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楠,陳 卓
(1.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消化內科,江蘇 徐州 221002;2.徐州醫科大學附屬徐州市立醫院消化科,江蘇 徐州 221002 )
近年來,隨著醫療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以往的醫學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目前的教學需求[1]。在消化內科的教學內容中,不僅會涉及到醫學理論知識,還會涉及到大量與檢查、診斷及治療相關的臨床知識,這就要求學生的知識面更廣、邏輯性更強[2]。傳統的消化內科教學多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較差。CBS教學法(Case-Based Study,案例式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內容的教學方法,采用該方法對消化內科實習生進行臨床教學,可取得較好的效果。
擇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7月在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消化內科實習的8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CBS組。在對照組40名學生中,有男生24名,女生16名,其年齡為19~21歲,平均年齡為(20.3±0.9)歲;在CBS組40名學生中,有男生23名,女生17名,其年齡為19~22歲,平均年齡為(20.6±0.8)歲。兩組學生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對照組學生進行教學,具體的方法是:帶教老師按照教學大綱向學生講解各類消化內科疾病的發病原因、患者的臨床表現及對其進行治療的相關知識。用CBS教學法對CBS組學生進行教學,具體的方法是:1)帶教老師需在課前選擇將要對學生進行講解的消化內科疾病的典型病例,并將病例資料發放給學生,讓學生根據這些病例資料總結、提出問題,然后帶著這些問題進入課堂,以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2)帶教老師結合典型病例資料向學生詳細講解該類消化內科疾病的發病原因、患者的臨床表現及對其進行治療的相關知識。3)在講解完畢后,帶教老師讓學生提出問題,并針對各類問題進行解答。4)在答疑完畢后,帶教老師要引導學生對該類消化內科疾病的特點進行總結,以加深學生對該病的認識,提高其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5)在課程結束后,帶教老師給每名學生發放一份有深度的病例資料,讓其根據帶教老師講授的內容對這一病例進行深入的分析。
1)觀察對比兩組學生的課堂成績(根據課堂上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分)和考試成績(根據學生對病例資料進行分析的開始成績進行評分)。課堂成績和考試成績的滿分均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學生的學習成績越好。2)觀察比較兩組學生對病例的掌握程度。進行此項評分的考察內容主要包括對病例進行診斷、對病例的臨床特點進行總結、對治療方案進行分析這三個方面,每一項考察內容均采用5分制評分,分數越高表示學生對該病例的掌握程度越高。3)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調查對比兩組學生的學習興趣評分、自主學習能力評分及知識面拓寬程度評分。這三項考察內容均采用5分制評分,分數越高表示學生在該方面的能力越強。4)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統計對比兩組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滿意率。此調查問卷共包括非常滿意、滿意及不滿意三個選項。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滿意率=(非常滿意人數+滿意人數)/總人數×100%。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錄入到SPSS22.0軟件中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CBS組學生的課堂成績和考試成績分別為(92.3±9.4)分和(90.7±8.5)分,對照組學生的課堂成績和考試成績分別為(83.2±7.9)分和(85.3±8.1)分,CBS組學生的課堂成績和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學生,P<0.01。詳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課堂成績和考試成績的比較(分,)

表1 兩組學生課堂成績和考試成績的比較(分,)
觀察指標 對照組 CBS組 t值 P值課堂成績 83.2±7.9 92.3±9.4 4.687 0.000考試成績 85.3±8.1 90.7±8.5 2.909 0.000
CBS組學生在對病例進行診斷、對病例的臨床特點進行總結、對治療方案進行分析這三個方面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學生。可見,CBS組學生對病例的掌握程度高于對照組學生,P<0.01。詳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對病例掌握程度的比較(分,)

表2 兩組學生對病例掌握程度的比較(分,)
觀察指標 對照組 CBS組 t值 P值病例診斷 3.2±0.3 4.1±0.4 11.384 0.000臨床特點總結 3.5±0.2 4.2±0.3 12.279 0.000治療方案分析 3.1±0.3 3.9±0.4 10.119 0.000
CBS組學生的學習興趣評分、自主學習能力評分及知識面拓寬程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學生,P<0.01。詳見表3。
表3 兩組學生學習興趣評分、自主學習能力評分及知識面拓寬程度評分的比較(分,)

表3 兩組學生學習興趣評分、自主學習能力評分及知識面拓寬程度評分的比較(分,)
觀察指標 對照組 CBS組 t值 P值學習興趣評分 2.9±0.4 3.6±0.3 8.854 0.000自主學習能力評分 3.0±0.3 3.9±0.4 11.384 0.000知識面的拓寬評分 2.8±0.3 3.7±0.3 13.416 0.000
CBS組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滿意率為95.0%,對照組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滿意率為77.5%。CBS組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學生,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學生對教學模式滿意率的比較[n(%)]
消化內科教學是臨床內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專業性極強的學科。對消化內科實習生進行消化內科學的臨床教學,是將其由學生轉變為消化內科臨床醫生的過程。隨著醫療系統的深化改革,以往的醫學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目前的教學需求。因此,如何在確保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提高其臨床實踐能力,是進行消化內科臨床教學的重點內容[3]。
CBS教學法的核心是“以病例為先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老師為導向”。這種新型教學方法更注重老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同時著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4]。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典型病例,可以提升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而激發其對學習的興趣、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使其在查找相關資料的過程中拓寬知識儲備。本次研究的結果證明,通過對學生進行CBS教學,可使學生的學習成績顯著提高。同時,學生對疾病的掌握程度及綜合分析能力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
綜上所述,用CBS教學法對消化內科實習生進行臨床教學有助于拓寬其知識面、提高其對學習的興趣及自主學習的能力,進而提高其課堂成績、考試成績及其對病例的綜合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