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懷輝
摘要:高中生物教學作為高中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門課程,它與日常生活關系密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總結和反思,多與學生溝通,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提出適合的教學方法,不但要提高生物課程的教學效率,同時要讓學生獲得更多、更全面、更深刻的生物知識。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現狀;對策
1 高中生物教學的現狀
1.1 師生交流流于形式,缺乏思維深度
許多教師主觀上強調與學生的交流,但由于未能對學生的基礎進行準確的把握,總是流于形式,在課堂上未能提供有效的問題情境,不能組織真正有效的討論和交流,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就會比較膚淺,更談不上產生思維碰撞的火花。
1.2 探究教學過于程式化,缺乏學生的有效參與
教師在組織探究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四種誤區:(1)探究點偏離;(2)探究程式化;(3)探究泛化;(4)動手實驗=探究式學習。從當前高中生物教學來看,較為突出的是前兩個問題,教師常會因抓不準值得探究的問題而發生探究點的偏離;而探究教學過于程式化的主要原因,是教師太過于追求一節課中各個探究步驟的完整,使探究過程在課堂中往往比較匆忙,學生像游客一樣走馬觀花,未能收到應有的探究教學效果。
1.3 教學過程中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積累
在涉及到實驗教學或探究活動的時候,一些老師只是把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一一羅列出來,至于這個現象出現的原理、操作的過程、該注意的問題往往輕描淡寫一筆帶過。對教材中關鍵字詞、語段能幫助學生逐一總結出來,一段短短的文字中能列出多個要點,卻不能教給學生閱讀、分析、推理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提取有用的信息。能較系統地把一節課中的知識串聯起來構建成網絡,卻不重視“知識發現過程”的教學,忽視了對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
2 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水平的對策
2.1 教師須重視研究教材與實驗教學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必須掌握教材,但是教材對于教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生物教材。作為教師的第一要素就是研究教材,不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生物教材,還要知道在整個高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哪些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哪些能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生物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分析能力、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許多學生正是因為愛實驗才愛生物學的。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課堂演示,做好隨堂實錄,上好生物實驗課。如教學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礎單位時,可以充分利用顯微鏡,組織課堂演示實驗,讓學生觀察植物細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將微觀世界展現在學生面前。將學生帶進實驗室,讓他們親自動手操作,觀察洋蔥鱗片表皮細胞的結構。在實驗過程中,學生時時有興奮和滿足的心理體驗,能滿懷激情地探索。生物實驗中充滿了發現的樂趣和未知的魅力,學生必然會興趣大增。在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創新演示實驗,增加設計實驗,布置家庭實驗,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興趣。實驗,能讓學生從中領略到類似科學家般的成功感受,誘發學生產生研究生物現象的強烈欲望。
2.2 教師須重視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
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利用多種媒體直觀教學是新時期的教學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能合理地使用實物、模型、視頻及課件等多種媒體進行直觀教學,易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中,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一種新型的現代化教學方式,集圖、文、聲、像的綜合表現生物功能。更是使學生跳出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延展了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例如做一些課堂生物游戲、調查、競賽等,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生物知識,在生物課堂教學的準備中,教師可多注意選擇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生物圈的專題講座,觀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這既豐富學生知識,又提高學生對生物科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學科素養。除了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外,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進行教學也是極為必要的。生物學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系也很緊密。學好生物學,學生就能運用生物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同時可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如針對學生坐立行走姿勢不夠端正的現象,在學習了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后,讓學生說說為什么要保持坐立行走的正確姿勢。這樣既有利于學生把知識學活,又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生物學基礎知識的理解。經常訓練,必然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初步的綜合的生物學知識。
2.3 教師應重視設疑、質疑,激發創新
一方面,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設疑、釋疑,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探索狀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技巧,培養批判性思維、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如在講授“蒸騰作用”之前,先提問,種莊稼是要澆很多水的。有人統計過,一棵玉米一生中要吸收兩百千克水分。大家想想植物吸收這些水分有什么好處?如果學生能想到是用于生命活動,那就提供另一個題材:據統計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百分之一真正用于各種生理活動。這樣必然引起學生思考:絕大多數的水分到哪里去了?經過討論、猜測,只有兩種可能:一是轉變成了其他物質,如形成化合物;二是被重新排放到了植物體外。那么這些水分不是被浪費了嗎?植物為什么不少吸收點水分呢?教師只要善于把握,提出問題,鼓勵質疑。在擺出矛盾,不斷激化矛盾的過程中,學生的矛盾心理、求解心理就會非常強烈,對對立的雙方中的一方,就會產生懷疑,強烈的求知欲便產生了。
3 結語
在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把握好教學目標,聯系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活動,不可“天馬行空”,要做到精心備課,充分擴展自己的知識儲量,在課堂上做到精講,起到引導帶路的作用,注重細節,樹立典型教學情境,控制好教學步伐,勞逸結合,切實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何艷婷.淺析高中生物教學的改革發展與思考[J].山海經(故事),2015(5):41.
[2]徐玉梅.淺析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5(6):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