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麗
摘要:歷史圖片是歷史知識的重要構成,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合理利用圖片資源,不僅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歷史知識探究的直觀性,更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教學效果。本文結合教學實際,對歷史圖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以及運用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歷史圖片;高中歷史;作用;運用
引言:歷史圖片是歷史知識的重要構成,其主要包括歷史地圖、歷史照片、歷史漫畫、考古圖片等。這些直觀形象的歷史資料中包含著歷史事件的時間、過程以及其中錯綜復雜的社會背景等信息,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合理利用歷史圖片對于優化教學內容,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深化歷史知識理解具有重要意義。
一、合理運用歷史地圖
歷史地圖不僅能夠反映各地區在歷史沿革中名城、疆界范圍的變化,還能夠結合特定的歷史時期形成明確的事件發生脈絡,而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歷史地圖,讓學生在與現代地圖的對照中體會歷史變遷,以及歷史事件過程。例如在“紅軍長征”一節中,教材給出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示意圖”,從圖中我們首先能夠從紅一方面軍的行進中看到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大致路線;然后對地圖中的細節進行分析,能夠了解長征的主力而紅一方面軍,出發點為江西瑞金,在瑞金前往遵義的道路上,國民黨設下了四道關卡;到達遵義后,召開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遵義會議,并繞路前往貴陽,在瀘定橋展開激戰,北上最終在吳起鎮成功會師。由此可見在歷史地圖中,用地名、路線將歷史事件串聯起來,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長征的始末,并深入體會長征精神。
二、合理引入歷史照片
歷史照片是對過去的定格,是歷史資料中最寫實的存在,這些完全還原的歷史畫面,帶領我們更加直觀地觀察歷史、品味歷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合理利用歷史照片一方面能夠增強歷史知識的真實感,讓學生從照片中穿越過去,再現過去的社會狀態;另一方面還能重塑歷史形象,啟發學生從多角度分析、解讀歷史。例如在“太平天國”一節講到《天朝田畝制度》的時候,教材給出了“太平天國發給農民的田憑”,其中明確表達“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則,并附有“忠王李為”、“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國壬戌十二年 月 日給”的字樣,這不僅體現了天朝田畝制度的政治保證,也體現了天平天國形成的宗教基礎。再如“甲午中日戰爭”一節,教材中給出了當年日本陸軍記者拍攝的日軍在旅順耀武揚威的照片,照片中日本陸軍軍官一手叉腰,一手持刀,地上堆滿了中國人的尸體,這是日軍血腥、殘忍的真實記錄,也是日本侵華的鐵證。在這些歷史照片面前,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歷史,并強化其以史為鑒意識的培養。
三、合理解讀歷史漫畫
歷史漫畫是對某些歷史事件夸張、諷刺的表達,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歷史漫畫,引導學生深入解讀相關的歷史知識,并挖掘隱藏其中的相關立場與觀念,體會漫畫在剖析、批判當時社會的作用。通常來講,歷史漫畫不如歷史照片那樣直觀,其內容相對復雜,只有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的前提下才能深刻理解漫畫中的內涵。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引導學生掌握讀圖技巧,從而降低漫畫理解難度。例如教材在描述近代中國受瓜分的命運時,附上了一張當時法國明信片上的漫畫,漫畫中一條奄奄一息的巨龍身上趴伏著各國列強,英、法、俄、日等國或騎在龍背,或鎖住龍爪,或揭下龍鱗,或扭住龍尾。該漫畫形象地展示了《馬關條約》之后,列強在中國掀起的瓜分狂潮,“勢力范圍”的劃分進一步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而教師在教學指導中,應引導學生從漫畫細節入手,將其中的形象與現實社會中的對象一一對應,從而了解漫畫背后歷史事件,以增強學生探索歷史知識的興趣。
四、合理分析考古圖片
歷史教材中不乏豐富的古跡遺址圖、出土文物實物圖等,這些考古圖片反映了當時社會人們生活的痕跡,歷史變革對文明的沖刷,雖然現代人只能從遺跡中窺探歷史,但是其在幫助學生感知歷史方面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例如教材在闡述西周森嚴的分封制度時,展示了“漢墓畫像石中的周公旦輔佐成王圖”。這幅畫像石是現代人考古工作成果,我們從畫像石中人物的動作、神態能夠體會到周朝初期分封制度的嚴格,周天子的權威,以及周公旦輔佐天子的勤勉。再如在闡述親一統天下的歷史時,教材中給出“秦半兩錢”、“商鞅方升”、“秦銅權”等實物圖,學生根據圖片能夠側面體會秦統一貨幣、度量衡的措施,并根據歷史知識分析這些措施對于建立大一統國家的深刻意義。
五、結束語
總之,歷史知識并不是枯燥單調的文字記錄,其中還包含著豐富的圖片資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深入挖掘這些圖片信息的教學價值,將其融入課堂教學環節中來,以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提高歷史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秋妹.歷史圖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7,14(06):202-203.
[2]劉希賓.探究歷史圖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J].學周刊,2016(10):121-122.