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皓然
【摘 要】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而金融發展與社會發展協同化、綠色化,仍有一定差距。其中,綠色金融是金融行業發展的新興產物,在金融業發展領域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對此,本文以綠色金融為核心,分別探討了政府層面上和金融機構層面上,綠色金融盈利性與公益性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 綠色金融 盈利性 公益性 關系
一、政府視角下的綠色金融分析
(一)“赤道原則”的雙擔當矛盾
“赤道原則”的根本目的,是用一套通用的原則框架,為國際上各家銀行提供一個行為規范準則,以促使融資項目在開展相關活動的過程中,保護其項目周圍的生態系統和生態環境。雙擔當所包含的內容,包括綠色擔當和自愿擔當。綠色擔當是指,提供信貸服務的金融機構,需要具備環境保護和維護生態平衡的理念,同時將環保理念付諸行動。自愿擔當是指,提供信貸服務的金融機構,在開展信貸服務的過程中,自主為生態環境的保護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仔細分析雙擔當的含義,其本身所包含的內容自相矛盾。
(二)碳金融的發展前景
現如今我國經濟發展,不再單純的追求經濟利益,而是強調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自然環境為代價,需要尋求自然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平衡點。正是如此,我國政府提出了可持續發展原則,在這種綠色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碳金融應運而生。碳金融自誕生發展至今,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碳金融發展試點,而這些發展試點的成功運作,已成為了綠色金融市場發展的典型和樣板工程。從這個角度上看,綠色金融能夠在保持其自身公益性的同時,兼具社會公益效益。
截至2017年,國際綠色債券發行延續了2013 年以來的高速增長態勢。根據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的統計,2017年全球綠色債券發行期數超過1500期,發行規模達約1.01萬億人民幣,發行規模較上年增幅高達78%,創造年度紀錄。綠色債券涉及239家發行人,含開發銀行、主權國家、地方政府、政府支持機構、金融機構、非金融企業等多種組織類型,綠色債券發行人數量較上年增長近2倍,綠色債券的參與主體繼續擴張。
截至2017年中國境內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達人民幣2083.8億元,包括76個發行主體,發行債券品種涵蓋金融債、企業債、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和資產支持證券等各類債券,共113只。其中綠色普通債券103只,共計1937.75億元,綠色資產支持證券10只,共計146.05億元。
因此,鑒于國際經驗及我國綠色環保監管政策及金融發展趨勢,我國在發債綠色金融領域尚有很大空間。綠色金融的政策導向,將進一步引導社會資本,在注重商業利益下,重視環境保護及經營主業可持續性。
(三)政府職能的轉變
政府對于金融行業的發展,應該進行適當的宏觀調控,同時給予一定程度的創新空間。國家對于經濟的發展,需要在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將政府對經濟干預的程度降到最低,以促使經濟的繁榮發展。政府在對綠色金融發展進行宏觀調控時,需要限制其自身的調控范圍,同時規范其調控方式,完善調控程序,促使其調控結果的效益最大化。從這個角度上分析,規范綠色金融管理機制,創造綠色金融良好的市場環境,建立有效的綠色金融頂層設計,政府推動我國綠色金融發債的重要途徑。
2017年6月8日,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及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金融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將“綠色金融標準化工程”列為重點工程,明確從構建多層次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構建綠色金融標準化工作機制、建立和完善綠色金融信息披露標準體系和豐富綠色金融產品標準五個方面推進綠色金融標準化工程工作,對明確我國綠色債券定義,第三方認證及信息披露的規范具有重要意義,此舉將一進步完善我國綠色債券標準體系,推動綠色債券市場規范發展。
二、金融機構視角下的綠色金融
(一)完善綠色金融服務
從內容分類上看,綠色金融信貸可分為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而兩種融資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發展優缺點,需同時兼具良好的發展機制[1]。如果綠色金融機構能夠抓住有利的發展時機,就能夠在激烈的金融市場競爭中占有綠色金融細分市場。因此,綠色金融機構在尋求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需要更多考慮授信主體的主業可持續性,及公眾利益。這就要求在發展綠色金融的過程中,要提升其自身綠色金融的專業服務能力、行業判斷能力。努力提高其資源配置效率,尋找解決綠色企業融資的金融難題的有效途徑;培養專業的綠色金融人才,構建優質的金融服務隊伍,為綠色金融發展提供系統支持、人才支持。
(二)影子銀行對綠色金融的影響
影子銀行對綠色金融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對綠色金融的資金規模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這是由于在初期的融資階段,當地政府為吸引更多的融資平臺和開發項目,放寬了對影子銀行的管理、限制與規范,促使影子銀行系統迅速發展,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綠色金融的資金流入。第二,影子銀行在追求其自身發展的同時,并沒有將綠色擔當作為其執行項目的一部分。這就導致具有綠色擔當的金融機構,面臨更大的市場競爭壓力。從這個角度講,綠色金融具備公益性的同時,面臨嚴峻的盈利考驗。
結束語
綜上所述,綠色金融機構在進行信貸服務的過程中,因倡導可持續發展原則。從環境保護和生態保護的層面分析,綠色金融服務所具備不僅僅是公益性,也同業能推動我國產業升級,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因此,我國應大力推進綠色金融發債,促進綠色金融體制、機制建設,完善法律、法規,加強監管,通過財稅、行政及金融,三管齊下,共筑美好社會。
【參考文獻】
[1] 方恒.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盈利性影響研究[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8,(3):135-139.
[2] 胡可征,岳鴻飛.綠色金融在推動國內外環保合作中的比較優勢與行為定位[J].現代經濟信息,2017,(33):25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