周期理論。

二、經濟新常態下增長動力轉換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經濟增長要素理論

經濟增長要素影響著經濟增長,而經濟新常態的實質是要實現經濟增長動力的轉換,這樣的定位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增長要素理論。

1.實現增長動力轉換——基于馬克思經濟增長要素理論的思想

馬克思著重從生產關系角度分析了影響經濟增長的資本、勞動(人力資源)、土地(自然資源)、科學技術、制度等因素。資本是企業生產的第一推動力,商品生產的整個過程都“要求貨幣形式的資本或貨幣資本作為每一個新開辦的企業的第一推動力和持續的動力”,[德]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393頁。持續穩定的經濟增長必須以充足的資本供給為前提。勞動是社會生產的前提條件,“勞動作為使用價值的創造者,作為有用勞動,是不以一切社會形式為轉移的人類生存條件”,[德]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56頁。社會物質財富、再生產、消費的增長都需要一定數量的人口增長。良好的自然資源是剩余勞動和超額利潤賴以產生的自然基礎,新自然資源的發現和利用,對生產的發展起巨大推動作用。科學技術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強大動力,“第一次使自然力,即風、水、蒸汽、電大規模地從屬于直接的生產過程,使自然力變成社會勞動的因素”,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569頁。引起勞動資料、勞動對象質的升華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進而改進其他生產要素,推動經濟增長。制度作用于經濟增長,符合生產力發展的制度會使生產關系更適合生產力的性質和發展要求,促進經濟增長,反之,不合理的制度會犧牲效率,阻礙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要素變化要求必須轉換增長動力。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要素發生了變化,成本也變得更高。如在決定經濟增長的要素成本中,人力資源中的勞動者工資報酬、社會保障、社會福利水平等提高了;自然資源中土地、礦山、能源、原材料等價格上漲了;環境資源中污染治理成本上升了;企業生產成本、技術變革和創新中的自主技術研發和創新成本也越來越高。隨著成本要素的增加,必然引起產品價格的上升、通貨膨脹的出現、競爭力的下降和經濟發展動力的缺乏。而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我國經濟依靠出口、投資要素投入為核心的增長動力在削弱,消費的推動力也不足。因此,依據馬克思經濟增長要素理論,必須依靠提高質量和效率來化解成本上升的矛盾和動力不足問題,由過去靠“四大要素”“三架馬車”帶動經濟增長,轉變為依靠技術進步提高質量和效率的創新驅動。

2.新常態下增長動力轉換理論對經濟增長要素理論的深化與發展

要保持經濟持續增長,需要從過去投資驅動的經濟增長方式向創新驅動轉換。社會生產力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是決定一個國家發展命運的主導因素,只有“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0頁。才能促進經濟持續發展。隨著我國民間投資、制造業投資增速持續下降,市場內生投資增長動力疲軟,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降低,“全球現有資源都給我們也不夠用!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創新上”。③⑤《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20、121、125頁。投資是經濟增長的基本推動力,是經濟增長的必要前提,要保持我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必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努力實現從大規模、持續性的固定資產投資,轉到依靠創新降低成本、提升資本使用效率上,從而推動經濟發展走上科學發展、內生增長的軌道,實現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

保持經濟持續增長必須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制度、資本和技術是經濟增長動力系統轉換和新增長點培育的三大關鍵要素,制度可激勵、約束資本投資和技術偏好,引導資本投資傾向和技術革新;反過來,資本投資傾向和技術創新又影響并驅動制度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創新驅動“最根本的是要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③十九大報告指出,要發揮投資對增長、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以擴大服務消費為重點帶動消費結構升級;發揮出口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拓展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創新對外投資方式,發揮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新優勢,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

經濟新常態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增長要素理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握新工業革命的機遇,以創新促增長、促轉型,積極投身智能制造、互聯網+、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帶來的創新發展浪潮,努力領風氣之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習近平:《共同開創金磚合作第二個“金色十年”》,《人民日報》2017年9月4日,第2版。只有增加產品的科技含量,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創新者的存活率和創新產品的轉化率,才會有創新引領、綠色低碳、高端高質的產品供給消費者;只有“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⑤才能加快資本循環與周轉,處理好社會資本再生產中的各種比例關系,實現資本結構優化配置,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創造一個新的更長的經濟增長周期,在中高端消費、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從而更好地釋放“三駕馬車”的新動能,實現發展動力向依靠制度變革、結構優化和要素升級轉換。從增長不是簡單增加生產總值,而是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到確定符合經濟規律的增長速度、增長動力和增長潛力,深刻把握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和經濟增長規律,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現新的跨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增長要素理論。

三、經濟新常態轉變發展方式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經濟發展方式理論

經濟新常態下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從數量擴張向追求質量轉變,進而推動增長動力轉換的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濟發展方式理論。

1.經濟發展方式從數量擴張轉向追求質量——基于馬克思經濟發展方式的理論

經濟發展方式一般是指通過數量增加、結構變化、質量改善等生產要素變化實現經濟增長的方法和模式。馬克思經濟發展方式理論是在社會資本擴大再生產的基礎上擴展而來的。馬克思把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方式分為單純依靠增加生產資料、勞動力擴大生產規模的外延擴大再生產和依靠提高勞動生產率擴大生產規模的內涵擴大再生產兩種方式。隨著科技的發展,擴大再生產方式具有由外延向內涵擴大再生產轉化的歷史趨向。馬克思發現,科學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不僅能促進經濟發展,而且還能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由外延式向內涵式轉化,市場調節和競爭規律也能促進生產方式向內涵式方向發展,實現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兩大部類內部及其之間的平衡,實現自然環境與勞動力的有機結合,有效調節國內市場發展與國際市場開拓,優化生產要素配置,促進生產內涵式發展。

經濟新常態始終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經濟發展方式理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必須“轉方式,著力解決好發展質量和效益問題。”③④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第269、270、270頁。我們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端正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頁。明確“‘十三五時期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窗口期。如果不注重轉方式調結構,只是為了短期經濟增長實行刺激政策,必然會繼續透支未來增長?!雹蹚囊运俣葹橹行牡耐庋邮浇洕鲩L方式轉向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注重內涵的經濟增長方式,體現了擴大再生產方式由外延擴大向內涵擴大轉化的歷史趨勢,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經濟發展方式理論的核心理念,并在繼續轉方式基礎上,適時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新理念,創新了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再到經濟發展新理念的歷程,是馬克思主義經濟發展方式理論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

2.“轉方式”理論對馬克思經濟發展方式理論的深化與發展

創新經濟發展方式是新常態的必然要求。在全球新技術替代舊技術、智能型技術替代勞動密集型技術發展趨勢下,在我國新常態經濟下行壓力的嚴重態勢下,僅僅依靠要素成本優勢驅動、大量投入資源和消耗環境的經濟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要解決經濟發展下行壓力,防止經濟發展失速,關鍵在于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經濟發展方式理論,形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路徑,從以速度為中心轉向以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等量資本投入帶來更多資本回報,以等量資源投入帶來更多效用、福利和社會進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采取果斷措施化解產能過剩,這是唯一正確的選擇。”④

“轉方式”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經濟發展方式理論??倳洀娬{,新常態下必須“大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⑥習近平:《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人民日報》2014年8月19日,第1版。以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推動經濟健康發展;必須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以實現從注重速度、數量向注重質量、速度和效益并行的可持續發展轉變;必須把需求側結構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改革結合起來,堅持需求導向和產業化方向,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穩定發展;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增強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⑥促進經濟從數量擴張向追求質量發展;必須盡快解決嚴重威脅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環境污染問題,“更加自覺地推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209頁。必須全面調整投資結構、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盡快促進生產規模、速度、效益、質量、品種、環保的有機統一。這些發展新理念為新常態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轉變路徑,豐富和發展了在馬克思主義經濟發展方式理論指導下的、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方式新理論。

四、經濟新常態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供求關系理論

商品的供給和需求之間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定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供求關系理論。

1.新常態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于馬克思供需關系理論的思想

馬克思指出市場上只有買者和賣者,需求和供給兩個互相對立的范疇,在商品的供求關系上再現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商品和貨幣、買者和賣者、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關系,商品的供給和需求之間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再生產才能順利進行。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商品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往往難以達到絕對平衡,有時甚至會出現較大偏差。當生產某種商品的社會勞動量大于社會需求量時,部門內部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超過社會分配的勞動量,在市場上就表現為商品的供給大于需求。反之,供給則小于需求。只有各生產部門按商品需求量的比例分配社會總勞動量,商品的供給和需求才能平衡,而供需趨于平衡的動力是商品價格。當供小于求時,商品價格上漲,反之價格就會下跌,而低價又抑制供給,進而促使生產者技術改造、產品更新、降低成本以打開銷路刺激需求,使供需逐漸趨于平衡。因此,由供求關系作用所反映的商品價格的上漲和下跌,是價值規律在流通領域的反映,也是供求關系變化的基本法則。

供給側結構改革是對馬克思供求關系理論的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的優化,以及民眾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產品、服務供給的增加,居民生活消費伴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深刻轉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0頁。從溫飽型需求向美好生活需求、從數量向質量型需求、從低端向中高端產品需求轉變,我國居民消費正在從對物質產品需求比重的下降轉變到對各種服務需求增加的過程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認為,過去“有沒有”的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好不好的“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人們更加注重產品的質量安全、綠色健康、舒適感、成就感、歸屬感和身份地位的認同感。我國已進入品質化消費階段,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對發展提出了許多新要求。只有通過創新供給激活市場需求,創新投融資方式,更多地將資金投入到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上,才能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在馬克思供求關系理論基礎上做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部署,準確地把握了我國經濟運行中供求關系變化的新特點,為認識新時代我國供求關系發展規律奠定了基礎。

2.新常態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供求關系理論

改革供給側結構以適應需求結構變化。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供需問題都有,但低端供給、無效供給過多,有效供給不足,供給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從生產資料供給結構看,一方面是煤炭、鋼鐵、水泥等初級產品產能普遍過剩;另一方面是我國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弱,核心技術、關鍵裝備與高端產品對外依存度高,依賴進口才能滿足市場需求。從消費資料供給結構看,一方面是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多樣化、個性化、精致化、品牌化需求在增長;另一方面是相關產業發展還未及時適應市場變化,致使一些有購買力的消費需求在國內得不到有效供給,致使跨境出游的購物成為消費熱點。要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必須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通過“三去一補”,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從生產領域擴大優質增量供給以減少無效供給,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實現供需動態平衡。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豐富和發展了供求關系理論。在產品豐富的今天,網購、定制消費等方式成為新的消費趨勢,服務、健康、綠色、時尚、養老、安全等領域的消費需求升級逐步展開。但供給還未能跟上需求的變化,導致結構性過剩與結構性短缺并存,影響了經濟發展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新常態下,黨中央把提質增效升級作為供給結構調整的主題詞,強調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過剩產能,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瞄準國際標準,使金融、教育、文化、旅游、醫療、養老等第三產業消費逐步成為消費主體,這是調整生產與消費、供給與需求的重心,使生產手段服從于美好生活需求的生產目的,形成高品質消費主導的新需求結構升級,從而拉動供給創新,使新需求與新供給有效匹配,真正協調好供給與需求的關系,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躍升。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一項重大決策,是對馬克思主義供求關系理論認識的深化與升華,也是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際相結合的積極探索。

五、經濟新常態下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市場配置資源理論

價值規律通過市場價格波動優化資源配置,經濟新常態理論突出了市場是決定資源配置最有效的形式,遵循和升華了馬克思市場配置資源理論。

1.市場決定資源配置——基于馬克思市場配置資源的理論

馬克思在《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中指出,“每個個人行使支配別人的活動或支配社會財富的權力,就在于他是交換價值的或貨幣的所有者?!敝泄仓醒腭R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 ,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6頁。在資本主義社會,市場力量主要外化為資本,而資本則接受市場“看不見的手”的配置。馬克思認為,資本為了增殖必須不斷運動,通過內在的價值規律以及外在的價格、供求、競爭三大機制,將資本化的資源配置到最有能力進行經濟擴張的生產者手中,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價值規律通過市場價格波動刺激生產者去改進技術、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勞動生產率,使資源在企業內部實現優化配置;通過面向市場組織生產,優化資產結構,形成合理的創新機制,使資源在企業之間實現優化配置;通過市場競爭,使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和勞動力資源向優勢部門或生產者集中,引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主體調整其生產與消費行為,從而實現供給與需求在數量與結構上的平衡,最后合理地實現資源在社會生產各部門的優化配置。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薄读暯秸勚螄碚罚馕某霭嫔?,2014年,第77頁。在十九大報告中重申,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1頁。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是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最有效的形式,這一基本規律無論在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違背市場經濟基本規律的行為都會受到市場的懲罰,都會使資源錯配、使社會生產力發展受阻。遵循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基本規律,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有利于優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讓企業和個人有更大空間和更多活力,真正使經濟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2.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理論對馬克思市場配置資源理論的豐富和發展

黨中央做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2013年11月16日,第1版。的決定,是遵循市場經濟基本規律、深刻總結我國經濟建設經驗、適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新要求的創新和發展,也是經濟新常態的機制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常態下,中國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簡言之,就是要放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習近平:《謀求持久發展 共筑亞太夢想》,《人民日報》2014年11月10日,第2版。從行政手段配置資源,到市場起基礎性作用,再到市場起決定性作用,市場的作用逐漸增大、政府的作用逐漸縮小,這是由我國新常態經濟發展狀況和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決定的,符合市場經濟基本規律和中國國情的動態改革。

新常態下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意味著市場與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發揮的作用力發生了變化,政府主導轉向了市場主導,市場中的生產要素流動更加順暢,人、財、物等資源要素直接自發調節市場運行;政府不再直接用權力涉足,而是在經濟結構和經濟要素間發揮更有效的統籌作用,在經濟運行中發揮服務和監管的職能,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常態下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有利于在全黨全社會樹立關于政府和市場關系的正確觀念,有利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利于轉變政府職能,有利于抑制消極腐敗現象?!雹堋读暯秸勚螄碚?,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77、117頁。有利于開放市場促進“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有利于維護經濟新常態下的體制機制建設,真正“把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交給市場,把政府不該管的事交給市場,讓市場在所有發揮作用的領域都充分發揮作用,推動資源配置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④這是對馬克思市場配置資源理論的深刻理解,是在新常態下基于問題導向動態調整發展政策的一大飛躍,必將對新常態下全面深化改革產生深遠影響。

六、經濟新常態下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宏觀經濟運行理論

“新常態”確定的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穩中求進總基調、結構性改革總方向、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宏觀調控目標,是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宏觀經濟運行理論。

1.宏觀運行目標調整——基于馬克思宏觀經濟運行的理論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把整個社會生產從物質形式上歸納為生產資料生產和消費資料生產,從價值形式上歸納為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和剩余價值三個部分,為研究宏觀經濟運行提供了科學方法和理論基礎。馬克思認為,宏觀經濟 “既要受社會產品的價值組成部分相互之間比例的制約,又要受它們的使用價值及物質形式的制約”,[德]馬克思:《資本論》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438頁。宏觀調控最根本的要求是必須達到國民經濟按比例平衡發展,即生產中消費的物質資料得到新的物質資料替換,轉移到新產品中的舊價值和耗費勞動所凝結的新價值得到補償和實現,處理好積累和消費的關系。若供求不平衡,市場“過旺”或“疲軟”,國民經濟就會出現波動和曲折。社會化程度愈高, 愈要求宏觀上得到有效的調控,以糾正違反宏觀運行規律的行為。

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宏觀調控的目標已不再是保持經濟高速增長,宏觀調控政策不再是高強度刺激有效需求,而是轉向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全面發展新階段;轉向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有機結合推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宏觀調控階段;有針對性地解決經濟運行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確保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和向“新常態”順利過渡。這些目標的確立,既遵循馬克思宏觀經濟運行理論,又是適應“新常態”下經濟宏觀調控的必然選擇。

2.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對馬克思宏觀運行理論的豐富與發展

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0頁。意味著我國經濟宏觀調控總目標是要全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決策者的角度提醒我們:“新常態也伴隨著新矛盾新問題,一些潛在風險漸漸浮出水面。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習近平:《謀求持久發展 共筑亞太夢想》,《人民日報》2014年11月10日,第2版。在于宏觀調控措施是否到位,在于是否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和動力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在于應對經濟增速下行壓力、應對周期性影響因素防范債務、金融風險,在于能否穩定就業、穩定市場預期,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創造有利環境??倳洀娬{,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46頁。不唯GDP,但也不能不要GDP,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遵循經濟增長規律有質量有效益科學發展,遵循自然規律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和遵循社會規律開放共享協調包容發展?!胺€中求進” 是新常態下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方法論,是對宏觀調控方式和思路的重大創新。

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方向。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是穩增長調結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總戰略指引下的主攻方向和工作主線。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一個顯著特征是結構性減速。新常態下既要適度降低經濟增長目標,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不人為拉高增速;又要深化改革,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自主創新,切實提高實體部門體系的供給質量,將需求管理與供給管理結合起來,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努力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和機制,保持國民經濟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⑤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0頁。進而形成穩增長調結構的合力。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方向,深化宏觀調控目標內涵和方式手段,是對馬克思宏觀運行理論的重大貢獻。

建立“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現代化經濟體系。2017年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年,是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要準確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增長必須是實實在在的和沒有水分的增長,是有效益、有質量、可持續的增長”,《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12頁。要努力克服高增長低效率的外延式發展模式,更加注重內涵式擴大再生產,把政策的著力點放在提質增效上,放在轉方式調結構上,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⑤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培育新的增長動力,不斷擴充發展的內涵。把發展質量放在第一位,優先注重效益,在客觀上突破了只專注短期經濟運行問題的傳統框架,強調了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的宏觀調控既要利當前,更要惠長遠的思路,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宏觀經濟運行理論。

綜上所述,習近平經濟新常態思想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速度、方式、結構、動力轉變的思想,是社會經濟合理化要求在經濟運行和發展各方面、各領域、各部門的投射和反映,是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經濟周期理論、經濟增長要素理論、經濟發展方式理論、供求關系理論、市場配置資源理論和宏觀運行理論,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宏觀調控和政策取向的理論依據,是在實踐中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豐富與發展。

作者單位:方鳳玲,中國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白暴力,北京師范大學當代經濟理論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韓海燕

猜你喜歡
新常態新時代
擱淺的“新時代”,“樸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體時代下的編輯工作研究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道本|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观看|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国产三区二区|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亚洲人成网址| 亚洲精品图区|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无码淙合青草|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久久国产精品娇妻素人|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亚洲成a人片77777在线播放|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老色鬼久久亚洲AV综合|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婷婷六月综合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看|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青青青草国产|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黄片在线永久|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88| 9cao视频精品|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精品福利视频网| 亚洲国产欧洲精品路线久久|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色偷偷综合网| www.91中文字幕|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五月婷婷激情四射| 97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爱| 色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网|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成人av专区精品无码国产 | 99免费视频观看| 毛片免费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欧美国产三级|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看片国产|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黄色三级网站免费| 男人天堂伊人网|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v天堂中文在线| 国产人前露出系列视频| 欧美日本在线|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婷婷亚洲天堂|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成人国产免费| 天天摸夜夜操|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