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振興
摘要:中國傳統“天圓地方”思想的在中國古代宇宙觀中占據著核心地位,并由此影響到中國人的審美傾向。地道的紫砂壺講究的是“方非一式,圓非一相”。紫砂“云肩如意”通過圓潤豐滿的圓器造型和形式豐富的吉祥紋絡裝飾把吉祥這一主題充分地詮釋出來,既符合中國人傳統的審美趣味,更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的心愿夙求。
關鍵詞:紫砂壺;文化現象;傳統文化;茗壺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3-0029-01
云肩如意壺,又名云肩三足鼎壺,是顧景舟大師的經典壺款之一,其造型簡練有致,以細部雕琢刻劃加以變化。此壺壺式呈一鼎狀,創意取自青銅三足圓鼎,壺身扁圓鼓狀,壺流微曲三彎,稍收壺嘴,蓄勢待發。壺把以環形流暢造型末梢收于壺身。壺身下有三只外撇狀三足,呈鼎式。直頸上裝飾以回紋,壓蓋,蓋面飽滿與口面密合,壺蓋凸起,蓋沿亦飾以回紋與壺頸呼應,寓意有富貴綿延之意,蓋紐成如意蓮花微放狀。壺肩上堆塑云肩紋連續圖案,圖案上緣有一凸起裝飾圓線環繞壺肩。壺把起處及壺流底部分別對稱裝飾如意紋,與云肩紋自然暗合,過度巧妙。全壺氣度雄渾凝練,技藝精雅而工致,既有青銅器之古韻,又顯時代裝飾精巧之風,彰顯精氣神韻之美。吉祥文化的產生發展是人類文明中的一個普遍現象,在中華文化中,吉祥理念無處不在,是表達任何美好愿望的統稱。吉祥的理念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并通常以民間工藝美術為主要載體,寄托美好的心愿,而寓意吉祥文化的藝術題材浩如煙海,涵蓋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紫砂茗壺作為民間工藝的重要代表,其上關于吉祥文化的呈現更是自古有之,并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使物質實體與文化精神充分結合,從而營造出吉瑞的意境。
紫砂茗壺上與吉祥相關的題材和形式豐富多樣,比如“如意紋”、“回紋”、“祥云圖案”等都是寓意吉祥文化的圖像。這套“云肩如意套壺”是傳統紫砂壺器型的集大成者,不僅形象高雅、氣質空靈,更由內而外散發著濃郁的祥和氛圍,將吉祥如意的內涵表現得淋漓盡致。另外增加二個杯子和二個茶托,是一套五件套,將紫砂壺的使實用性得到更好的體現。
紫砂壺中以圓器造型最為豐富,古有“圓不一相”之說,圓器主要以球體、半球體、圓柱體為基本器型,運用各種圓曲線、拋物線和曲線等組成,造型圓潤飽滿,展現出“圓、穩、勻、正”的視覺效果。紫砂“云肩如意”的主體造型為圓器形,因創意取自青銅器三足圓鼎,所以壺式呈一鼎狀,大氣渾厚、壺韻飽滿、色調沉穩。壺身為扁圓鼓狀,圓潤有余,光澤中流淌著安定古樸的氣息,整個壺身由流暢的曲線構成,每一個方向都自然順滑而毫無凝澀之感;三彎壺流微曲且呈管狀,圓滑潤澤,即使蓄勢待發,依然從容優雅;環形壺把轉折流暢,盡顯圓形本色;壺底三足鼎立,托起整個壺體,其形狀外撇而弧度優美,仿佛三朵飄逸的祥云,使整把壺氤氳沉浸在了一種溫馨、祥和、安定的氣韻之中。整把壺造型以曲線和弧度組構而成,氣度雄渾凝練而精、氣、神俱佳。洋溢著無限的圓融情愫,象征人生圓滿通達,其美好的內在寓意傳遞著祥和的氣息,貼合了作品的主旨。
“云肩如意套壺”言簡意賅地表達了壺的整體外形氣質,具體則通過壺體豐富多樣的裝飾紋絡予以表現。整器造型雖以傳統圓器為主,顯得簡練有致,但細部富于變化的雕琢刻劃紋樣則格外顯眼而雅觀,更滲透著濃濃的如意氛圍。
如意在古代本是一種器物,又稱“握君”、“執友”或“談柄”,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逐漸成為承載祈福禳安等美好愿望的貴重禮品,作為家喻戶曉的吉祥象征,它寓意著年年如意、萬事如意、吉祥如意、平安如意等多重內涵,帶給人美好的祝福。由如意所延伸出的“如意紋”更被廣泛裝飾于傳統藝術品上,“云肩如意套壺”壺肩一周環繞堆塑如意云紋圖案,精雕細琢,顯得氣勢非凡而格外精致,連綿相接的如意云紋寓意天人合一、吉祥如意,而細數之下共有二十個如意紋脈,于壺肩、嘴、把兩側各十個,湊成雙數,寓意十全十美、完美圓滿。紫砂壺把及壺嘴與壺身連接處分別裝飾如意紋,比例協調,與壺肩紋絡自然暗合,風格一致。壺鈕似一朵微開的蓮花花苞,也以如意云紋修飾,顯得惟妙惟肖而寓意全出,不僅獨具生命氣息,更飽含了祥和高貴之氣。整器于紋樣裝飾間將如意吉祥的氛圍推向了極致,除了裝飾如意紋外,該壺蓋與口上下合一,子母線嚴絲合縫、通轉自如,蓋沿及口沿上裝飾方形回紋,連綿相扣,美觀大氣,刻畫得極為精致。回紋是被民間稱為“富貴不斷頭”的一種紋樣,因為它由橫豎短線折繞組成的方形或圓形的回環狀花紋,形如“回”字,所以稱作回紋,在這里則被賦予了連綿不斷、富貴永昌的吉祥寓意。人有人的風格,紫砂壺有壺的氣質,具體則表現在作品所散發的文化內涵或寓意上。
中國人自古就有飲茶的習俗,紫砂茗壺便在這樣一種大眾習慣中自然誕生,宜興紫砂茗壺歷史悠久、經典不斷,與此同時,它的文化內涵和人文寓意一直備受關注,也因此成為雅俗共賞的藝術形式,是集藝術和人文為一體的手工藝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