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政治課堂教學注重人性養育,是指政治課堂教學要結合學科內容對學生進行旨在促進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的教育,其核心是涵養人文精神,提升學生的學習內驅,從而有助于學生學業的提升和人格的健全。以下是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價值引領,政治教學必須弘揚正能量
夸美紐斯早就指出:“假如要形成一個人,就必須由教育去形成。”政治學科本身屬于人文學科,必須凸顯教學中的人文人性,追求使人“成為人”的教育,應當把引導學生做一個高尚的人作為努力的方向。
對于政治學科教學來說,堅持人性養育的重點當然在于正確的價值導向,這是思想政治課堂之魂,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決不能存在喪失正確立場的所謂“客觀知識”。在傳統的政治課堂教學中,我們更多地采用宣講的方式向學生“灌輸”正確的價值導向,這種方式必要但在當下效能不高。因為現在的學生相比于以往有更多的信息獲取渠道,各種信息與觀點源都會以自己的方式爭奪受眾,方式單一的宣講往往刻板枯燥,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
在日常教學中,我發現學生普遍喜歡一事一理的方式。對于政治這門課而言,這樣的事例資源是極為豐富的,各類時政材料、社會熱點都可資選用。因此,政治教師在自己的備課階段就可以有意識地選擇相關材料,把正確的政治立場、觀點和價值導向融入其中,然后在課堂教學中以敘事的方式呈現出來,既增強了趣味性,又加強了說服力,自然有利于課堂教學整體效率的提高。需要指出的一點是,政治教師課堂敘事材料的選用,應該有利于引領學生以積極陽光的心態看待社會,底線是不能以自己的偏激地敘事引領學生去認識世界。
二、民主開放,政治教學要善于構建交流爭鳴的平臺
課堂上的同一個問題,會有數十人在同時思考,每個人會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見解,同時又不可避免地帶有局限性。如果課堂可以讓學生就一些問題展開討論甚至爭鳴,無疑將使學生更加全面準確地把握相關知識。當然,在課堂上展開這樣的討論和爭鳴是需要平臺和渠道的,這就要求教師預先規劃設計合適的、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交流平臺。從目前情況來看,諸如分組討論、自由辯論、主題聽證等方式都受到學生歡迎,教師完全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實際選擇運用。
我曾在“供給側結構改革”專題復習中作過嘗試:先將當前國民經濟運行的一些實際情況作介紹,并要求學生復習生產與消費的相關知識,然后將學生按照就近原則并兼顧個體偏好分成六大組,給出討論主題:供給側還是需求側,當前中國更適合選擇哪一個?學生的思考興趣開始被調動,各組學生有的開始沉思,有些已經開始相互討論交流。大約五分鐘后,討論聲音開始變小,這時我讓各組代表陳述本組選擇的觀點,六大組開始形成相互對立的兩大陣營。于是我將六大組重組為三方,由兩方展開辯論,第三方負責記錄并總結辯論過程中各方的精彩表現及漏洞,我做主持人。整個辯論過程熱烈有序,學生的學習內驅和主體性被大大地激發出來了。
三、見識培養,政治教學應致力于視野拓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受教育者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上,而不是培養專業工作者,不是停留于獲得有關的知識。因此,政治課堂教學要增進知識,但更要的是拓展視野,培養見識和情懷。而視野的拓展,它需要一個人站在全局的高度,聯系相關各方,對事物作出盡可能全面而正確的判斷,它不能通過簡單的記憶、習題來實現。
例如,高一《經濟生活》中提到“赤字”這個概念,通過學習知道了什么叫赤字,財政赤字是怎么形成的,這都屬于知識的層面,你可以很容易地讓學生記住。但當你引導學生經過學習和思考,懂得了在不同的經濟形勢下全面而具體地分析赤字的不同作用及影響,這便上升到了視野的層面。由此可見,對于學生見識的培養,更加符合學以致用的能力培養要求,也更契合政治學科教學的本意——因為政治學科本來就是經世濟用的學科。因此,政治課堂講人的教育,人性的教育,就要引領學生正視知識,正視社會,正視人生,正視環境,將知識、人生、社會統一起來看待。
四、慎教重育,政治教學要予以學生足夠的空間和體驗
我們的政治課堂常常重在教,而對文化氛圍的營造與學生個體的人生體驗卻予以忽略,也就是說,目前政治課堂教學實際上是重教而輕育的。只有對教作必要的限制,才會有真正的育,才會有教與育的和諧統一。教學工作,其實是教與學的辨證統一。教無疑是可以促進學的,但太強調教師的教以及教的形式,則必然擠占學的空間。
現在我們探討課堂效益,說得做得最多的,是教師如何去教,而其中所矚目的,又多是教的形式。我并不反對教的形式應該多樣化,這本身也是新課程下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但是,當課堂之上處處充斥教師滔滔不絕的講,精彩紛呈的多媒體課件,精心設計的流程,按部就班的問答時,這樣的教學是毫無人文情懷可言的,學生的自主學習,以及育的功能,往往就在我們大張旗鼓的,甚至是美輪美奐的教中悄然隱退,被優雅地抽去了。在教與育的博弈中,教天生就屬于強勢的一方。所以,作為教的一方,我們就更有責任對自己的教進行約束。
新課程背景下,政治課堂不單是學科知識傳遞的殿堂,更應該是人性養育、情感養育的圣殿。課堂應以文化人,文以載道,使政治課堂的學科性質與人文性質有機統合,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賈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