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滔濤,汪 敏,蕭仁杰
(1.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廣東 廣州 510405;2.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 廣州 510405)
失語是指患者的意識清晰、精神正常、發音和構音器官均無障礙,但喪失語言表達能力的一種病癥[1]。臨床研究表明,腦卒中患者大腦的語言中樞或與其聯系的傳導束普遍存在受損的情況,從而易導致其出現語言功能障礙。過去,臨床上對腦卒中后失語患者多進行語言功能康復訓練指導,以改善其語言功能。用這種方法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語言功能,但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在本文中,筆者主要研究用頭針療法聯合語言功能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失語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6年7月至2018年1月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康復中心收治的82例腦卒中后失語患者。其中,排除存在意識障礙和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將這82例患者隨機分為康復訓練組(41例)和綜合治療組(41例)。在康復訓練組患者中,有男23例(占56.10%),女18例(占43.90%);其年齡為48~71歲,平均年齡為(61.45±6.35)歲;其失語的時間為1~3個月,平均時間為(1.53±0.25)個月;其中,出血性腦卒中患者和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分別有6例(占14.63%)和35例(占85.37%)。在綜合治療組患者中,有男25例(占60.98%),女16例(占39.02%);其年齡為47~73歲,平均年齡為(61.73±6.60)歲;其失語的時間為1~4個月,平均時間為(1.87±0.31)個月;其中,出血性腦卒中患者和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分別有7例(占17.07%)和34例(占82.93%)。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語言功能康復訓練指導,方法是:采用一對一的模式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指導。指導其從說單個字母或簡單的字開始進行訓練,然后逐漸過渡到說詞語、句子和短語。要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進行訓練,訓練的內容為日常用語或患者感興趣的話題等。每次訓練的時間為15min左右,每天訓練2~3次,共訓練4周。在患者住院期間,鼓勵其多看電視、讀書或聽廣播,多與家人進行溝通,以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另外,指導患者進行卷舌、叩齒、鼓腮、縮唇、吹氣等訓練,以鍛煉其口舌肌,避免其口舌肌萎縮。在此基礎上,用頭針療法對綜合治療組患者進行治療,主要采用顳三針對其進行治療。顳1針的進針部位在患者頭部的顳側,耳尖的上方,在其發際線上2寸的位置,顳2針和顳3針的進針部位分別位于顳1針左右旁開1寸處。具體的針刺方法是:用蘇州醫療用品廠生產的華佗牌32號1.5寸毫針對患者進行針刺。指導患者取坐位,對其預進針的部位進行消毒,使毫針與頭皮呈15°角,快速刺入其頭皮下的帽狀腱膜內,進針的深度為22 mm左右。當指尖出現吸針感時,開始捻轉針體,捻轉的速度通常為200次/min,待患者的頭皮出現酸、脹、重等感覺后繼續運針5min,然后留針30min[2]。1次/d,共治療4周。
進行治療前后,用西方失語癥成套測驗系統評估兩組患者的失語指數(Aphasia Quotient,AQ),總分為100分,患者的評分越低表示其失語癥狀越嚴重。進行治療前后,采用E-prime軟件(由美國Psychology公司開發)檢測兩組患者的視圖命名能力,檢測的項目包括對人造物體、植物和動物的命名能力,總分為30分,患者的評分越高表示其視圖命名的能力越佳[3]。
顯效:經治療,患者的語言功能明顯改善。有效:經治療,患者的語言功能有所改善。無效:經治療,患者的語言功能未得到改善??傆行?(有效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19.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療后,綜合治療組患者的失語指數評分高于康復訓練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失語指數評分(分,±s)

表1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失語指數評分(分,±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綜合治療組 41 40.85±6.39 76.36±6.31康復訓練組 41 41.39±5.94 64.11±7.87 t值 7.736 5.872 P值 >0.05 <0.05
接受治療后,綜合治療組患者的視圖命名能力評分高于康復訓練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視圖命名能力評分(分,±s)

表2 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視圖命名能力評分(分,±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綜合治療組 41 10.23±2.39 20.97±6.63康復訓練組 41 10.02±3.06 17.12±5.25 t值 0.346 2.478 P值 >0.05 <0.05
在綜合治療組患者中,治療結果為顯效的患者有22例(占53.66%),為有效的患者有13例(占31.71%),為無效的患者有6例(占14.63%),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5.37%(35/41)。在康復訓練組患者中,治療結果為顯效的患者有14例(占34.15%),為有效的患者有12例(占29.27%),為無效的患者有15例(占36.59%),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3.41%(26/41)。綜合治療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康復訓練組患者(χ2=5.185,P<0.05)。
腦卒中是臨床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存在動脈粥樣硬化是誘發此病的主要因素。此病患者多伴有偏癱、失語等后遺癥,可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4]。過去,臨床上對腦卒中后失語患者多進行語言功能康復訓練指導,以改善其語言功能。但僅對此類患者進行語言功能康復訓練指導難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本研究的結果證實,用頭針療法聯合語言功能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失語可取得顯著的成效。采用頭針療法對此類患者進行治療,可加速其腦部側支循環的建立,促進其病灶周圍腦組織的恢復,改善其左側大腦半球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從而可激活其語言中樞,促進其言語功能的恢復[5-6]。
綜上所述,用頭針療法聯合語言功能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失語的效果顯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語言功能。此方法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