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史帝 熊紅霞 張藺珊
【中圖分類號】R42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7--01
恩格斯講過:“沒有解剖學就沒有醫學”。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及毗鄰關系的科學,是一門非常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它為其他醫學課程的學習提供必要的知識基礎,和臨床實踐關系也很密切,也是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啟蒙課程。技能競賽是實現知識夠用、實用的一個重要抓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有助于督促、反饋教師教學,檢驗教學效果,對提升教研室團隊協作精神亦有益,因此堅持以賽促學,以賽促練,對提升教學質量非常有幫助。2017年下半年我校成功舉辦了首屆人體結構繪畫大賽,現交流如下。
一、比賽目的
為了提高同學們的醫學素養,深入了解人體解剖學,夯實學生的知識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人體結構的認知,使學生對臨床操作中的解剖學要點做到心中有數,如操作部位的選擇、結構層次、毗鄰及角度和深度的掌握[1];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升教研室團隊協作精神,醫學基礎部人體解剖學教研室通過學校官方微信平臺“宜小職”,舉辦我校首屆人體結構繪圖大賽。
二、比賽對象
我校所有醫學類專業在校學生
三、比賽原則
1.學生用手繪線條勾勒出人體的局部或整體結構,繪畫形式不限,可素描,可彩繪;繪畫內容自定,可以是人體的任一臟器、骨骼或某一斷面結構等,可以畫教材上的插圖,但不能直接臨幕教材上的插圖。
2.必須遵循客觀性和真實性原則,即所繪人體結構的位置及毗鄰關系、大小比例、形態特征必須遵循真實人體結構,不可隨意夸大或縮小、不能憑空捏造結構,也不能任意舍棄或增添某些結構。
3.適當兼顧藝術性原則,要適當表現所繪結構的立體感、空間感和內涵感,允許適度結合幽默形式加以展現;對于要表達一定意境的作品,需用文字加以簡要說明。
四、比賽方案
1.初賽:在我校護理學院和醫學院2016、2017級醫學類專業在校學生中進行,每位同學根據《正常人體結構學》、《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和《斷層解剖學》等課程的相關知識,繪出人體某一局部、斷面或整體結構,每人完成1-2幅作品,任課教師考核后納入期末實驗成績;隨后每班推薦2-3名學生參加決賽,初賽在指定時間內完成。
2.決賽:為使繪畫內容具有多元性,觀賞性和原創性,參加決賽的選手可先把繪畫內容拍照、貯存在手機里,比賽時攜帶手機、繪圖工具和需要的輔材進入賽場,我們統一發專用8K比賽用紙,選手在規定的120分鐘內現場完成繪圖,最后由人體解剖學教研室專業教師評選出優秀作品,在“校園文化活動周”期間進行櫥窗展覽,并在校園官方微信平臺“宜小職”對優秀作品進行網絡投票,最后評選出最佳人氣獎和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
五、比賽收獲
在高職人體解剖學實驗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激發學生的動手操作興趣[2]。通過比賽,同學們不僅可以在活動中展示出自己的風采,也能在比賽中增加對人體結構的感性認識;既能讓學生更主動地學習和重視人體解剖學,又培養了其動手能力和審美觀;豐富了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增強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推動人體解剖學實踐教學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提升了教研室團隊凝聚力,鍛煉了隊伍,積累了比賽經驗,拉近了師生距離,也提供了解剖學老師同行之間交流、學習的機會,也為打造我校衛生健康特色文化添上一筆。
六、下一步展望
為增進同學們對于人體解剖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深化人體解剖學教學改革,促進教師鉆研教學,提升教研室課程組的的團隊素質,我們將完善好比賽方案,繼續思考、策劃和開展內容更豐富、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知識與技能水平的比賽,從而全面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實驗教學的改革與探索,胡哲,[J], 包頭醫學院學報,2010,11(26):95-96
高職教育中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實驗課應用能力的培養, 張艷李海芳,醫學信息,2011,4,1597-1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