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燕
摘要: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是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如何開發利用幼兒園課程資源,是當前幼兒園課程研究和實踐中的一個課題。
關鍵詞:課程資源;開發;利用
一、什么是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幼兒園課程的“原材料”。它是指可備開發和利用的用以支持幼兒園課程建設的各種資源,包括課程的目標、內容、結構、評價等課程要素的來源,以及實施課程的直接條件。不是所有資源都有機會進入課程,但它是“可備”開發和利用的資源,可以隨時待命為幼兒園課程服務。了解和分析課程資源,有利于課程的開發和設計,并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從而實現幼兒園課程的改進和優化。
二、幼兒園課程資源的種類
幼兒園課程資源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按資源覆蓋范圍的大小,可以分為國家的、地方的、幼兒園的課程資源;按使用和開發的狀況,可以分為正式進入課程的資源和潛在的課程資源;按資源的性質可以分為物質的、非物質的資源。
物質資源主要包括:①幼兒家庭中的物質資源。如食品、衣物、電器、用具等;②幼兒園的物質資源。如教具、玩具、體育器材、活動場地、生活設施、園舍建筑等;③幼兒園所在社區、地區的物質資源。如地形地貌、氣候、企業、公園、廣場、交通工具、動植物等;④國家的物質資源。如物產、森林、山川、經費投入等。
非物質資源主要包括:①幼兒的生活經驗、興趣愛好、個人經歷等;②幼兒父母的職業、特長、教育的觀念和經驗;③教師的職業素養和經驗、知識結構、興趣愛好等;④人力資源,除了上述幼兒的父母和教師以外,還包括保育員、科研人員、行政管理人員及其他可能參與課程的社會各行各業的人員;⑤當地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等區域文化構成;⑥社區、政府等各方面對幼兒教育的政策支持、大眾傳媒、輿論導向等;⑦人類長期積累的人文資源,如學科知識、生活經驗、神話、傳奇、童話等。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可能進入課程內容的東西都是課程的資源,學科知識是重要的資源,因為學科知識是人們經過多年的積累、歸納、總結、抽象形成的,同時在兒童的經驗里已經包含著各門學科的事實和真理,只不過兒童對它們的認識是樸素的、原始的。但學科知識需要經過篩選并且做“經驗的還原”(杜威語)才能進入課程,即將學科知識還原到它被抽象出來之前的淺顯、感性和直觀的狀態,還原到兒童能夠理解的水平。
三、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策略
1.努力開發幼兒自身的課程資源
幼兒本身就是寶貴的課程資源,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底背景,具有不同的性格、長相、愛好和興趣特征。他們用自己的語言交流,有各自的情感表達。他們已有的經驗都不相同,他們互相幫助,合作游戲,分享快樂,同伴及其交往是他們重要的學習資源與環境。英國教育家懷特海說:“教育只有一種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大的資源空間,在集體活動中、在小組活動中,在區域活動中,同伴之間互相觀察、模仿、討論、協商、合作、學習和鍛煉著各種技能、行為,發展著適宜的情感,態度自制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幼兒的獨到見解和創新發現又會帶給同伴不同的信息,使他們獲得不同的教育。同時幼兒的生活事件、突發事件、熱點話題、于盾爭執都可以成為教育契機,構成課程的資源。這些同伴互動的事件發生在幼兒直接的微觀環境中,是最感性的,因而,這種課程資源往往有很大的活動生成空間。如:“我班的雙胞胎朋友”,“松松受傷后”,“我有好辦法”等活動課程都是利用同伴及同伴間互動所生成的。
2.整合社區資源
社區資源指一個社區內一切可運用的力量,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知識與資料、歷史傳統生活習俗、發展機會、地理與天然物質、人文社會環境等不同的社區資源由于從屬于不同的社會機構和承擔著不同的社會功能,因此需要經過教育者的仔細分析和梳理,才能夠充分實現它的教育價值。有些社區資源可以直接用于幼兒園課程實施,但有些資源具有即時性,如元宵燈會、重陽舞會等重大的社區活動;有些資源具有長效性,如社區內的各種活動設施和場地等;有些資源具有不可重復性,有些資源則可以反復使用等。針對社區資源的特點幼兒園要在對資源進行分類篩選的基礎上,根據各種資源的性質,進一步優化和配置資源,并將之整合進不同的課程實施計劃中,制定相應的課程實施細則。
整合社區資源的方法有:
1)引進法
引進法簡單地說就是幼兒園根據自身教育活動需要,把社區內的一些人力、物力、自然、文化等方面的資源引入幼兒園,直接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服務。引進法的主要特點是幼兒園教育活動開展的場所只局限在幼兒園內部。如利用視頻、多媒體等手段,將一些難以直接引人幼兒園的社區資源制作成圖文并茂的教學材料來實現其教育價值,如針對社區里各種各樣的諸如停車、轉彎、禁止入內、警務標識等標記,我們用電子采集的方法,把它們拍成照片或者錄像,再放入幼兒園的課程資源之中加以利用。
2)借用法
借用法是指幼兒園借用社區內的一些無法直接引入的資源,以保證幼兒園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此,主要是借用一定的設施、設備和場地等。如幼兒園在開展親子教育等需要較大的空間場所的活動時,通過良好的溝通和協商,將附近小學的操場開辟為活動場所,并在相關器材等方面得到了小學相應的支持,從而彌補了幼兒園現有資源的不足,保證了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實現了社區內資源的共享
3.充分利用大自然不可多得的課程資源
大自然千姿百態,蘊蔵著巨大的教育財富,利用大自然中的事物作為課程資源最容易被幼兒接受和理解。幼兒的活動大多是在情鏡中進行的、情境是由人、事、物及其聯系構成的綜合體,而幼兒又是在與情境相互作用中發展的。對于自然界的自然現象與事物,如花草頑石、山潤流水、日月星辰、飛禽走魯、風雨雷電等都充滿了好奇,幼兒生來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他們更容易與大自然通融合。一塊石子、一朵小花、一片草葉都會成為他們手里的寶物,引發他們探究的欲望,大自然的美景、詩意放飛了幼兒的思想,成為幼兒活動和獲得發展的天地。自然資源的利用使幼兒從中受到熏陶、感染、啟迪、潤澤,獲得了感性經驗,萌發了其內在的生命的張力。對幼兒來說,大自然就是一部具體、形象的百科全書,它激發了幼兒觀察自然,探究自然的興趣。
總而言之,寶貴的課程資源是提高幼兒園辦學質量的關鍵,如何對這些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決定了園區日后的發展和口碑。所以,重視對物質資源的運用,對非物質資源的開發,這是每一所幼兒園都要高度重視的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