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霞
摘要:音樂是一種有一定節奏組織的,通過時間而展開的藝術,節奏是音樂的生命力的源泉,節奏感是音樂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切音樂活動都離不開節奏感,本文主要從幾方面論述音樂中節奏與節奏感的重要性及其培養。
關鍵詞:音樂節奏;節奏感;理解;重要性;音樂素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J605;J7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103-01
節奏是學音樂的基礎,是宇宙一切事物運動的最基本表現形態。在中外文藝理論中,“節奏”一詞是出現最早的概念和術語,古往今來,人類對節奏的認識是出自于對人自身運動的感悟之中。所以柏拉圖在《法路篇》指出的“節奏即有運動的秩序”。
一、對節奏一詞的理解
人類的一切活動離不開節奏如果從哲學的角度上講,節奏其實也就是空間和時間的基本形態之一。因此可以這樣說沒有節奏的人們是不存在的。大到對四季變換感受,小到日常生活的洗臉、刷牙都離不開節奏甚至于人腦意識思想,嚴格講也有節奏。從藝術上而言,節奏的基本單元或元素如音節(音樂中)、詞匯(文學中)、線條和色塊(美術中)等,都有其橫向的長度(時間)和縱向的力度——強度(空間),所以節奏又是某個藝術樣式內在精神和某個藝術作品內在個性的體現,可以說節奏是藝術的靈魂。
二、節奏在音樂中的定義
現在從音樂專業的角度,講述節奏的基本性質;它是音樂構成中的重要因素,在音樂表現中具有重大意義。節奏的含意有兩種:廣義地說,一切協調、平衡、律動都可稱為節奏;狹義地說,節奏是音的長短關系,用強弱組織起來的。在音樂作品中,具有典型意義的節奏,叫節奏型。在樂曲中運用某些具有明顯特點的節奏型的重復,使人易于感受,便于記憶,也有助于樂曲結構上的統一和音樂形象的確立,所以它在音樂表現上意義重大。
三、什么是節奏感
節奏感一方面是一種律動,保證每一拍的時間的相等;另一方面就是對于重拍的感覺。節奏感是一種可以后天培養,并且提高的,但對于有些人的良好節奏感,種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如果不加以鞏固及其培養強化,它便會漸漸的退化變差。所以對節奏感的培養尤為重要,它直接關系著音樂表現能力。那么如何培養音樂節奏感呢?
四、如何培養節奏感
1.培養音樂節奏感要激發對音樂節奏活動的興趣。興趣是所有學習過程最好的老師,興趣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而培養節奏感,必須抓住直接興趣,從而產生對學習的傾向。節奏存在于我們的周圍生活中,因此要從日常生活中激發對節奏的興趣。節奏的概念比較抽象,必須從現實生活入手,挖掘節奏,尋找節奏。
2.培養節奏感要重視聽力節奏訓練。音樂是聽覺藝術,各種音樂活動都離不開聽覺,因此,音樂聽覺能力是形成各種音樂能力的前提條件和基礎。許多音樂能力都是來自聽覺的,所以要學會用聽的方法探索節奏的能力,有了這種能力就能主動積極地學習。細心聆聽周圍的聲音節奏,親自感受各種各樣的節奏,慢慢地就會發現這些聲音在不停的變化,從而對節奏有更細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3.培養節奏感應把節奏融于歌曲中。節奏是為了學習音樂服務的,光靠節奏是無法將音樂的美升華的,所以培養音樂節奏感時讓節奏和歌曲結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對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強樂感的理解及體驗。如在學習《打起手鼓唱起歌》歌曲中,按照音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力度念歌詞,以便更好的掌握音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力度。同時在教室里,有節奏的拍打和親身體會打鼓時有規律、有節奏的律動的音響效果,理解后開始唱,在唱的過程中理解了歌曲的意境。在樂曲伴奏下能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同時也感受出的各種各樣的節奏,對智力、個性及能力的發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五、節奏感在音樂中的重要地位
當節奏感的培養到達一定的程度之后,便會發現無論在鋼琴的演奏上,歌唱的表現力,都會有不一樣的提高,乃至于音樂的各各層面;此時便會深刻的認識其重要性;無論是歌唱表演還是在演奏樂器上,節奏感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邊打著拍子邊表演,此時的注意力一定無法完全集中于樂曲的演繹,一旦有了良好的節奏感,內心自然便產生了音樂中的骨架——節奏,有了這一屬于音樂中靈魂的條件,詮釋起樂曲,便能更加自如,更好的傳遞音樂的美好、哀傷、甜蜜、煩憂,能讓一首好的樂曲更好的演繹;
六、結語
總之,節奏感與音樂的一切都是息息相關的,不僅要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訓練,更要運用到其中,堅持不懈的進行練習,將音樂藝術升華到真正賦有生命,有靈魂,帶給我們真實感受、美妙回憶的境界中,讓它的價值發揮到最為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