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杰
摘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有效的課堂教學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本文結合自身課堂教學中的實踐,以及從事語文教學以來的經歷,簡單的論述對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
關鍵詞:課堂教學;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素質教育
引言:
隨著新課程的全面實施,語文教育界關于中小學語文教育課堂教學提出很多問題,對于小學語文來說要實施有效的教育課堂教學就必須從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氣氛、教學方法、教學情感、教學形式等多方面入手。我們在肯定教學改革,強調師生互動,倡導合作學習,重視興趣激發,引導自主學習,重視主題構建等策略的同時,不難發現,在熱鬧與自由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與浮躁,折射出課堂教學改革的某些缺憾。因此,我們自然會把目光投向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微笑授課,塑造教師親切的外在形象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取決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真正做到教師只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
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充滿微笑地去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學生在洋溢著微笑的課堂中,會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現在有些教師在授課時,總是板著面孔,處處想著在學生中樹立威嚴感,這就在無形中就扼殺學生對你的親切感。其實,教師的威嚴不是建立在嚴厲的表情基礎上的,而是來自于你的學問和修養。板起面孔去說教,運用一種外來的壓力去迫使學生去做,我想,這似乎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去追求知識,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悅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如果我們的每一堂課都能有快樂的課堂氣氛,學生學得輕松快樂,教師教得輕松快樂,那么我們的課堂將是多么精彩的課堂。
二、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
一堂充滿激情的語文課,不僅學生聽著是享受,教師本身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的激情來自本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喜愛,還有對夢想的追求。
情境教學,對于小學生而言,不但能夠激發興趣,并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動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豐富的想象、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的情感。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形成印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借助圖畫再現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華,必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導和啟發,同時還要有感情地講述,便于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
三、創設懸念,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
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學情境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展心理品質的環境,是溝通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之間的橋梁。因為只有在各種有益的環境中,或者說土壤中,才能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調動起學生內部逐步形成的知識、經驗、策略、模式、感受和興趣,甚至是沖動。
小學階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時期,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不愿活躍課堂氣氛,也不知怎樣活躍課堂氣氛,惟恐一發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輸式的教育,學生在聽話的聽教師講課,整節課下來,教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少。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下面的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導致了教與學被割裂開。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建立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四、合理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完美的教學, 應該是使所有學生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之中,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貫穿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在知識、能力、方法等方面感到獲得成功的滿足,學生在情感、思想、態度等方面有所觸動或提升的教學,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大膽創新,最終實現“教學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標。
新課程的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持續發展,而終生學習的愿望是人不斷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成功的教育就應該是喚起學生學習的需求,只有那些喚起學生學習探究欲、驚訝感的教學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所以在教學中要靈活選擇、優化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方法,創設學生參與探究的時空,讓學生動起來,主動參與,主動探究。教師只是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各種機會,幫助學生去發現、探索知識的奧秘,用心去營造一種學習氛圍,充分培植學生“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心,從而讓學生以活躍、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狀態去積極參與學習情景,使學生在語文活動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自主發展,讓語文從此不再是抽象、枯燥的課本知識,而是充滿“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學習給學生帶來的不是知識的灌輸,而是自主學習的魅力,成功的體驗,這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支撐點。
五、借助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在教學行為的選擇上,我們要根據自己的特點,盡可能地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達成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在有限的40分鐘課堂教學時間里得到具體的進步或發展。
小學生知識面狹窄,生活閱歷淺,表象儲備貧乏,難于體會課文意境,在這種情形之下,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變得靈活多樣,徹底改變了過去單凋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有機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通過多媒體技術感染學生,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喜歡語文學習,愛上語文。
結束語: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樹立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辯證觀點,注重學生優秀思維品質的培養,變被動為主動,變學會為會學,課堂教學中要把更多的時間還給學生,通過讓學生更多地思考,更多地探索,更多地說和做,使教學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個體差異,實現課堂教學的高質量和高效率。只有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潛能的開發、智慧的生成、人格的完善,同時又有利于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與發展,讓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體驗到教育的幸福、實現自身的價值,這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