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麗
摘要: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外來文化的入侵,出國熱、韓流的沖擊,洋馬桶、洋奶粉事件、薩德入駐韓國、南海問題……,一樁樁、一件件事情無不在挑戰古老中國的尊嚴,對于我們的下一代還需要愛國嗎?還需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嗎?
關鍵詞:中學美術;德育教育;探究
我的回答是要愛國,還要讓世代的中華兒女記住我們是龍的傳人,是華夏子孫。我們曾經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學校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最佳陣地,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所以,我國的傳統藝術形式種類非常多,這都是我國文化藝術的瑰寶。如,中國古老的剪紙文化,我在給學生上剪紙課的時候不只是教學生怎樣剪紙,教技巧,更主要的是教學生欣賞古老的剪紙藝術,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剪紙起源于西漢,當時人們用麻纖維造紙。傳說漢武帝的寵妃李氏去世后漢武帝思念不已,請術士用麻紙剪了李妃的影像,傳說這就是剪紙的起源。公元105年,蔡倫改進了造紙術,開始大量造紙,這種縷花形式的藝術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從而誕生了剪紙藝術。無論哪種藝術形式都來源于勞動人民的雙手,背后都有無數動人民感人至深的故事,這些文化匯集成一種精神,這就是中華民族的靈魂。
又如,在講授《尋找歷史的蹤跡》一課時有對皮影戲的介紹,我非常喜歡皮影戲,驚嘆藝人們精湛的手藝和靈活的表演,使一個個生動形象躍然幕布之上,豐富了百姓的業余生活,皮影戲可是沒有電影、電視時候,百姓最喜歡的娛樂形式,看一段皮影戲堪比現代人看一部好萊塢大片。皮影戲起源西漢,興于盛康,盛于明清,是古人用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來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講述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有深厚的鄉土氣息。其流行范圍極為廣泛,并因各地所演的聲腔不同,而形成多種多樣的皮影戲。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的取材來源于勞動人民的生活,它的產生和發展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當學生在課堂看到栩栩如生的皮影戲時候都被視頻牢牢吸引,還有很多同學提出了各種問題,如:難道這些人物的動作都是人操縱的?顏色如此靚麗的皮影戲形象真的是動物的皮和紙板制作的嗎?怎么會是半透明的?那它得有多薄呀......下課鈴聲響起了,學生們還意猶未盡的樣子!
還有中國的服飾文化,我們看到的美術作品中,明朝以前的服飾都是孔子傳下來的衣冠禮儀之制,以衣袖寬大為特點,但是遠在戰國趙武靈王就發現善于騎射的少數民族的服飾緊身瘦腿,行動起來非常便利,于是就和先王貴臣肥義商議,想把胡服引薦給國人,教百姓制作胡服,肥義是一個深明大義的人,他支持武靈王的做法,為了給百姓和軍隊做出榜樣,趙武靈王自己帶頭穿起胡服,趙武靈王還根據實際情況,發明了一種以自己兒子趙惠文王為名的趙惠文冠,這種冠飾形象,在洛陽金村戰國墓出土的銅鏡上有所反映,趙武靈王成為中國服飾史上最早的一位改革者。還有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旗袍,旗袍就是旗人的服裝,是由清朝滿族人留下來的服裝樣式。在民國期間,又受到一些西方進一步文化思想的影響而形成的獨具東方特色的民族服飾,它如今已經成為東方服飾的代表,是我國傳統節日或重要日子女性穿著的正裝,這也充分說明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漢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融會貫通,形成了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文明。本段內容學生們邊聽講邊欣賞圖片,紛紛議論起《甄嬛傳》里面自己喜歡的人物服飾,不禁感嘆我們平時穿的衣服里面還隱藏著這么多的故事和文化,感嘆祖國博大精深的古老文明。
在深入剖析民間藝術與民族服飾的發展與愛國主義思想培養的關系外,我還在美術課中分析我國的地理,歷史及各個民族特點,讓愛國主義思想貫穿于藝術課堂之中,如在講《家鄉的老房子》一課中的東北民居時結合北京四合院來講解更能吸引學生,北京四合院是中國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房子,但是北京四合院也是東北民居的異地建筑,是當年滿族從東北帶到北京的,而皇帝住的皇宮就是今天叫做故宮博物院的所有房子,這時有學生問,老師北京故宮不是明朝建造的嗎?其實這話說的不完全正確,北京故宮最開始是元朝建造的,而蒙古族當時沒有自己的民族建筑,他們認為生活在東北的滿族人的建筑最好,所以元朝人在北京建造房子的時候是按照生活在東北的滿足民居特點建造的,明永樂年間是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建,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北京故宮內部構造幾乎都是東北民居的樣子。東北民居最有特點的構造就是面南背北的用土坯壘成的房子,一般情況下三間房的形式最為常見,而兩間房或五間房都是在此基礎上變化而得的。由于北方氣候寒冷房屋的走向主要是為了采暖方便,這是由這是有自然環境決定的,后來這種結構和走向的房子成為東北民居的主要特點,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房子開始有等級劃分,以北為上,南面次之,坐北朝南成為皇帝的專屬。而傣族民居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地區,那里氣候炎熱潮濕多雨,所以傣族的民居建筑以“竹樓”也就是桿欄式房屋為主,上下兩層,木竹結構,房頂覆以茅草、瓦片,上層住人、下養家畜或堆放農具,房屋空間間架高大,利于保持居室干燥涼爽。學生通過這一段知識的學習興奮不已,同學們不僅熱愛祖國,而且更熱愛我們的東北老房子了。
縱觀古今,在華夏大地上生活著我們龍的傳人,他創造了五千年華夏文明,無論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作為教師,我要讓我們的子孫學習世界先進文化,來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不要讓他們忘了,這里才是我們的根!
參考文獻:
[1]董宇歌.中學美術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滲透[J].成才之路,2012(05):57.
[2]曹旸.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振奮民族精神——淺談中學美術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J].新課程學習(中),201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