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冬艷 徐黎明
摘要:開展高職教育專業評估,對推動專業診斷與改進,提高專業建設水平和服務產業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完善高職院校質量保障體系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通過對高職院校專業評估的內涵解析,詮釋了專業評估的概念和分類,探究了專業評估在推動專業建設,保障專業與區域產業結構相吻合;促進專業診斷與改進,完善質量保障體系;科學化管理專業等方面的價值功能及評價導向,以促進高職院校更有效的開展專業評估,提高高職教育質量。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arry out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promoting professional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improving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industry capabilitie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article interprets the concept and classification of professional assessment, explores the value function and evaluation orientation of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in promoting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guaranteeing professional compatibility with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promoting professional diagnosis and improvement and improv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etc., to promot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more effectively carry out professional assessm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關鍵詞:高職院校;專業評估;內涵;價值;評價導向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rofessional assessment;connotation;value;evaluation guidance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25-0251-03
0 引言
高等教育評估的目的是通過對高等院校辦學的各個環節開展全方位、全過程的評價,定量、定性地對高等院校的辦學水平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并加以指導和幫助。由于近代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發展遲緩,高等教育評估工作也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高等教育評估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才開始。經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2004年教育部提出了“實行以五年為一周期的全國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評估制度”。同時“全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工作也同步啟動,并在“十一五”期間大規模開展這一工作。為響應教育部的號召,提高高職教育水平,許多省份相繼啟動了高職教育諸如專業建設評估、優質專業評估、專業建設水平評估、示范專業評估驗收、骨干專業評估驗收等各類專業評估工作。
1 專業評估的內涵
專業評估,一詞是源自西方的“舶來品”,西方國家習慣稱為“專業認證或專業鑒定”,而在我國,被稱為“專業合格評估”或“專業評估”。“專業評估”是以專業為對象,利用科學可行的評估手段和方法,按照指定的專業評估內容和指標體系標準,采取既定的程序和方法進行對照測量,通過定性或定量分析被評專業的建設過程和績效等情況,做出綜合價值判斷,并對評估結果加以分析與利用,以便發現專業發展中的優勢與不足。同時科學調控專業設置與專業建設目標,進而優化專業布局,為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等方面提供科學決策的依據。以全面了解高校專業的辦學條件及其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優勢與不足,從而能夠真實且有效改進專業教學質量,更好的提升高校辦學效益和人才培養質量。
教育評估的分類方法有很多種,一般采用以下三種分類:第一,根據評估的主體不同,可分為政府部門評估和學校自我評估。政府部門評估是指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或第三方評估機構開展的評估;學校自我評估是指由高職院校自身開展的評估。第二,按評估客體不同,可分為院校評估、專業評估與單項評估。第三,按評估作用不同,可分為條件評估、過程評估和成果評估[1]。高職院校專業評估屬于過程評估,它不以區分專業建設的優良程度為目的,而是為專業建設提供全面的信息,以此推動專業建設并保障其建設質量的過程。
2 專業評估的價值思考
管理學大師菲利普.克羅斯比提出:“質量是對要求的順應。”教育質量高的學校招生必將也很火爆,正所謂“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高職教育專業評估可以科學評價高職院校的辦學水平,從根本上研判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方向是否正確,進而反思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從而促進專業診斷與改進,推動專業建設,提高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完善高職院校質量保障體系。
2.1 推動專業建設,保障專業與區域產業結構相吻合
專業評估不僅能幫助高職院校正確認識專業建設的內涵,明確專業建設的目標,規范專業建設的過程和方法;還能對專業建設情況和成效進行全面的診斷和歸因,提出優化專業建設的策略,幫助學校、二級學院(系部)和專業教研室及時發現專業建設中的問題,保證專業持續健康發展。此外,專業評估還能在校內各專業間形成公平競爭的機制,在專業間形成專業建設的內驅力,從而推動專業建設,提升專業建設水平。
專業設置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與社會人才需求之間的重要紐帶。高職院校專業結構與地方產業結構的對接促進了高職教育與社會經濟的緊密聯系。高職院校的“職業”屬性要求高職專業設置必須與區域產業結構對接,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的對接。專業評估把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定位提到專業建設的核心環節上來,能從源頭上保證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貼近社會發展需求,貼近地方產業結構,從而增強人才培養的社會適應性。
2.2 促進專業診斷與改進,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完善質量保障體系
質量是高職教育的生命線。評估工作是指引整個高職專業建設、保障高職教育質量及人才培養質量的指揮棒[2]。推進專業評估工作,建立評估機制,能夠充分發揮評估對高職辦學的診斷和導向作用。通過評估過程,能不斷地診斷專業存在的問題進而改進專業建設中的不足,明確專業建設核心工作,促進專業建設適應社會需要,“以評促建、以評促管改、以評促管”,從而保障專業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通過專業評估,能讓被評專業認清自身發展現狀,并按照專業評估指標去努力,提高專業內涵建設水平。學校可以將專業評估結果與教師教學激勵機制掛鉤,激勵各專業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質量,促進高職院校各專業建立起質量保障的自覺意識,構建教學質量長效保障機制,從而保障高職人才培養質量。
2.3 實現科學化管理專業
高職院校的教學、科研和管理的規章制度最終落腳在是各專業上。因此,專業評估不僅可以評估專業建設的整體水平,還可以得到學校各項制度實施過程中和最終效果的基本信息與完整數據,將這些信息與數據進行匯總和分析,就可以對各項制度的實施效果進行評價。開展高職院校專業評估,可以推動學校的整體改革,有效實施教育目標管理,能給學校提供各專業全面的信息,幫助學校找到影響各專業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為學校宏觀調控專業提供科學決策。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均以骨干專業為抓手,推進專業群建設工作。國家級品牌專業(或特色專業)在建設過程中不斷接受學校、省級主管部門和國家級主管部門的各級評估和指導,逐步提升專業建設水平,因此形成了學校、省級和國家級三級專業建設體系[3],從而使高職院校專業建設和評估走向制度化和科學化的軌道。
3 專業評估的評價導向
3.1 評估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評價一所高職院校的辦學質量,一是看其專業設置是否符合地方的行業企業的需求,二是看其畢業生的培養質量。我國應完善政府職能,加強對高職院校建設與運行過程監督。較為科學的方法是建立第三方評估機構,監督與評估高職專業的建設及運行情況,這一機構應具備以下基本職能:評價高職院校專業設立的必要性;評估高職院校專業對區域產業的貢獻度;對高職專業調整提供指導性建議。
高職院校開展專業評估要做到“方向明確、客觀公正、指標科學、全面兼顧”。在設計評估體系,撰寫評估方案時,需要充分研究區域產業對專業人才的短期和中長期需求,要堅持服務地方特色,體現行業特色,彰顯學校特色,凝練專業特色的專業評估原則[4]。
3.2 把握好專業評估的評價導向
高職院校必須將專業建設置于院校改革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中予以考量,要重點從五個方面來把握專業評估的評價導向。
3.2.1 辦學定位上的支撐性
專業是高職院校辦學定位的呈現,高職院校的辦學定位決定了專業的設置,這是學校層面的定位需求;同時,區域產業定位決定了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所以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必定受到區域產業的影響,這是來自區域發展層面的現實需求。這兩個定位需求是高職院校專業評估首先必須要關注的重要方面。
3.2.2 人才培養上的科學性
職業教育是為社會職業服務的,所以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要對接產業,對接職業或崗位,對接職業生產過程,甚至要適當超越當前的產業結構,超越當前的崗位需求,超越當前的生產過程。目前高職院校的招生方式越來越多,導致學校的生源結構也比較復雜,那么如何來衡量其人才培養工作的質量呢。學校能否將辦學定位真正落實到具體專業上,是否實施以“職業”為導向,面向人人,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科學化的培養方式,必然要成為高職院校專業評估的一個重要內容。
專業人才培養過程是專業建設的核心環節。評價專業人才培養過程要重點考評被評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是否能實現職業教育的“五個對接”,以及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前是否進行了專業調研,包括市場對人才需求的容量,行業企業對于專業建設的指導性意見,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質量的評價,以及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否擁有優質的教學資源,是否有效開展人才培養的質量監控以確保教育質量。
3.2.3 資源條件上的保障性
專業辦學的基礎能力是師資條件和實訓基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創新力是課程體系和教學資源;專業建設的活力是服務社會和產學研合作;這些都是專業建設的內部環節,也是專業評估核心內容的體現。
3.2.4 質量保障上的有效性
質量保障上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高職院校專業辦學的相關機制和制度是否完善及其執行成效。雖然大多數高職院校都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教學過程管理和質量監控的機制和制度,但是這些機制和制度是否卓有成效還有待評估。尤其是在當前社會對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現代學徒制等人才培養模式層出不窮的趨勢下,如何完善高職院校的質量保證體系更是新的挑戰。對人才培養過程進行全方位地評估,重點關注過程管理和質量保障要能體現教育教學管理的實效性與針對性,尤其是對實際存在的弱勢環節進行分析,無疑是高職院校專業評估的一個重要目標。
3.2.5 社會服務上的適應性
高職教育具有職業性和區域性,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是面向院校所在地方的產業,但高職教育的服務形式單一、服務質量不高,仍然存在就業崗位有限、就業層次不高、人才素質較低的現象。面對“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帶來的產業轉型升級,以及區域創新發展的國家戰略,面對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扶貧攻堅戰,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還亟待提高。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最終落實在專業建設上,因此,高職院校專業評估需要重點考慮專業的設置與建設是否緊跟區域產業結構和行業企業發展趨向,如何增強社會服務的精準性和實效性,必然成為高職院校專業評估需要考量的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曹曉艷.高職院校內部專業評估的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15(1).
[2]范夏.山西省專業評估研究[D].山西大學,2014.
[3]陳壽根,萬里亞.高職院校內部專業評估制度的設計[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17).
[4]劉金存.高職院校專業評估的目標定位和原則設定[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3,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