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
日本著名學者佐藤學教授所著的《教師的挑戰:寧靜的課堂革命》聚焦課堂教學實踐,以現場速描的方式真實再現了教師們多樣的教學實踐和學生們多彩的學習生活。全書圍繞“21世紀的教師面臨的挑戰是什么?”佐藤學教授鮮明地提出:教師面臨的挑戰是為所有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學習機會。教師的責任不是進行“好的教學”,而是要實現所有學生學習權力,盡可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要實現所有學生學習權力,就要在課堂建立以傾聽和對話為基礎的學習共同體,讓學習在課堂真正發生。
那么課堂上真正的學習如何引發呢?在本書中,我感受到了三組關鍵詞:尊重與信任、傾聽與對話、合作與探究。現筆者圍繞這三組關鍵詞與大家分享我的閱讀感受與啟發。
一、尊重與信任
在課堂教學中能否形成合作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尊嚴。只有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學生的多樣性和可能性才能使他們輕松自如地參與、交流和自由地思考。只有在相互尊重和信賴的課堂里,才能產生相互傾聽的關系。作者在書中以茅崎市濱鄉小學新教師,山崎老師的課為例,向讀者生動地闡述了山崎老師之所以能在課堂培育和諧的傾聽關系就是:他們不折不扣地接納每一個兒童的專心態度。作為高中英語教師,反觀我們的課堂,尤其是公開課,我們過分重視課堂的結構和氛圍,懼怕冷場。課堂上,英語老師常常使用圖片、視頻或有趣的故事導入課題,給出幾個題目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默讀,然后回答問題。接著再對文本分段分析,讓學生了解文本結構、理解重點詞句、寫作技巧,開展討論或讀后寫作等輸出展示活動,教學程序嚴格遵循課件設計,一切按照老師的預設進行,結果是老師教得行云流水、學生配合得天衣無縫。這樣的課堂雖然看上去流暢、精致、熱鬧,但統一的閱讀節奏、統一的閱讀方式、固定不變的問題,線性的課堂結構,很難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課堂展示頂多是基礎較好學生的表演,而其他同學更多的則是充當了看客的角色。這樣的課堂沒有從兒童出發開展教學,忽視了兒童的學習方式、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風格的差異,很難讓學習真正在課堂發生,其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山崎老師的課讓我們懂得了:教學創造的七成與教師尊重每一個兒童的尊嚴息息相關。
二、傾聽與對話
傾聽和對話在某種程度上是現代教學的本質特征。在課堂里構筑相互傾聽的關系,其出發點在于教師自身甘愿側耳傾聽每一個兒童的心聲。書中,作者曾在新瀉縣長崗市黑條小學觀摩的一堂課——勝沼文惠老師的二年級國語課《鱷魚老爺爺的寶貝》,這堂課所顯示的教學原點——培育相互傾聽關系,令人印象深刻。作為高三英語老師,筆者發現:高三英語一輪復習中,由于復習資料中語言知識拓展延伸較多,不少學生反映記憶量大,復習效果不夠明顯。加之,高三的一輪復習課堂與新授課不一樣,課堂以知識復習、鞏固訓練為主,課堂結構單一,師生、生生互動較少,課堂氛圍相對沉悶。有的老師為了追趕復習進度,復習中很難照顧到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難怪有些學生坦言課堂收獲不大。由于缺乏傾聽和對話,學生的想法不能直接為老師所獲取,課堂仍然以老師講授為主,這必然很難引發學生的真正學習。為此,筆者對課堂結構進行了調整。如在復習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一學生易于混淆的定語從句時,筆者首先復習了幾種常見的定于從句及相關知識要點,然后按照考點分層設計了復習要點并配以真題演練。課堂中,遇到難點,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這樣,各小組個性化的問題首先在同學們的相互傾聽、交流、對話中部分得以解決。作為老師,我穿插在各小組之間,聆聽他們間的對話,適時予以指導、解決共性問題。小組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參與、使得各種問題在相互傾聽、對話中得到解決,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三、合作與探究
合作與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那么在課堂里如何開展合作學習、合作探究的活動呢?構成這個課堂學習的根基的是兒童們富于個性的、同多樣化的教科書的相遇與對話,是兒童相互傾聽的關系。兒童們細細地閱讀教科書,通過對話與同伴交流閱讀心得的過程,也是基于教科書的話語展開思考,通過同教科書的對話發現新的閱讀心得的過程。在我們的課堂,越來越多老師意識到創造合作探究的課堂的重要意義。實施分組合作學習,可以變苦學為樂學,變單純依賴教師為自主、合作、探究;合作,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內容和生活態度。在一個小組中,真正的合作意味著彼此接納欣賞、互相取長補短,學習品質和精神品質共同提升。但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師生、生生相互“傾聽”的核心基礎之上。
當前,我國課堂教學改革也在深入推進,如果我們能夠發自內心的尊重與信任學生,能夠認真細致地傾聽與對話學生,能夠為學生的合作與探究學習搭建平臺,傾力構建學習共同體,那么我們不僅能夠應對課程改革的挑戰,更能夠幫助學生找回學習的樂趣,讓學習在寧靜的課堂上真正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日]佐藤學 著;鐘啟泉 譯. 教師的挑戰[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平潮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