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懷智,文 雯,王文輝
(四川省攀枝花學院附屬醫院腫瘤科,四川 攀枝花 617000)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該病的發病率居消化道惡性腫瘤發病率的首位[1]。罹患胃癌以后,除了疾病本身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外,患癌這一事實本身可導致其出現恐懼、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的出現可嚴重影響晚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質量[2]。所以護理人員應對晚期胃癌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本次研究主要探討對晚期胃癌患者進行姑息性護理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間四川省攀枝花學院附屬醫院收治的150例晚期胃癌患者。本次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經病理學檢查確診患有晚期胃癌。2)預計的生存期>6個月。3)對本次研究的內容知情、同意。4)不存在意識障礙、精神疾病。5)不存在失語癥及身體缺陷。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在觀察組中,有男性40例,女性35例;其年齡為44~77歲,平均年齡為(59.38±3.92)歲;其中,腫瘤分期為Ⅲa期的患者有50例,為Ⅲb期的患者有25例;其中,患有胃高分化腺癌的患者有33例,患有胃未分化腺癌的患者有20例,患有胃中分化腺癌的患者有22例。在對照組中,有男性42例,女性33例;其年齡為45~76歲,平均年齡為(59.18±3.70)歲;其中,腫瘤分期為Ⅲa期的患者有49例,為Ⅲb期的患者有26例;其中,患有胃高分化腺癌的患者有34例,患有胃未分化腺癌的患者有19例,患有胃中分化腺癌的患者有2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這些患者入院后,均對其進行常規的藥物止痛治療及常規護理。進行常規護理的方法是:護理人員保持患者病房的干凈、整潔,經常為其更換床單、被罩,告知其不要食用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要食用易消化、營養豐富、高蛋白的食物和新鮮的水果蔬菜。及時為患者清潔口腔,以免其口腔出現感染或潰瘍。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姑息性護理。進行姑息性護理的方法是:1)護理人員組織患者觀看與生命有關的紀錄片,為其講解帶瘤生存的病例,使其增強治愈疾病的信心,并能夠正視死亡。組織患者討論生命的意義,安排一些心態樂觀的晚期胃癌患者參加會議,正確引導患者進行討論,幫助其理解死亡是一種自然規律,使其能夠打開心扉,減少恐懼,珍惜剩余的生命。護理人員經常與患者進行溝通,引導其回憶快樂的事。通過微笑、眼神和擁抱等方式鼓勵、安慰患者。定期組織患者做游戲,開展棋牌比賽、書畫交流等。在患者的病房內擺放鮮花或綠色植物,改變其病房沉悶、壓抑的氛圍。2)護理人員充分調動患者身邊的資源,積極地幫助其尋找社會援助團體和資源,為其提供社會保險、商業保險需要的證明材料,盡量幫助其減輕經濟負擔。讓患者家屬在不打擾患者休息的前提下多探望患者,陪患者做一些喜歡做的事情,使其能夠感受到來自于家人的關心和支持。3)護理人員指導患者聽輕音樂、看電視節目等,以轉移其對疼痛的注意力。讓患者在感到疼痛時進行深呼吸,必要時可遵醫囑為其使用止痛藥進行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選擇合適的給藥方式。對于惡心嘔吐癥狀較為嚴重的患者,可經直腸給藥;對于無法口服給藥的患者,可經皮膚給藥;對于需要加大用藥量的患者,應在用藥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患者服藥后,護理人員對其疼痛的程度進行評估,以了解止痛藥的效果。同時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不良反應。患者若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通知醫生進行處理。
1)在接受護理前后,分別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兩組患者的情緒狀態。這兩個量表的得分與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嚴重程度成正比。2)接受護理后,使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EORCT)制定的生命質量核心量表(QLQ-C30)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QLQ-C30量表中包括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總體健康六項內容。每項內容的得分與對應的生活質量成正比。
使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接受護理前,兩組患者SAS及SDS的評分相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及SDS的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其QLQ-C30量表中軀體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角色功能、總體健康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1、表2。
表1 在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AS及SDS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在接受護理前后兩組患者SAS及SDS評分的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患者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SAS評分 SDS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75 59.62±5.61 44.77±6.10 58.89±5.60 46.68±5.33觀察組 75 59.38±5.29 36.28±6.01* 58.78±5.44 41.26±5.20*
表2 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QLQ-C30量表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接受護理后兩組患者QLQ-C30量表評分的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患者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軀體功能 社會功能 認知功能 情緒功能 角色功能 總體健康對照組 75 49.28±3.23 55.17±2.75 54.35±3.05 52.35±3.36 51.02±3.15 51.39±3.30觀察組 75 54.29±2.29* 62.37±2.19* 59.79±2.97* 58.60±2.39* 56.07±2.17* 56.63±3.09*
晚期胃癌患者常因癌細胞發生局部浸潤、淋巴結轉移而失去接受根治性手術的機會。此類胃癌患者的心理壓力較大,可出現厭世的情緒,和輕生、拒絕治療的行為[3]。晚期胃癌患者需要更多的理解和關愛。在晚期胃癌患者住院期間對其實施常規護理,能滿足其基本的生理需求,但缺乏對其精神健康的維護,不能有效地緩解其負面情緒,從而導致其生活質量較差。姑息性護理是指在患者的病情不能被治愈時,通過采取人性化、系統化、全面化的護理措施轉變其思想觀念,消除其不良情緒,減輕其病痛,從而確保其處于身心較為舒適的狀態。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對晚期胃癌患者進行姑息性護理的效果較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