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摘要:視唱練耳作為音樂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具有嚴謹邏輯性、基礎性、技能性的發展特點,且長期教學枯燥乏味,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想象能力。為此,在新課改的深入發展下,開始注重將美育教育內容融入到視唱練耳教學中。文章在闡述視唱練耳與音樂審美心理關聯的基礎上,結合視唱練耳教學和音樂審美關系,具體探究美育視閾下的視唱練耳與音樂審美心理的相互滲透策略。
關鍵詞:美育教育;視唱練耳;音樂審美;滲透教學
中圖分類號:J613.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0-0230-01
音樂教育就有審美特點已然成為一種共識,從當前的教育情況來看,音樂教育發展成為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被人們納入到大學音樂教學大綱中,這一規定進一步強調美育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音樂美是一種特殊的思想情感表達方式,音樂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針對以往音樂教育存在的局限,怎樣在音樂教育中實現美育教育成為相關人員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視唱練耳和音樂審美心理的研究意義分析
視唱練耳是音樂教育的重要學科,具有審美性的特點。音樂作品往往由節奏、旋律、結構、音樂形式等共同組成,音樂的產生和發展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文化特點和風土人情特點。音樂審美理論的研究和深化發展對視唱練耳教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持,也為視唱練耳教育提供了更開闊的思考空間。
二、視唱練耳教學內容和音樂審美的關聯
音樂視唱練耳教學中包含音強、音高、音值、音色等幾個因素,將這些因素體現在音樂教學中能夠進一步彰顯音樂的審美氣質和發展特色。視唱練耳教學內容和音樂審美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視唱練耳旋律的審美。旋律是大學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具體表現在音高、節奏和力度的發展轉變,這種變化能夠為人們譜寫出美妙的旋律,給人帶來獨特的審美感受。不僅如此,音樂旋律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不同環境成長起來的作曲家所創作的音樂頻率是不同的,在具體創作中他們對音樂的標準也是不同的。學生在學習音樂旋律的時候想要充分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就需要將自己的思想情感完全的投入到音樂旋律中,在了解音樂基本旋律之后通過讀譜或者視唱來進一步感受音樂的美。
2.視唱練耳的音樂審美想象。同樣的一首音樂給人帶來的聯想是不同的,人們往往也會根據自身實際體驗來改造音樂審美對象,深化對音樂作品的認識。為此,教師在組織學生欣賞音樂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內心想象來改造音樂的音調、節奏,經過加工和想象創造出新的音樂,通過想象不斷深化視唱練耳的學習。
3.視唱練耳的音樂審美理解。理解也是音樂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具體教學中要求學生能夠對整個音樂有著一個整體的認識,并通過參與一系列的音樂審美活動來展現自己的音樂審美能力。在音樂教育中,教師要予以學生更多的耐心,指導學生接受音樂的熏陶,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藝術修養,切身感受到音樂藝術的審美意義。
三、美育視閾下的視唱練耳與音樂審美心理的滲透策略
1.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素材,引導學生發現美。音樂教學內容是學生獲得音樂審美感受和音樂學習體驗的重要條件,也是提升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關鍵。大學期間的視唱練耳教材選取了各種類型的中外民歌、中外著名作曲家音樂小品,內容豐富多樣。短短的視唱練耳學習要充分體現立意美、情境美、曲調美等內容。在大學視唱練耳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把握音樂節奏的同時還需要向學生介紹一些小曲的作者、曲調、旋律內涵等,通過聽唱、輪唱等形式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旋律美。
2.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讓學生享受美。音樂教學方法是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和一般學科教學不同,視唱練耳教學方法要注重靈活應用。第一,為學生音樂學習營造積極主動參與的審美氛圍。在視唱練耳學習中,音樂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往往能夠輕松的表現自己,而音樂基礎較弱的學習則是不懂得怎樣表現自己。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首先,在課前形成一種常規,為每名學生的學習創設良好的條件支持。其次,教師綜合應用多種教學方法活躍視唱練耳課堂,比如在學習c調音階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分角色扮演。第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組織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四、結語
綜上所述,視唱練耳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通過有效的視唱練耳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而且還能夠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認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此,在大學音樂教育中,需要教師能夠根據大學生的音樂學習特點采取適合的視聽練耳教學方式,通過有效的視聽練耳教學不但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藝術修養,促進學生的音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