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芳
摘要:公共文化服務乃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政府公共服務的基本內容之一。基層公共文化建設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活躍與否,也是評定基層群眾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特別是在當前城鄉文化差異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必須積極探尋做好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策略,從而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關鍵詞: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4-0212-01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其在促進社會進步和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文化也是民族的血脈,而基層公共文化作為關系民生幸福的重大問題,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在當前城鄉統籌背景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逐漸暴露出很多問題,因此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對策具有重要意義。
一、做好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意義
由于很長時間以來我國以工業和城市為中心的發展戰略以及城鄉二元分割的經濟體制,導致農村地區發展水平滯后于城市,特別是在城鄉文化差異日益突出的背景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不到位已經成為了阻礙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新形勢下,做好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意義。
(一)是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
做好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通過構建健全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方便廣大群眾根據自身的文化需求選擇相應的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例如:當前很多農村地區設立了文體廣場、綜合文化室、農家書屋等,并成立了專門的文化服務團隊,定期組織廣大村民觀看電影等,充分滿足了群眾精神文化需求,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
(二)是繁榮基層群眾文化的重要舉措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具有公益性特征,通過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有助于引導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促進基層群眾文化的繁榮。例如:農村書屋、文化館等文化組織機構在公共文化服務過程中始終堅持群眾服務的基礎地位,通過組織群眾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促進了基層群眾文化的進一步繁榮。
(三)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
構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能夠讓廣大群眾公平地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進一步豐富了他們的業余文化生活,群眾在參與文化活動過程中可以學習文化知識,有助于逐步提升群眾的整體文化素質,從而積極參與到構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調動了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從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添磚加瓦。
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各個地區高度重視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并且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投入力度,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水平,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基層文化活動單一
縱觀當前很多農村地區,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主要為跳廣場舞、看電影等為主,缺乏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內容,以至于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并且參與文化活動的人群以女性為主。
(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投入不足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開展必然少不了政府部門在資金、人力、物力、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雖然近年來國家關于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推出了一系列指導政策,并且也針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制定了專項經費,但是在投入方面依然嚴重不足,從而導致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有待完善,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質量。
(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就當前從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人才隊伍現狀來看,普遍存在著學歷不高或者文藝特長不足等問題,很大一部分服務人員都是兼職,他們將主要精力用于本職工作,而用于文化事業相關的精力有限,有點地方甚至取消了文化干部的“編制”,削弱了干部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影響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四)地區基層文化公共服務發展不均衡
目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還未實現均衡化,特別是一些偏遠農村地區,因經濟發展滯后,嚴重影響了基層文化公共服務的順利開展。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總資源本來有限,并且主要集中在沿海發達地區,而針對西部和偏遠地區的農村文化資源投入較少,從而導致資源配置不均衡,阻礙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
三、做好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對策
(一)創新基層文化活動的內容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等飛速發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公共數字文化項目和資源為群眾提供公共信息、技能培訓、文化娛樂、數字閱讀等新型服務內容。進一步暢通群眾文化需求的反饋渠道,針對兒童、婦女、老年人、殘疾人、農民工等群體要提供針對性的文化服務內容。另外,各個地區還可以充分結合文化現狀,積極開展科學普及、全民閱讀、就業創業、法制教育等培訓,加強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播,逐步提升群眾的綜合組織。除此之外,還應將民族民間藝術融入基層文化活動中,民族民間文藝本身就屬于地方群眾世代傳承的文化財富,其內容、形式以及表演者等均源自于當地群眾,因此更加容易被當地群眾接受。為此,在開展基層文化活動時,可結合地方民族民間文藝來進行拓展出各種文化活動。以現代化的基層文化活動來宣揚地方文化,不僅有利于基層文化活動更加豐富,同時也能夠保證地方文化新鮮、持久。
(二)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作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首先,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的規劃和布局。要充分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構建文化設施網絡,對空間進行合理規劃,確保能夠覆蓋全縣乃至各個村,準確定位服務服務設施的功能,以更好地滿足當地公共文化活動的需求。其次,加強文化館建設。文化館要及時更新自身的設備和設施,提高自身公共文化服務的水平,更好地促進大型公共服務文化體系的構建。最后,加強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基本的功能組織,各地政府部門和文化部門要加大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力度,充分挖掘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史資料、民間文化等,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館藏。
(三)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建設
人才隊伍是保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可持續發展前提,為此各級文化主管部門應結合當地情況,對用人機制體制進行改革,使文化人才隊伍比例越來越合理,對鄉鎮級文化干部要高看一眼,納入全額事業編制管理或“參公”管理,對村級可以采取縣、鄉兩級統籌和購買服務等形式解決底層專業人員不足的問題,鼓勵“三支一扶”大學畢業生、大學生村官、志愿者等專參與到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激勵措施吸引更多優秀的、年輕的、積極的人才參與到群眾文化工作中,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注入新鮮的血液和活力。
(四)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標準的均等化
不同的地區,因為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因此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投入也不盡相同,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已經構建了比較完善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相反,一些經濟落后的地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相對落后,為了解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情況不平穩的問題,各個地區的各級黨委政府要積極貫徹和落實中辦、國辦《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指導標準》和《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相關標準和意見,結合各地群眾文化需求、財政現狀以及文化特色,盡快制定出地方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促進城鄉文化發展的一體化。除此之外,還應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發展模式,經濟發達的地區要自覺扶持經濟落后的地區,上一級文化部門應主動扶持下一級文化部門,要給予人力、財力、物力方面的扶持,努力實現城鄉資源整合,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標準的均等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不僅與社會群眾的根本利益息息相關,還關系著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在當前推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關鍵時期,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還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對此,要深入分析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給予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足夠重視,采取創新基層文化活動的內容、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建設、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標準的均等化等措施,全面提高我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促進社會和諧,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繁榮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