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英
摘要: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只有答題的份兒,沒有出題的資格,出題便成了教師的專利。教師出題雖說能夠高屋建瓴,把握所教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但新學生觀更注重學生發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為達到這樣的目的,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開展一定的學生出題互考活動。
關鍵字:出題互考;自主參與;互相學習;精彩課堂
經調查顯示,現代學生已對教師進行的傳統的考試考查方法產生了很大的反感情緒,有的甚至產生了抵觸心理。可是只有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才能知道自己的教學效果,才能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因此,我認為教師可以嘗試改一改考查方法, 適時開展一定的學生出題互考活動,使那種傳統的由名師出題、階段性考試的終結性評價不斷走向細節化和過程化,真正踐行新課標所倡導的“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功能。那么如何開展學生出題互考活動,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抓起。
一、精心出題,當一回名師
“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只有答題的份兒,沒有出題的資格,出題便成了教師的專利。教師主宰著課堂的一切,學生只能“跟著感覺走”,教師出題雖說能夠高屋建瓴,把握所教內容的重點和難點,但新學生觀更注重學生發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孔子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試想一個班上四五十位學生一起學習生活,還愁其間沒有“我師”嗎?何況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思想,如果按照“果梨交換理論”讓他們開展出題互考活動,使他們的不同思想、不同智慧得以碰撞交流。這樣一來,他們就不僅僅只有自己的“果”,還有別人的“梨”。如我在教學完《乘法運算定律》時,讓學生根據這節課所學內容出幾道題考考你的同桌。有同學出了這樣幾道題:
①(4×17)×25 ②(4+17)×25
③ 99 ×23+ 23 ④88×125
上面幾道題目看起來并不怎樣難,但卻容易混淆。她所設計的題目,不僅囊括了我們所學的三大運算定律,而且又有比較區分的任務,有人性化的提醒,可謂用心良苦。其他同學在答卷之后通過與出題者互相交流反饋 不僅復習了所學知識,又把容易混淆的題目進行了一次梳理,不僅出題的學生思維能力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全班學生都真正成為思維的主體。
二、細心答卷,重做小學生
試卷出好了,“名師”又成了“小學生”,要交換試題開始答卷了,這時候要放下名師的架子,甘當小學生,細心答卷。試卷是同學們自己出的,他們都會比較有新鮮感,也會出現要好的朋友之間互相交換卷子的情況。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面對對不同特色的試卷,答卷者不能以人取卷,不能盡選優等生的試卷去做,而應關注后進生的試卷。他們雖然學習差了些,但也有著與優等生一樣的自尊感,不甘失敗,出題也撿難的上,總希望自己出的題能夠考住對方,贏得對方的贊許。
三、真心評判,學一學嚴師
學生做完卷子后,交給出卷人改卷打分,課堂上教師的主要作用應該是引導學生應本著知識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對卷不對人。可以讓學生以互改的兩人為單位,互相針對對方的錯題,進行分析講解,或者共同探討;且每道題的評析都要求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從而給學生以緊迫感,促使其積極思考、提高效率;在學生“互評”之后,再向全班提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由教師引導學生共同探究。使用 “學生互評”的方式來分析試卷,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活躍和真正的鍛煉,也就是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的主體 。同時, 通過相互批改卷子,還可以加深同學間的溝通能力,交往能力,使同學間的情誼在互動中產生,在知識的對話中加深,使他們永遠處于和諧、和睦狀態。在互改中學嚴師,在互改中促互學。讓學生出份自己最滿意的試題,能取得如此好的學習效果,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四、誠心交流,做一回摯友
考試不是目的,學習才更重要。學生出試卷只是一種形式,主要目的是認真學習,從而更有效的掌握知識。就學生試題的內容而言:有的只注重基礎知識的考查而忽視對解決問題能力的檢測,有的只注重客觀知識而忽視主觀能力,平時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出的題變化多,不是簡單的變化數據,而有了題型的改變,靈活多樣;而平時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只是在以往的練習中挑一些來出題,最多改變一下數據。如,學習《三角形面積》之后,我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編題目考考大家,大多數同學根據書本練習出題為“一個三角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5.5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而幾個優等生則出了這樣的題目,一個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是28平方米,它的一條直角邊是8厘米,另一條直角邊是多少?雖然兩題都是對公式的運用,但第一題檢測的是基礎,第二題就非常靈活了。所以在互考結束后,不能僅僅通報一下對方成績而草草了事,而應互相交流反饋。不論是出卷者,還是答卷者,都應本著對他人、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真心誠意地指出對方在出卷或答卷的過程中有哪些優長和不足,以互取其優,而互補其短。正如前面所說,只要他們肯交換手中的水果,并加以品嘗,他們享受的就不僅僅是自己手中僅有的“果”或“梨”的味道,還集多味于一身,集眾家之長于一身,使自己真正變得有品位、有內涵、有長進起來。只有每個人都真誠,才能實現大家共進步。
總之,學生出題,這并不僅僅是一份卷子,更是一個活動,一個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體驗、實踐、創新的學習活動的過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不斷開展出題互考活動,在出題互考活動中不斷促進互相學習,讓學生在試卷出題中真正獲得能力,獲得快樂,成就一片精彩。
參考文獻:
[1] 朱夏蘭.尋找習題“靈魂” 提升學生數學課堂反思主動性[J].科普童話,2018(01):86.
[2] 趙曉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點滴談[J].吉林教育,2015(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