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征地拆遷等因素而導致的群體性事件,不僅嚴重影響了村鎮規劃建設的步伐,而且還會對社會經濟發展及新農村建設與發展造成不利影響。社會管理創新必須以社會管理為基礎,形成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良好秩序,才能夠對經濟、政治以及社會效益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社會管理 創新 新型村鎮規劃
隨著社會進步以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的加快,村鎮規劃建設也有了迅猛發展。然而,在村鎮規劃建設過程中,由征地拆遷等因素而導致的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如果這種現象不能夠得到有效解決,村鎮規劃建設的步伐勢必受到嚴重影響。同時,這種情況還會對社會經濟發展及新農村建設與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國家只有完善社會治理結構,轉變管理方式,創新社會管理模式,才能夠更好地規劃我國村鎮建設。
一、社會管理創新的內涵及新型村鎮規劃面臨的問題
在社會管理過程中,新型村鎮規劃是社會管理創新的一部分。同時,隨著社會管理的創新,如何實施村鎮科學規劃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然而,村鎮在規劃過程中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社會管理創新。第一,村鎮規劃垂直方向層級較多。這樣不僅容易導致村鎮規劃效率低、成本高,而且還容易導致責任不清。第二,效果不明顯。由于規劃管理機構不健全、工作人員素質較低,以致在一定時間內難以達到預期目的。第三,社會公平得不到有效體現。政府部門權力不明,導致公眾不愿參與政府管理。第四,投資者不愿投資新型村鎮規劃,導致土地閑置情況嚴重。同時,村鎮規劃缺乏科學管理,導致出現數據統計重復、備案管理不規范等問題。
二、新型村鎮如何在社會管理創新趨勢下實施科學合理的規劃
我國社會問題雖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也與西方國家具有一定的共性。在我國,政府借助發展空間規劃、工業現代化等發展,對農村發展予以科學指導,進而使其符合國家建設的相關標準。由此可見,國家只有依據社會發展實際情況并進行科學合理的創新,社會經濟才能得到有效發展。
(一)新型村鎮規劃主題及其方式變化
規劃主題不僅包括政府組織,也包括非政府組織。政府組織與非政府組織共同參與新型村鎮規劃。同時,新型村鎮規劃是以政府組織為主的。在此背景下,20世紀初期我國就對以政府組織為主的規劃方式作出了改變,也由此產生了由于不同部門一起協調合作完成的民主規劃。民主規劃不僅能夠最大限度減少社會矛盾的產生,而且能夠有效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民主規劃中,不同的主體發揮著不同的作用。第一,以村鎮居民組織而成的社區,實施集體協商的方式,探討社會、經濟以及文化的發展方向。第二,專家團隊及規劃師組織不僅能夠為新村鎮規劃提供技術支持,而且能夠提出有建設性的建議。第三,政府組織規劃更多地側重于公益事業發展。第四,非政府組織能夠使政府組織與村鎮居民組織之間實現有效溝通,進而對新型村鎮作出更合理的規劃。
由此可見,規劃主體不同也就導致規劃方式不同。新型村鎮規劃不僅僅是政府行為,而且是村鎮居民組織等非政府組織的行為,是程序民主化的民主規劃。
(二)規劃理念與規劃內容的變化
以空間規劃與建設為核心歸屬于國家建設的規劃理念,而以地方與民眾利益為重歸屬于社會契約的規劃理念。隨著社會的進步,村鎮規劃逐漸具有社會治理的特點。
第一,社會發展。村鎮居民具有一定的歸屬感與主體性,不僅能夠最大限度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而且能夠實現社會自治。所以,發展農村社區能夠有效促進村鎮規劃,而提高農民受教育水平是發展農村社區的基礎。第二,經濟發展。村鎮規劃依賴于地方經濟。以國家建設為主體的村鎮規劃不能夠對地方經濟可持續性及利益本土化予以足夠重視,而借助村鎮居民組織而成的社區實施村鎮規劃,能夠最大限度發展地方經濟。同時,村鎮規劃必須轉變規劃方式,對農業、工業與服務業三大產業一起抓,不再局限于規劃工業區與招商引資,而應充分對地方文化資源予以保護、再利用和發展,地方經濟才能夠得到有效發展。第三,文化與空間發展。對城市集中空間的開發體現了國家的建設理念,而保存農村的文化與空間特色是社會契約理念的體現。
(三)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鄉貫通開敞的空間結構
新型村鎮規劃只有完善社會、經濟以及文化規劃,才能夠實現由規劃師及專家團隊等技術支持的空間規劃。同時,只有完成城鄉貫通開敞的空間結構,對農村的特色文化與空間資源予以科學保護及利用,才能夠實現新村鎮規劃。第一,完成城鄉資源整合。對城鄉空間所包含的各種資源進行綜合分析,才能夠實現村鎮空間規劃,進而完成城鄉資源整合。第二,保存農村特色空間。對農村自然形態、特色文化以及社會與空間資源等予以保存,是新村鎮規劃的重點。第三,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同時發展。新型村鎮規劃建設不僅要發展農村基礎設施,而且必須提供農村公共服務。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打破城鄉二元制度的限制。
三、結語
以國家主導農村發展方式為理念的村鎮規劃,容易導致社會矛盾激化。這種村鎮規劃不僅對國家經濟及地方經濟發展不利,而且會一定程度上損害農民的利益。借助村鎮居民組織而成的社區的社會管理創新模式,不僅能夠形成多元主體的社會治理結構,而且更有利于新型村鎮規劃。
(作者單位為防城區那良鎮國土規建環保安監交通站)
[作者簡介:鄭德翀(1978—),男,廣西防城港人,大專,主要研究方向:村鎮規劃。]
參考文獻
[1] 沈東.當代中國逆城鎮化研究的爭鳴及展望[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1(02):107-113.
[2] 趙勇,郭亞然,李沛帆.我國城鎮化進程中鄉村建設發展的思考 [J].小城鎮建設,2014(10): 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