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軌道交通的發展加快了城市化進程,然而城市軌道交通需要龐大的建設資金,其運營與沉淀成本亦非常高。如何實現軌道交通的投資回報率,促進軌道和城市的協同持續發展成為很多城市的難題。本文根據可持續發展交通的概念,提出了TOD模式作為實現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的一種結構模型。以香港地鐵發展模式為例解釋了軌道交通主導的TOD模式具體的實現方式和立足點,試圖為我國廣大城市的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提供一條新思路。
關鍵詞:城市發展;軌道交通;可持續;TOD模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5.202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的加快,城市交通系統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城市交通的發展成為了城市發展的基礎和前提。而汽車的過快增長給城市交通系統以及城市環境帶來了難以承受的負擔,城市軌道交通因其容量大,速度快的特點,大大提高了周圍土地的可達性,改善了城市交通結構和交通條件,是解決大城市交通發展難題的重要手段。但是軌道交通具有半公益的性質,建設和運營的高額成本給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因此如何實現軌道交通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 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和研究現狀
根據聯合國世界發展與環境委員會的闡述[1],可持續發展的定義是能滿足當代的需要,同時不損及未來世代滿足其需要之發展??沙掷m發展的交通是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基礎之上的,世界銀行對可持續發展交通系統做出的定義,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交通“投資—建設—運營—回報—投資”良性循環;二是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交通建設與城市、環境的協調;三是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交通發展需考慮為不同層次的人群提供更為便捷的接近就業、教育以及醫療場所的方式。軌道交通作為公共交通的一種,其可持續發展應遵循可持續交通系統的要求,根據世界銀行關于“可持續交通系統”定義的三方面內容可將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內涵總結如下:在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的基礎上,通過市場和政策手段發揮其經濟效益,并與城市,周圍的環境的發展相協調,實現軌道交通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國內國外關于可持續軌道交通研究較少,其中,陳強提出了軌道交通可持續性評價指標、規劃原則和發展策略[2];Todd Goldman等探討了實施可持續城市交通的四個關鍵要素[3];David A. Hensher進行了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城市公共交通績效評價[4];Black J.A.等建立了可持續城市交通的績效評價指標及方法[5]。
2 軌道交通主導的TOD模式內涵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是“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開發模式,以地鐵,輕軌以及巴士干線的站點作為中心,以400-800m為半徑建成集工作、商業、文化、教育、居住為一體的城區。軌道交通主導的TOD模式即是在城市規劃時,以大運量,高效率,環境友好的軌道交通為骨干,以軌道交通車站為中心,對周邊進行商業,文化,教育,住宅等開發,一方面減少市民出行對地面交通的需求,緩解城市的擁堵和環境方面的壓力,一方面可以促進社會和經濟的發展。TOD模式是一種城市發展的新思路,是實現軌道“城市發展可持續”的重要策略。
典型的軌道交通主導的TOD模式的開發密度的分布形成以軌道交通站點為核心的聚集形態,越靠近軌道交通站點,其開發密度越高。以地鐵為例,站點上蓋開發成高密度的中心商業區,車站600m范圍內以中高強度住宅開發為主,范圍外則是較低密度住宅或潛在職場,并預留大量中心綠地和樹林,汽車干道沿區外修建,這樣就構成了一個TOD開發組團,對組團內的土地實行高強度利用。
3 實現軌道主導的TOD可持續發展的路徑
TOD 理念的核心是用地的合理、集約利用,與公共空間、交通系統協調發展,切實發揮軌道交通在空間布局和資源配置中的先導作用。
以香港地鐵為例。香港目前人口740萬,是世界上人口密集的城市之一。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公共交通就擔負了全港80%的客流,香港地鐵更是以其高效性和高收益聞名全球,這與其TOD社區的土地利用形態密不可分。高容積率的開發為香港地鐵的站點吸引了大量客流,也保證了土地價值利用最大化。各站點合理定位,站點周邊地塊多樣化利用。隨著地鐵的開發,站點周邊物業增值日益顯現,物業發展收益可觀。同時,香港政府為鼓勵開發商參與,還提出了鼓勵優惠的政策,并出面修建“公屋”住房,面向低收入人群。公屋的開發結合了軌道建設,既滿足了低收入人群的出行需求,又能夠合理引導城市發展格局。香港地鐵的成功,是通過“以地養鐵”的方式,結合物業發展,集中人流,增加土地價值,實現了地鐵服務高質量和公共基礎設施效益最大化,從而實現了香港地鐵持續盈利、長效穩健發展。
概括地來說,實現軌道交通主導的TOD模式可持續發展要立足三個點:技術導向、政策保障和市場驅動。
(1)技術導向。軌道交通建設和運營的技術門檻高,投資成本大。軌道交通主導TOD模式的開發,要通過TOD專業顧問團隊的研究,在吸收國內外成功開發經驗的技術上,結合本市地理環境、現有交通條件等因素,找尋增值效益最大,環境最友好的開發方案。
(2)政策保障。目前很多城市的軌道建設進行的如火如荼,卻因土地政策等原因對TOD模式望而卻步。軌道交通是關乎民生的重大基礎設施,能夠為公眾提供長期穩定的交通服務,TOD則牽涉到國家和城市最基本的資源配置。因此,推進軌道交通主導的TOD發展,需要配套的政策法規和體制機制設計,土地政策的出臺、跨政府的協調并非外部單位能夠完成,關鍵在于政府。
(3)市場驅動。在目前推進軌道交通主導TOD模式的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在于政府難以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的風云變幻。因此,行之有效的途徑就是吸引社會投資力量“買單”,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體現政府和社會資本之間的長期合作。通過私人部門的參與,打破公共基礎設施由政府和國有企業壟斷狀況,提高市場化運作和競爭機制,追求資源整合后效益增值最大化。
4 結語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進入了黃金發展期。軌道交通不同于常規公交,除了解決交通問題外,還能帶來新城發展和城市更新的機遇、以及開發能級的提升。軌道交通主導的TOD 把更強動力的市場化條件引入軌道建設,整合資源提升價值,創造社會利益共同體,保障了軌道生命周期的價值,真正實現了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這將成為我國城市未來需要長期探索的重要課題。
參考文獻:
[1]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Our Common Future[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34-78.
[2]陳強.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可持續發展問題初探[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3(04):89-90.
[3]Todd Goldman,Roger Gorham.Sustainable Urban Transport: Four Innovative Directions[J].Technology in Society,2006(28):261-273.
[4]David A.Hensher.Sustainable Public Transport Systems: Moving Towards a Value for Money and Network~Based Approach and away from Blind Commitment[J].Transport Policy,2007(14):
98-102.
[5]Black,J.A.,Paez,A.,Suthanaya,P.A.,Sustainable Urban Transportation:Performance Indicators and some Analytical Approaches[J].Journal of the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2002,128(04):184-209.
作者簡介:劉曉靜(1991-),女,江蘇無錫人,本科,助理講師,研究方向: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