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觀萍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人心,語文墨守成規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的教育需要,尤其對于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來說,既要承接學生的前期基礎,又要引導學生深入淺出探究語文的真理,樹立自主求知意識,更加需要導入多元化的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創新感悟。語文教學應依托教材文本,從不同的視角出發,基于學生的性格喜好滲透趣味的語文內容,突破課堂的封閉限制,在語文教學環節拓展知識體系,構建多元化的語文空間,開辟語文的教學新渠道。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多元化;教學方法
引言:
初中語文的教學中,可提煉出以往的語文教學優勢,結合科學的教學方式,使得語文課堂妙趣橫生,師生頻繁互動,教師應關注學生的個體積極性,以學生喜聞樂見的語文內容激發課堂活躍度,及時幫助學生排除學習的障礙,走出認知的誤區,推動學生走上主動探究的舞臺,在語文課堂上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形成內心的滿足,實現自我的循序進步。
一、情境教學法
語文的內容囊括了各個領域的知識點,從科學、人文、地理、故事到各種體裁的故事、風景、哲學,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與多層次的真知灼見,教師直截了當的口頭描述,學生仍舊對于文章的內容一知半解。初中生涉世未深,一些教材提及的資料學生的感觸不深,教師可構建虛擬化的情境,引領學生徜徉在語文的海洋中,探索語文的魅力。例如:教學部編版(本文案例皆系此版本)“再塑生命的人”時,學生對于聾啞的認知還較為蒼白,教師可組織學生代入作者的生活情境中,模仿作者在聾啞狀態下進行學習,學生以就近原則,同桌之間閉眼猜測,對方在手上畫的字是什么,一些簡單的文字學生能夠脫口而出,一些較為復雜的文字學生的理解就容易出現偏頗。此時教師讓學生思考,那么海倫凱勒要和莎莉文老師溝通,大串的表述與知識獲取是多么的不易,學生瞬間被觸動,在情境中充滿了對莎莉文老師的敬佩與對海倫凱勒的遐思,由此聯想到海倫凱勒的成就,學生心中升騰起無限的獨立想法。這些由心而發的情感真實的流露,不僅鞏固了學生的記憶,且喚醒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再比如:利用多媒體構建情境,例如:教學“觀滄海”時,曹操寓情于景表達了闊大的胸襟和豪邁樂觀的進取精神,抒發自己渴望統一天下、建功立業的思想感情。教師可由“滄海一粟”這樣的近似詞語出發,在課堂上播放林俊杰的《曹操》,流行音樂的融入瞬間打破了課堂的沉悶性,繼而讓學生們暢所欲言的填補關于曹操的背景,學生基于之前對《三國演義》的回顧,有的認為曹操是英雄,觀滄海大氣凜然的表現出了曹操的英雄氣概,有的認為曹操是奸雄,觀滄海動靜結合、虛實結合,也如曹操本人十分虛偽等,學生在議論中深化了對“觀滄海”的理解,樂此不疲的暢想三國戰事,結合人物的特點來分析文章,感觸頗多。
二、設問教學法
新課改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展開一切教學活動,傳統單一性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唱獨角戲,學生難有發言的機會,現階段教師應誘發學生的自主積極性,扭轉學生的被動學習狀態,以學生的反饋進行下一步的設問引導,消除學生的內心困惑。例如:教學“最后一課”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朗讀課文,然后提出問題:“最后一課與平時上課有哪些不同?”學生以對比的形式來進行闡述,教師也將對比的關鍵詞板書出來,一陣喧鬧——一切偏安安靜靜的;嚴厲的老師——很溫和;平常的著裝——漂亮的禮服……從這些細節中學生頓時感受到了最后一課不同以往的氛圍,結合所有變化中較為突出的人物小弗郎士,說一說人物的變化,順勢討論為什么發生了這些變化?學生從小弗郎士的課堂表現到國家的變動暢所欲言,最后教師提出問題:“如果在抗戰時期,我們沒有勝利,勝利的是日本方,我們再也不能用漢語交流,只能學習日語,你們作何感想?”學生在教師的問題下產生了悲憤的情緒,聯想到我國抗戰時期犧牲的戰士、無數葬送了生命的同胞,學生慷慨陳詞,興致高昂,原本一些對語文重視不夠,課堂上情緒較為低迷的學生也激烈的展開了辯論,在教學中通過問題的拋出誘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整堂課學生的表現較為積極,自主的完成了文章的梳理、分析、情感表達,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三、活動教學法
活動的開展是為了讓學生充分的發揮出自己的閃光點,獲得他人的肯定,對語文學習充滿信心,同時結合競爭與合作條件,潛移默化的指引學生形成團體凝聚力,并在整體中形成了良性的競爭精神,使得學生飽含激情不斷進步。例如:教學“木蘭詩、賣油翁”等描寫人物的詩歌后,教師可讓學生以“詩詞大搜羅”的拓展活動,填補同類的人物描寫內容,一些學生看過電影“妖貓傳”收集了描寫楊貴妃的長恨歌“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還有李白杜甫互相踐行的,陸游臥榻自憐的等等,將這些內容收集起來,學生分享了諸多的相關詩詞歌句,同時了解了不同的人物描寫手法。再比如:教學“愛蓮說”后,展開合作競賽,讓小組以“花”為名,展開有關花的描寫辯論,分析哪種花更適合形容孜孜不倦求學的學子,在活動中學生深刻的體會到了文學的魅力,對中華文化充滿了向往,充滿了求知的動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的多元化教學可從不同的視角出發,結合學生的喜好開辟出新的天地,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羅曉英. 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應用研究[J]. 讀與寫:上,下旬, 2016, 13(21).
[2]田艷. 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多元化教學方法并研究與分析[J]. 課程教育研究, 2016(27).
[3]鄒大華. 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多元化教學方法[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7(12).
[4]談建忠. 淺析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新課程, 2017(35):6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